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2017-09-09王文霄徐丽丽

中国市场 2017年26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

王文霄++徐丽丽

[摘要]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贫困大学生在重点高校就读的比例偏低,能接受到的高等教育整体资源不均衡。其次,由于家庭条件劣势,他们所拥有的机遇不同、家庭能给他们提供的社会资本相对过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重劣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会越来越低。最后,由于各方面的劣势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与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形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城乡背景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6139

1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在我国城乡户籍二元化结构的背景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因此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农村成为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来源地。研究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对农村大学生进行分析。学者们以城乡户籍二元结构为依据展开了相应的研究。杨金平(2007)认为就业问题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讲,指的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意味着需要农村大学生对其工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比较满意,还要依据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既不大才小用,也不主动放弃工作。[1]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从城乡背景、户籍性质、建档贫困大学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1人力资本影响农村大学生就业

杨金平、毛成耀(2007)在其研究中指出,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分割的市场、一个竞争的市场,在这种环境中,市场机制就无法完全地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正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受到了来自人力资本的抑制,当人力资本较弱的大学生察觉到这一现象时,他们就开始在社会资本中寻求帮助,以期能够快速就业。[1]然而,农村大学生由于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较差,所能接受的教育资源远远少于城市学生。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一般比较低,家庭人力资本的缺失,同时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这也会影响农村大学生人力资本的积累。

岳昌君,张恺(2015)等人也就城乡背景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在2013年基于全国21个省的30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对城乡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调查他们的工作落实和工作起薪。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工作起薪在戶籍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说明户籍这一人口学特征对工作起薪的影响不大。但是在工作的落实率方面,拥有城市背景的大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相比城市大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证明了人力资本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2]

12社会资本影响农村大学生就业

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就业环境下,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用已经远超过人力资本。农村大学生身处农村地区,来自家庭的社会资本较少,生活环境所限自身所能够积累的社会资本也远低于城市大学生。与生俱来的社会资本劣势使得他们在工作搜寻的过程中劣势更加明显。反言之,城市大学生由于拥有较好的社会资本,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可选择的机会,因此就业概率更大。

秦永、裴育(2011)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在2009年采集了南京市某高校的数据,并进行了微观分析,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流动的影响。采用Probit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证实,城镇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比农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率高。从而证明了社会资本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就业。[3]社会资本是阶级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关系”办事的时代,上层阶级的人有着比其他阶级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因此阻碍了阶级的流动。

城乡结构的这一划分标准有其特定的研究意义,但是城市中也存在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而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社会资本方面也与其他非贫困家庭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有些农村户籍的学生,家庭条件不错,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本,但由于在户籍所在地可以继续保持相关优惠条件,而依然在保持原有状态。由于地域差异,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可能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条件还要好,所以以户籍作为研究对象的分类指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这些压力有来自内部的,也有其自身原因导致的就业困难。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户籍制度等都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原因。

21从心理方面分析贫困大学生求职的内因

邱霁扬(2006)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贫困大学生求职困难的内因:第一,由于家庭出身不好,部分贫困大学生急于摆脱目前的生活状态,想要快速地出人头地,从而导致了急功近利的心理;第二,由于家境的贫寒以及自身条件的不足受到各方面的打击,产生了自暴自弃、听天由命的心理,久而久之自信心与进取心受到了严重的挫败;第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4]

叶荔辉(2010)的研究表明,经济上的贫困并不会影响大多数贫困学生的求职信心,他们依旧有足够的自信投入工作搜寻中去。但对于工作搜寻的结果来说,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能会放低自己的要求,由于择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从而增加就业的相对风险。[5]

22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外因分析

李晓安、姜策(2007)认为现有的户籍制度以及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导致贫困大学生无法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再加上目前就业市场有部分职位对户籍的要求,使得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可选择性降低。经济状况原因无法合理地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再加之经济上的贫困与社会资源的匮乏导致了他们的就业困难。[6]

3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endprint

从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来说,戴勇(2008)认为应当针对当前贫困大学生群体,建立健全就业援助体系,这种援助不应当仅仅是金钱上的帮助,这种援助并不能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长久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当建立起一套长效援助机制,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起赖以生存的技能。[7]

从高校方面来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大对在校的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也要注意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7]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张长伟(2005)认为社会网络支持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提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应当重视发挥社会网络在帮助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8]

4结论

总体来说,贫困大学生自身人力资本与家庭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导致就业受到影响,社会资本欠缺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可选择性降低。从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發展角度来看,影响其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贫困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价值观;外因是目前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及户籍限制也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参考文献:

[1]杨金平,毛成耀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化解机制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107-110

[2]岳昌君,张恺城乡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5):37-47

[3]秦永,裴育城乡背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2):113-118,128

[4]邱霁扬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及救助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5]叶荔辉贫困大学生就业预期收益——风险与择业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厦门市部分高校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23

[6]姜策,李晓安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Z1):120-121

[7]戴勇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5-36

[8]张长伟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73-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就业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