探析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治疗
2017-09-11辛国琴
辛国琴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的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例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误诊率高达33.33%,经临床对症治疗后,87.50%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死亡率为12.50%,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0.05)。结论:在呼吸内科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准确掌握诊断治疗要点,对疑似患者及时给予各类临床检查确诊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及死亡率,从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89.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213-01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呼吸内科中较为普遍的重症之一。PTE是指内源性血栓阻塞肺动脉或是其分支造成肺循环和呼吸功能出现障碍的临床病症。由于肺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并不一致,这就使得医师在诊断时出现困难,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增加了误诊或是漏诊的发生。临床上时常会因为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以及治疗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增加了病死率。基于此,本文对我院2015年5月一2016年5月期间就诊的24例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给予临床分析,对其临床诊断治疗进行探讨,为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正确率及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后确诊。患者均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咳血、胸闷、胸痛、心悸、发热等症状。
1.2 研究方法:对2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分析方法包括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诊断标准: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主要为: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胸痛、呼吸异常(困难、急促等)、昏厥等症状;②属于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③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CDFI)可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同时伴有相关临床表现;④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⑤血氧饱和度≤95%;⑥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具有明显肺血栓栓塞症征象;⑦CT肺动脉造影检查具有明显肺血栓栓塞症征象;⑧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明显肺血栓栓塞症征象;⑨仅可使用肺血栓栓塞症合理解释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同时符合下列①一③(任一项)+④一⑧(任一项)+⑨即可判断为肺血栓栓塞症。
1.4 治疗方法:对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每间隔12h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8kU,华法林起始剂量为3-5mg/d,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4-5d后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用量。若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则给予4400U/kg尿激酶溶栓负荷剂量静脉推注,之后给予尿激酶泵注,给药2200U/(kg·d),连续泵注12h。当INR值为2-3时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继续给予华法林连续口服3一12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24例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分析,误诊8例(33.33%),其中误诊心功能不全3例、肺炎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脑栓塞1例、心源性晕厥1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好转或治愈出院21例(87.50%),死亡3例(12.50%),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0.05)。
3 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其是指肺循环障碍及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为内源性血栓(静脉系统、右心等)将肺动脉及其分支堵塞,由于该病临床并无典型症状,因此对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易贻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据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约0.3%,但死亡率则高达65%-95%。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结构、饮食习惯、周围环境改变等多因素的影响,该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及规范化的治疗措施是保障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24例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误诊率高达33.33%,提示临床医生准确掌握此类疾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几率。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任何可能导致静脉血液高凝状态、癖滞、静脉内皮损伤的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外科手术、糖尿病、长期卧床、肥胖等。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血栓栓塞症主要危险因素,若患者两下肢周径相差>1cm,伴有浅表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压痛等临床表现,提示其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需采取必要措施預防肺血栓栓塞症发生。
上述24例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3例死亡,且死亡患者均由于存在溶栓禁忌症而采用单纯抗凝治疗。提示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是保障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有效措施,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在呼吸内科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准确掌握诊断治疗要点,对疑似患者及时给予各类临床检查确诊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及死亡率,从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艾尔肯·艾山.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8):561-562
[2] 秦志强,陈显源,高兴华,等呼吸内科医生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5):461-464
[3] 陆艳辉,米玉红,刘双,等.肺血栓栓塞症对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8):595-5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