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等差数列为例研究构造法模式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

2017-09-11陈建勇

黑河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等差数列反思高中数学

陈建勇

[摘要]数学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关键学科,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数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富有挑战性的科目。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同学尽管花了较多时间在数学上,但学起来仍感觉吃力,学习效果并不好,甚至有些同学开始厌倦、放弃数学了,这是极不应该的。数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进入高中之后,数学成为令许多学生困扰的科目。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展开,以等差数列的教学为例,从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反思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反思;等差数列

对高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难度在不断增强,一些学生因此望而生畏。数学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打好基础才能够不断提升。相对而言,部分高中生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科目的多样化,以及各类因素的影响,使数学成绩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样的情况下会使学生感觉压力大,并且難以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呢?

一、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1.没有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事实上,数学教材书上有许多图片、情景及寓言故事,但许多教师可能忽略了这一点,只关注着如何迅速将主要章节知识讲解完。其实,这些教材内容也属于教学的内容,对此有所讲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教学准备不够重视,总认为每年的内容都一样,重复地在讲同样的内容,所以,对课堂教学也不做什么准备,甚至反复使用着多年前的课件,这其实是对教学的一种不尊重。

2.无法驾驭整个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有所准备。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教学状况,教师应适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景、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心理波澜随时做好调节。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但无法调控好的状况,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充分、心理素质不够强、教学能力不够高等,最主要的还是对教学的反思不够彻底。比如,有些教师遇到问题时,只告诉学生如何找出答案,并没有告知这样做的想法来源,没有从数学思想的角度进行解读。因此,教师除了要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各种教学状况,反思自身的不足,调控教学手段,驾驭好整个课堂。

3.教学活动只注重形式

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活动存在的真正意义,为了交流而交流,为了互动而互动,只注重教学形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情感交流缺乏、学生参与不充分、活动形式简单而乏味,这在教学活动中都是常见的现象。如何开展有意义、有乐趣的教学活动,是当今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

4.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教学始终应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学生需要尊重老师,爱戴老师,关心老师;反过来,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教学不只是教与学的过程,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知识传送过程,本应具有情感的注入、人性的关怀和彼此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师生情感。但是,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把学习成绩当作首要因素,一味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注入及关怀;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重视,导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情感关怀,这些现象都与科学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而言,步入高中是一个新的转折,学生整体上会有所变化,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在培养兴趣时,可以充分利用习题来达到目的。在等差数列中,从通项公式到前n项和公式,层层递进,可以由简到难进行。

例如:观察下列两个数列的共同特征:

(1)在一个剧场中设置了20排座位,从第1排起各排组成的数列如下:38、40、42、44、46……这个剧场的座位安排有什么规律?

(2)在统一的鞋码中,用来表示成年女性的各种尺码(表示以cm为单位的鞋底长度)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为:25、24.5、24、23.5、23、22.5、22、21.5、21……这种尺码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解析:对上述的数列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发现,第(1)个数列,从数列的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的差都是2;第(2)个数列,从数列的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的差都是-0.5。

上述例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从最简单的题型开始,逐步深入,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解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等差数列的用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以及书籍中有趣的数学知识和题型,与学生一起解答问题,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各类规律有深入了解,并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依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使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对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通过教师的提示帮助达到解题的目的,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

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快速找出等差数列的规律之后,才能够顺利进行后续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进程中,教师的点拨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在疑问、辩证等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找到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endprint

3.启发学生思维

事实证明,推理性问题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推理性数学问题,通过学习推理来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首先板书部分等差数列:

(1)0、5、10、15、20……

(2)47、52、57、62……

(3)18、15、12、9、6、3……

請同学们试着将以上数列的通项公式书写出来。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步步推理,得出最终的答案,既不会使学生无从下手,又可以让学生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推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过程,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能引出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而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更表示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提问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挑战和提问,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及批判精神。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在一问一答中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指导,兼顾整体,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会利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解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更新,从教学中反思、分析和总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规则课型研究——以等差数列性质的探究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06).

[2]戴强.浅析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以等差数列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32).

[3]白雪峰,车菲.对高中数学概念课提问有效性的比较研究——以“等差数列”教学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4,(11).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等差数列反思高中数学
对一类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例谈错位相减求和在高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