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兰教育秘密的三个关键词

2017-09-08杨清萍

今日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微波炉芬兰生活

杨清萍

近年来,随着芬兰在PISA测试中的优异表现,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芬兰教育热”。2017年4月24—28日,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邀请了芬兰的教师们走进珊瑚小学的课堂,与教师“把脉问诊”“同课异构”。五天零距离的接触,不仅让我们感受着芬兰教师的专业、敬业、乐业,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芬兰的基础教育之所以领先世界的奥秘。

差异性教学: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孔子在很早之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并要求教师们努力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亲近孩子的需求。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班额、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困惑于“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忽视和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芬兰课堂“一个都不能少”的平等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碰撞。他们认为,芬兰没有差学生,任何一所学校的老师都承担不起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责任。正如芬兰教育部长哈泰妮恩所说的,学习好比玩冰上曲棍球,不分男女,所有人都可以玩,不一定只有好手才能玩。教育应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所以他们称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学习“迟缓者”,认为他们只是学习和理解的速度稍慢了一些而已。在芬兰老师看来,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追求成绩,而是让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而且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应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学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得到完整的支持系统,这已经成为芬兰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并被写进了国家法律之中。

对于这种差异化的教学,芬兰教师建议我们:一是在课前教师就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备课,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准备不同的学习任务;二是将对学习迟缓者的关注由“课后”尽可能地转移到“课中”,拿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同学间的互助以及教师的指导上。既然学校的班额大,那么学优生的绝对人数就比较多,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优势,让学习较快的学生“流动”起来,协同教师去巡视、寻找和帮助那些学困生。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寻找和帮助学困生,如变“做对的孩子请举手”式的提问(因为很多时候做错了的孩子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也会举手)为“你觉得你的同桌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孩子请举手”从而充分发挥同桌相互监督作用,帮助学生真正将问题解决在课堂,将差异化教学落到实处,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孩子。

体验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动手实践、快乐学习

体验教育倡导以体验为核心,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等等。哲学界已经取得共识:21世纪是体验的时代。

纵观芬兰老师的课堂,他们都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体验,充满快乐地学习。他们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注重开展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动手体验活动。在芬兰老师的家政课“如何科学使用微波炉加工食品”上,芬兰老师首先以蹲下身发卡片的方式随机分组,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轻松、愉悦。接着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材料可进微波炉?如何安全使用微波炉?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宣讲了课堂的行动遵守规定,同时提醒孩子们使用电器一定要阅读说明书,注意各方面卫生等。接下来孩子们进行学习小组分工,一组孩子布置餐桌(摆放用具、折餐巾花等);另一组孩子进行加工操作:煮燕麦粥(提示用计量器注意科学分量)。完毕,孩子们一起进餐。这节课,因为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学生人人都有事干,所以孩子们始终兴趣高昂,同时孩子们也在相互协作学习中,学会了爱人,与人分享。

这也给我们的课堂以启示: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唤起学生的“熟悉感”。学生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场所或领域,才敢于参与、乐于参与。二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他们认为小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动手实践和体验中,才能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参与。正如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三是强调学习中的积极情绪培养。芬兰在2016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基础教育阶段新的核心课程,强调学习中的积极情绪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乐于学习,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融科教学:实施多学科融合教学

课程整合是最近课程改革的一个热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整合的尝试,并通过项目学习、主题学习等方式将几门课程整合在一起。但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往往感觉是一个个“拼盘”,只是“拼”在了一起,却没有“融”“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芬兰的一些老师也开始在传统学科教学之外,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赫尔辛基教育局官员玛丽奥·屈勒宁表示:“芬兰和新教学法倡导者的赫尔辛基正在推行新教学大纲,更加强调融科教学而非分科教学。”芬兰老师在家政课讲座中介绍了“学科融合教学”,即依托于“多学科学习模块”课程。他们的课程依据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现象的学习或研究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所以又称为基于现象的教学和主题教学。如基于“食物”这一主题所编排的课程模块,将同时涉及地理、数学、历史、社会文化、语言、宗教和经济、心理等跨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课程相当于布置给学生一份靠单一学科知识或者技能无法完成的作业,而且没有例题可以参考,他必须思考需要哪些知识,寻找到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整个学习强调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方式,通过主题性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比如上面那节“如何科学使用微波炉加工食品”的家政课就融数学、科学、艺术为一体,让孩子們不仅掌握了用微波炉煮燕麦粥的技能,同时也在生活中学到了知识。如,计量单位;加热后的反映、变化等等,这样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是立体的,很容易牢记。这样的课堂也是孩子们需要和喜欢的。

这给我们的课程整合提供了一些思考:一是课程整合主题或课题的选择,不仅要能巧妙地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性。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是学生仅靠单一学科知识或者技能无法完成的,而且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参考,他必须思考需要哪些知识,从而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去寻找,去解决,也就是说课程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探究性。这也是芬兰核心课程改革中强调的另外一点:重视合作,课改规定,每所学校要求设置跨学科、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合作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合作课堂中来。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波炉芬兰生活
微波炉“自燃”事件
“微波炉”之心
微波炉上不可覆盖东西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