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湖南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17-09-10吴轶群
吴轶群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创新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是高校顺应时代变革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适应湖南产业走出去战略,寻求创新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湖南产业;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式经济愈发蓬勃发展,同时,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更加使得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加严苛,而经济新常态下,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由于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导致市场对传统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下降,但我国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招生数量有增无减,造成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就业难与人才难求并存的现象,因此,在‘'Yz出去”战略背景下,强化教育改革,培养应用型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湖南产业发展目标概述
1.1“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湖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立足特色、多元发展、创新技术、产品、管理、营销模式,优化出口结构,扩大贸易规模,培育外向经济新优势,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湖南省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建议,在这些建议中的共同点就是:创新、对外经济。
1.2在湖南省产业发展要求中,其中一项便是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坚决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湖南省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建立健全全球营销网络、开拓战略资源渠道、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跨国兼并收购;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深入融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培育一批跨國企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园)的建设,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湖南省“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坚定信念。
二、当前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型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应用型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对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的人际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对市场分析和掌握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我国大多数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理论教学知识并不深,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仅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在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缺乏潜力,与企业所需人才需求并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难和招聘难并存的局面。
2.2师资队伍实践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很多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的教师都是喜爱国际贸易的博士或者硕士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非常扎实,对国家和国际宏观经济的分析把握也比较精准,但他们并没有太多在外贸企业的工作经验,因而高校较为缺乏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样出色的“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制约了应用型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2.3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很多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仍旧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师们也缺乏不断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动力,使得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仍旧依照传统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忽视,进一步导致国际经贸類专业毕业生与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具有较大差距。
三、对寻求适应湖南产业走出去的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的建议
3.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高校可以加强教师与外贸企业的培训交流,增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掌握外贸工作实际问题处理技巧和方法,同时,高校还可以聘请外贸企业优秀员工来校举行专题讲座或任用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丰富的工作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潜力。
3.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高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积极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国际经济动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同时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培养应用型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
3.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可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给予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同时可以深化与外贸企业的合作,在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更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侧重理论知识培养,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模式不利于为国家输送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湖南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