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质性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2017-09-09张路佳
张路佳
摘要:基于行业层面,对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评估,考虑到各行业处于不同的技术前沿,将工业部门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效率最高、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次之、能源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最低。基于以上结果,对我国工业部门不同群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异质性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元年,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在推进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此外,从以往余泳泽、宇文晶、陈泽聪等相关研究发现,从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工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估的文献较多,基于行业视角的研究偏少。即便存在行业层面的研究,也只是选取某一类行业,对我国工业部门所有行业进行共同测算技术创新效率评估的较少。所以本文拟从行业层面,对我国工业部门进行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差异,故采用Meta-Frontier生产函数下的DEA方法,按照要素密集度差异分为不同的群组进行测算,试图发现技术异质性下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结果是否与同质性下的测算结果有所差异。
二、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涵盖了我国36个工业部门,考察期间为2007~2013年。借鉴王岳平、韩燕和钱春海的方法,将中国工业部门按照要素密集程度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以及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数据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在指标选取方面,由于研究视角为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将各部门R&D人员全时当量、R&D内部经费和R&D机构数目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有各行业有效专利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总资产贡献率。
(二)测算结果
本文测量各群组2007~2013年间平均共同技术创新效率值、群组技术创新效率值和共同技术创新比率,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中的共同技术创新效率(MTE)表示各个决策单元,在工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在相同投入要素条件下,实际的创新产出到共同边界创新产出的距离。从测量结果来看,各群组MTE值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36个部门整体的MTE均值为0.85。结果一方面说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工业能够立即迈入后工业化时代?显然,不同群组之间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良莠不齐的显现。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MTE值低于工业行业效率值平均水平,即表明在工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对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存在着进步空间。
对于组群技术创新效率(GTE)反映的是各个决策单元的实际产出水平与群组边界之间的距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GTE没有达到技术有效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表明这3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与组群效率相比仍有43.5%、23.2%和5%的进步空间。在能源密集型行业中,仅有造纸和纸制品业没达到组群技术有效。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也仅有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两个部门没达到组群技术有效。结果表明,36个工业部门在各自群组中的组群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高,这是由于组群内部同质性较高,在效率比较时也会因此导致出现较高的效率。36个部门MTE和GTE的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技术异质,在效率测评时考虑采用Meta-Frontier生产函数对于提高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有切实的帮助。
通过共同技术效率值和组群技术效率值,可以得到共同技术比率(MTR),MTR值代表的是组群技术水平与共同边界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MTR值越接近1表明各个决策单元的实际产出水平与共同边界技术水平越接近。表1中的测量结果显示工业技术创新MTR值最高的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次之,能源密集型行业最后,这一结果同上述的MTE值的结果一致。此外,在MTR值为1.00的决策单元中是否存在MTE和GTE值都较低,而产生相互抵消的结果从而造成了一种虚假有效?这也是值得思考。另一方面,对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MTR值相对较低的原因一来可能与行业特征导致的错误观念有关:在能源和劳动力密集产業中需要的只是资源与劳动力,而将技术创新抛诸脑后;再者自实行改革开放后涌入大量的外国资本,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但是也会使中国工业发展产生惰性,而真正的技术创新很难从那些仅仅为获取低价劳动力的外商资本中获得,这也是阻碍这两个群组技术效率低下的可能原因。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选取工业部门2007到2013年36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按照要素密集度将工业部门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异质性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结果表明三大群组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由高到底分别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总体来看我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依旧存在差异。
(二)启示与对策
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对工业部门各个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估时,应该认识到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技术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认识有助于协调、匹配不同要素的配置,同时也能够使不同主体在参与到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时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效率的活动,使与各行业的合作目标一致性更强,能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J].经济科学,2009(04).
[2]宇文晶,马丽华,李海霞.基于两阶段串联DEA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03).
[3]陈泽聪,徐钟秀.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兼论与市场竞争的相关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4]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韩燕,钱春海.FDI对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分类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05).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