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研究

2017-09-09姜民

中国市场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中国企业管理

[摘要]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到海外进行投资和施工,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扩大;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局势震荡加剧,恐怖主义、武装冲突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日益上升,与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在一起,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安全构成极大的挑战。文章从案例出发,提出为了应对海外安全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在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的建议,为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安全;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6098

自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想以来,中国政府将“一带一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不断进行顶层设计。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 “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更多中国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和生产,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扩大。2015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08 万家,分布在全球188 个国家(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437 万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2837 万人。

在中國企业不断扩大海外投资规模的同时,海外安全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不断上升,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针对外籍员工人身安全的绑架、恐怖袭击等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对中国企业和公民造成了较大威胁。如何有效应对海外安全风险,提升企业和员工的安全保障能力,是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2014年6月,在伊拉克的一家中国企业突然发现自己处于战争的中心地带:道路被封锁,人员无法撤离,财产安全岌岌可危。万般无奈之下,这家公司向总参二部、外交部和商务部提出了协助撤退的申请,在千钧一发之际公司人员终于得到安全疏散。据有关机构报道,该公司的总承包业务收入损失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起事件并非个案,实际上,许多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过程中,对商业利益的计算非常重视,但是对海外安全风险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从而酿成在海外的重大损失;另外,海外的安全风险既有传统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又有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各种风险往往相互交织、渗透,很难用单一的手段进行应对,这对企业的海外安全管理也形成了挑战。

中国企业如何加强海外安全管理,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认真进行海外安全风险评估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首先应对投资所在国和地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只有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流程,识别、分析、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合理的风险处置措施,才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员工安全与资产安全,实现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上述案例中,该中国企业所在的萨拉丁地区位于政府军与ISIS的交战区域,伊拉克政府无法提供安全保护,准备撤离时,通往巴格达机场的道路已经被封锁,情况十分危险。如果该企业对所在地区的风险做过评估的话,应该不至于落到如此被动的境地。中国较早“走出去”的海外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以及华为、复兴等民营企业,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海外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置机制,通过对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对所在国的各种风险建立了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对于无法把控的极端风险,谨慎的企业会选择等待更好的机会或者干脆放弃投资,做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从而保证企业在海外的长久安全发展。

2建立海外安全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海外安全管理,中国企业都需要建立基于企业自身的海外安全管理机制。2008年10月,苏丹反政府军“正义与平等运动”劫持了9名中国的石油工人,并最终杀害了其中的5名,酿成了极为恶劣的中国海外企业人身安全事件。实际上,该石油项目是中、苏两国的合作项目,苏丹政府派出大批军人保护施工现场的安全,但反政府军经过精心策划,击破了政府军的防御并将人质劫持。因此在高风险地区和国家进行投资,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的军事保护,往往无法做到对安全风险的全面防范,企业需要建立基于自身的海外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海外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具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员。例如,为了应对全球的安全风险,国际石油巨头壳牌石油公司(SHELL)在荷兰总部成立了30人的安全管理部门,一名公司副总裁担任负责人,部门分为各国政策研究、风险分析、应急指挥、后勤保证等不同功能小组。在壳牌石油公司的每一个工作现场,都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项目的日常安全管理。

其次,在一些高风险国家和热点地区,跨国公司往往成为恐怖袭击或社会治安事件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日常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物理安全防护设施和安保力量的使用。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入,企业应在驻地和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栅栏、壕沟、围墙、铁丝网、路障等物理防护措施;另外企业可以通过使用人员进出卡、中央监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的防护水平。安保力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提供的军队和警察;另一类是公司自己雇用的私人安保公司。军队和警察属于一个国家的强力机关,具有使用武力的权利,因此在各种安保力量当中,对恐怖分子最具有威慑力。私人安保公司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广泛使用,这些国家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而政府控制能力薄弱,外资企业使用私人安保公司的服务,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3建立海外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对于海外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受地区的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建立起应急反应机制,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在危机来临时采取有效的行动。

建立海外安全应急反应机制,首先,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机构,从海外作业现场到企业总部需要建立分层次应急管理组织,并明确各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其次,企业应根据可能遭遇的恐怖袭击、武装冲突、绑架劫持等危险情况制定明确的应急流程;再次,企业要做好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及时调整预警状态。商务部和外交部等有关部门以及各驻外使领馆,会监测热点地区安全形势,及时发布境外安全风险信息;另外,一些专业安全咨询机构,例如,G4S和Control Risk等,也可以提供专业安全咨询服务;最后,企业应做好应急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手段保障安全。在本文开头提到伊拉克案例中,该中资企业在危机发生时,没有任何自救能力,只能等待中国外交部的救援,而同在伊拉克施工的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已经在ISIS与伊拉克战争初期,做好了空中和陆地撤离两种准备,并提前联系了商业航班,安排了防弹车辆等应急撤离资源。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更多的中国企业将到海外进行投资,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对日趋复杂的海外安全风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在风险评估、日常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反应机制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保证企业员工和资产在海外的安全,从而实现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潇枫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文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4]薛华浅谈中国海外企业的社会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进步,2011(4).

[作者简介]姜民(1973—),男,汉族,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企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中埃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