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相沉积法制备W掺杂ZnO薄膜电极性能的研究

2017-09-09樊明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光电催化

樊明明

摘 要:通过液相沉积法(LPD)在钛片基底上制备了W掺杂氧化锌(W-ZnO)薄膜。并对该薄膜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测定,说明该膜为一层致密薄膜,W的引入使得薄膜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光电流响应(CA)等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W-ZnO在紫外光照射下,表现出极强的光电催化性能。

关键词:W-ZnO/Ti 光电催化 PNP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c)-0028-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氧化锌、PNP、钨酸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浓盐酸、硝酸,分析纯,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分析纯,天津凯通化工有限公司;氢氟酸,分析纯,天津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W-ZnO薄膜的制备

本实验中用LPD法制备了ZnO/Ti薄膜电极。制备前,首先用洗液(HF∶硝酸∶水=1∶3∶6,v/v/v)清洗钛片,然后分别在乙醇和水中超声10 min,最后用氮气吹干备用。沉积液的制备:首先,将过量的ZnO粉溶入50 mL HCl(2.25 mol·L-1)中,在25 ℃下恒温搅拌1h;然后过滤,滤液盛放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8 mL Na2WO4(8.488×10-3 mol·L-1)溶液,将之前准备好的钛片垂直挂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最后,在40 ℃水浴锅中预热3~5 min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mLH2O2(1 mol·L-1),形成沉积液。上述体系在40 ℃水浴锅中沉积2 h后,取出钛片,用蒸馏水清洗后吹干,于450 ℃退火煅烧2 h。

1.3 实验仪器与操作

X射线衍射仪(PANalytical B.V,荷兰);场发射扫描电镜(Sirion200,荷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000,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2 结果与讨论

2.1 W-ZnO薄膜的表面特性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纯ZnO电极的表面为宽1.2 μm,长3.8 μm的圆柱形棒状结构,而W-ZnO电极的表面为一层致密的薄膜,说明W的引入改变了ZnO的表面形貌。可能是由于W6+的引入,导致晶粒表面的价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晶格尺寸变小,薄膜表面更加均匀[1],从表观上看,形成了一层致密薄膜。这种均匀的小颗粒有利于对光及污染物分子的吸收。

从UV-vis光谱实验得出,纯ZnO在490 nm处有一个很强的吸收峰,W的掺入改变了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最大吸收峰从490 nm红移到535 nm,1.2‰W-ZnO电极吸收强度最大。主要是由于W的掺入,使得ZnO的禁带宽度变窄。带隙能量由下述公式决定[2]:

Eg=1239.8/λ (1)

其中λ表示激发光的波长(nm),如表1所示。带隙能量由纯ZnO的2.53 eV降低到1.2‰W-ZnO的2.32 eV。表明掺杂W后,其电子特性影响了ZnO的带隙,从而促进了其对光量子的吸收,所以1.2‰W-ZnO光催化特性最好。

2.2 光电化学表征

2.2.1 EIS分析

图2为不同组分W掺杂氧化锌薄膜的EIS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掺杂浓度从0.3‰提高到1.2‰时,阻抗半径明显减小,当浓度继续提高到1.2‰~1.8‰时,阻抗半径依次逐渐变大,1.2‰W-ZnO的阻抗半径最小。通过计算各組分电极的界面电阻Rct,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1.2‰W-ZnO具有最好的界面电子传递能力,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光电催化能力。

2.2.2 光电效应

为了进一步表征所制备薄膜电极的光电特性,对1.2 ‰ W-ZnO薄膜电极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和光电流的检测,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紫外光光照条件下,其电流-电压曲线比无光照时明显增大。同时,较之纯ZnO,由于金属离子可以作为内表面电荷传送的媒介或者作为复合中心[2],掺杂后的ZnO的光电响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W-ZnO电极的较之纯ZnO电极的具有更高的光电响应性能,从而具有更好的光电催化作用。光电流大小1.358 μmol L-1>2.037 μmol L-1>0.679 μmol L-1>0.340 μmol L-1>ZnO,表明随着W的掺杂量的增大,光电响应增强,最优掺杂量为1.358 μmol L-1(即1.2 ‰W-ZnO),光电流大约可以达到1 080 μA左右,且在光照开始与结束瞬间电流都立刻发生了响应,如图4所示。W-ZnO薄膜电极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特性,可用于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在这里W作为电子陷阱抑制电子-空穴对的结合率,提高表面电荷的传递速率。过高的W掺杂量使得电子-空穴对结合率反而增高[3]。

综上所述,1.2‰W-ZnO薄膜电极具有较好的光电催化特性。

参考文献

[1] Moafi,H.F.,M.A.Zanjanchi and A.F.Shojaie,Tungsten-doped ZnO nanocomposite: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 highly active photocatalyst toward dye photodegradation[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3,139(2-3):856-864.

[2] Cong,Y.,et al.,Preparation,photocatalytic activity,and mechanism of Nano-TiO2 co-doped with nitrogen and iron(III)[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7,111(28):10618-10623.

[3] Subash,B.,et al.,Highly active WO3-Ag–ZnO photocatalyst driven by day light illumination [J].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2013(54):155-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光电催化
高级氧化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及应用
表面改性的氧化铁纳米材料在光电催化分解水中的研究
WO3纳米块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光电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TiO2负载型光催化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石墨棒负载ZnWO4薄膜电极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废水污染物降解活性比较
暴露锐钛矿高能晶面的异质结TiO2/SrTiO3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光电催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Ta/Al-Fe2O3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