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7-09-08巩燕燕
巩燕燕
【摘 要】信息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统计信息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增强数据统计中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数据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信息时代统计工作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对传统的统计手段和分析方法、统计的业务管理流程以及统计人员的素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信息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统计工作;挑战与对策
一、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统计手段和分析方法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统计手段和分析方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被调查者原始记录的保存技术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统计工作不仅要满足数据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应当结合被调查者原始数据保存技术的方式以及状况进行科学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如果调查工作继续通过传统的表格纸张等方式进行数据上报,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作成本也比较高,同时也会对被调查者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容易遇到统计调查瓶颈。而通过依靠计算机辅助调查、声音识别登记、触摸式数据登记等新的技术手段,对原有的表格纸张等统计方法进行替代,有助于拓宽调查视野,提升调查水平,提高统计过程中回答率,既能减少统计成本,又有助于提高统计质量。而且依靠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被调查者记录的保存,有助于实现高速度平行处理和高储蓄容量的数据处理,实现信息记录低费用成本下的有效传播和信息的连续性、相互性作用。统计管理工作正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文件管理发展成为复杂的战略信息系统管理,进而逐步实现智能化数据处理。
二、信息化环境下统计业务管理流程受到的挑战
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统计方式在数据处理业务流程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手工汇总和纸质报表的单机作战方式等传统业务管理流程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统计的要求,这一管理模式在统计信息化环境下正逐步向网络协同作业模式发展。尤其在网络环境下,统计数据业务流程应当确保其高效性和有效性,满足统计信息全过程的支持和服务,应当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处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的有机整合,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并逐步向报表制度分发汇总和分析处理等由上而下机制扩展。同时还应当围绕信息化环境下统计数据建设,进一步构建行业报表数据中心和企业报表数据中心,基于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充分依靠现有的数据库海量处理能力和检索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增强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上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在信息系统的设置上还应当添加数据评价、数据预测、数据分析等决策工具,实现数据的灵活查询,结合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告。
三、信息化环境下统计人才队伍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化环境下,统计工作要进一步转变统计管理的方式和流程,提高统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应当进一步强化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在管理实践中,我国统计人才良莠不齐,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人才比较匮乏,不能有效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统计工作转变的要求;统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不熟练,统计数据汇总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一些统计专业人士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其统计管理理念依旧停留在原先的纸质报表和手工汇总阶段,这不仅不利于统计工作的质量,也不能满足统计的现代化管理需求。除此之外,一些统计管理部门对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统计信息系统建设程度比较低,在统计管理方式上还是处于原先的传统模式,没有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和信息化要求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化、计算机培训,使得不少统计人员难以满足当前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统计信息化发展进程。
四、信息化环境下推动统计工作发展的对策
第一,进一步优化统计管理方式。统计信息化会不断改变统计原有的工作模式,直接影响着统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围绕网络经济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术问题,同时也要对统计管理方式等体制机制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优化。在统计信息化过程中,要将硬件设备的升级、业务的信息网络化进行有机结合,提升统计管理的层次,转变统计管理的方式,并将统计管理方式的转变作为更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统计信息化这一制度变革,在技术上进行有效突破,同时在统计管理过程中还应当积极灌输新的理念。在管理模式上,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依靠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化要求,为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切实实现统计管理的全方位变革。统计管理者应当考虑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合理调整和优化统计工作,对统计结构模式和组织工作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完善,以此来确保统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顺利开展。
第二,进一步转变统计职能,将统计职能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进行转变。統计部门需要突破传统的统计思维,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延伸统计服务内涵,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增强统计数据和产品的影响力,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利用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切实提升统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在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根据统计数据整理分析结果作出科学决策。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为统计能更好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信息就意味着效率和质量。政府统计部门作为信息的最大收集者和拥有者,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统计信息化,进一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便捷、更为高效、更为广泛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要切实提高统计职能部门满足社会信息服务需求的能力,依靠统计信息化转变统计职能,逐步从现有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职能转变,增强统计的社会效益。
第三,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对标准和规范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明确,尤其要确保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信息制度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统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统计业务管理流程标准化、统计指标标准化、统计管理方法和制度标准化、统计数据的标准化以及数据处理平台的标准化。在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当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实现在一定时期范围内统计标准的稳定性,充分依靠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统计工作流程标准,实现对业务软件的有效约束,依靠统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造,提高统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增强统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管理质量。围绕统计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要进一步研究和实施相应的统计指标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跟国际统计规范的接轨,既要确保统计对内对外数据格式的统一性,同时还应当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有效协作,顺畅运行,通过对统计方式工作的最大化集成,提高统计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强化统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统计信息化环境下要提高自身发展质量,还应当重视统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在信息化背景下,原有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有的发展要求。新的统计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统计工作的格局,同时也对统计工作信息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统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将信息人才建设作为统计信息化的基础保障。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约束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统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力度,有效吸引数据库管理人才和网络管理人才的加入,有效解决好统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统计信息化工作打好基础。要结合统计信息化工作需求,对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网络操作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基础上,增强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切实打造一支热爱统计事业,同时兼顾统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人才队伍,为有效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统计工作的转变,提高统计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支持保障。
参考文献:
[1]我国信息化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李强.中国统计.2013(02).
[2]统计信息化与信息化统计[J].何强.中国统计.2011(09).
[3]信息化统计在认可工作的应用[J].袁松宏,郑军.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