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小微企业与高校大学毕业生双赢机制探索研究

2017-09-10王磊穆家柱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双赢小微企业

王磊+穆家柱

摘要: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问题是人才瓶颈,而毕业生就业难是高等教育长期面对的难题。如何能够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并实现两者共同发展,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双赢模式。本文在对浙江省小微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着重从政策层面、小微企业发展要素及困难、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等方面研究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小微企业就业、从小微企业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微企业 高校毕业生 双赢 探索

一、引言

小型微利企业的概念是在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提出的。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简称,是一种经营模式相对较小,雇员人数相对较少,产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成果见效快,适应能力强、就业弹性大的优点[1]。

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到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小微企业约占中小企业数量的80%以上[2]。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本细胞,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陆续出臺了一系列扶植政策,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本身在资金、人力、管理方面的劣势,发展艰难,寿命偏短。小微企业要克服自身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小微企业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3]。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要素依赖,创新不足,管理欠缺,融资困难,人才缺乏等问题[4]。

二、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小微企业就业原因分析

1. 政策层面原因

我国现有政策基本分为三类,即:就业促进类政策,就业保障类政策和创业支持类政策。国务院负责宏观性政策的制定和发表,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和执行细则。

我国现有政策中,直接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政策比较少,但是相关政策比较丰富。在政策需求方面,高校毕业生对于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培训、社保和工龄计算方面有较高的需求。然而在政策有效性和执行力方面,效果不理想。小微企业和毕业生对政策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政策的运行和执行结果。目前大致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政策的执行力不足。由于部分政策是多部门联合发文,没有明确主责单位,造成互相推诿。国家政策出台后,地方没有制定实施细则,也是执行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再者,有些地方出于利益保护,有政策不执行,使得政策形同虚设。第二,政策脱离实际,相互冲突。有些政策制定后可操作性不强,无法落实。缺乏政策执行监管机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政策缺乏连续性,甚至出现前后矛盾,很难为小微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员工发展提供支持[5]。

2. 高校毕业生及小微企业本身原因

有研究指出,高校毕业生"有业不就,无业可就,供需错位"等就业结构性矛盾,成为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于2002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指出:"大力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与性别、毕业高校、专业、收入预期、单位性质等有重要关系。首先,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对于收入预期要求较高,小微企业普遍难以满足。其次,由于大城市创业成本高,坐落在大城市的小微企业工作环境较差,或选址在二三线城市、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再者,由于小微企业的性质等原因,造成毕业生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获取等方面的劣势,重视这些方面的毕业生在小微企业难以"看到前途"。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缺乏创业培训,也直接导致小微企业创建人知识层次不高,缺乏骨干力量。种种原因的存在,造成毕业生不想到小微企业就业,即使到小微企业就业也仅仅是缓兵之计,难以留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后,明确地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将扩大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7]。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开展创业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是创业能力普遍不足。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虽然高校在校园内营造了一定的创业文化氛围,但是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不高。第二,创业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大学生创业知识不够。第三,高校校内创业实训缺乏,大多属于"纸上谈兵",参赛派居多,实战派极少。

三、双赢机制建立的途径探索

1. 在政策层面给予足够的的关注和支持

调查发现,影响到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关键因素为:人事制度,五险一金,职称晋升以及户口等权益保障[8]。而持有企业股份,到小微企业进行创业的奖励和补贴无疑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忠诚度。小微企业创始初期,最为关注的是税费减免,房租优惠等政策,除此之外,在科技项目扶持,培训服务方面有较强需求。为了更好地让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去,实现双赢,在政策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策出台要有连贯性和可操作性。政策出台切忌前后矛盾,并且要注重连贯性。地方出台实施细则,实用性和操作性要强。权责明确,确定责任主体,各个单位部门积极配合,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尤其注重在税费减免、大学生就业奖励及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资金落实情况,将对小微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确保稳定性政策,让高校毕业生在小微企业有期望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初期,稳定十分重要。因此,在员工"五险一金"方面,政府通过补贴等形式反馈给小微企业;在职称晋升、项目获取方面,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以及突出贡献企业,进行扶持和适当倾斜。出于长远考虑,对于毕业入职小微企业的大学生,在今后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给予适当加分。endprint

最后,应该着力规范、简化小微企业政策优惠的申报和执行过程。小微企业在创办时,人员少,困难多,在申报优惠政策的时候,应当精简程序,必要时开设绿色通道,对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切忌各个部门"踢皮球",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小微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目前面临执行层级过多、执行链过长,政策难以落地、执行迟缓等状况,急需改善和简化。

2. 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第一,扩大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注重学生会、社团、班级的号召作用,以及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覆盖作用。第二,完善组织机构,形成多部门协同机制。高校党委应该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好职能部门与各学院,建立专人牵头负责机制,多部门联动,落实在教学、实践等环节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第三,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参加诸如"挑战杯"等各类创业比赛,多种形式支撑创业能力培养[9]。

3. 提升小微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通过对小微企业大学生员工主动离职原因分析得出,價值观念不吻合,薪资待遇不满意,发展前景受阻碍,工作缺乏安全感,自我实现不满足是五大主要因素[10]。因此小微企业要想留得住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管控人事危机。这是目前小微企业最为欠缺的。第二,建立企业文化和员工认同感。只有重视员工、信任员工,员工才有归属感和责任感,才会与企业共成长。第三,提供合理的、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并且配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为员工进步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董美霞,尉桂华. 小微企业与高校的互动关系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 (9) :31-33

[2]叶未央,胡新根,朱家德. 大学生小微园创业平台探索-以温州市和温州高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9):82-83

[3]廖果平,陈玉荣,赵红梅. 小微企业创业能力提升诉求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72-73.

[4]陈 涛,陆金帅.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能力提升诉求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12):180-184.

[5]陈立兵. 加大政府干预力度推动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2):70-72.

[6]米银俊,张超,罗嘉文. 基于高校"前孵化器"培育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路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16(10):137-141.

[7]王继明,卢海兵. 高校毕业生创业与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性探讨[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41-44.

[8]王智丽,韩春光,庞星星. 中小微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现状及对策[J] .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 (1) : 34-38.

[9]吕 荣.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0]王智丽,庞星星,韩春光. 中小微企业大学生员工主动离职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 (24) : 39-4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双赢小微企业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谋划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