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肿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7-09-08宋利斌孟志强
宋利斌,孟志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西医综合科 上海200032
老年肿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宋利斌,孟志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西医综合科 上海200032
孟志强 教授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在增加。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长5 000万,并以近1 000万人的增幅增长。据预测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1]。将来的医疗事业中,老年肿瘤患者将占据诊疗的相当大的一部分。60岁及以上的肿瘤病人据2005年统计,已占我国肿瘤病总患病的50%以上[2]。
老年肿瘤患者具有许多不同于年轻肿瘤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如老年人器官老化,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调节能力及适应力也会下降,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对中青年不会产生或仅产生轻微不适的药物在老年人使用时就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这些都给老年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但目前研究也表明,年龄本身并不是肿瘤治疗的禁忌证和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老年肿瘤患者依旧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辅助治疗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3]。
近年来一些实验研究和的临床研究证实发现,中西医结合方式在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西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内外因交互作用的过程,受多种基因、多个步骤的调控。中西医结合治疗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不同的西医治疗背景、不同的临床表现,对于接受手术、放疗、化疗且具备治疗条件的恶性肿瘤患者,予以不同的中医药治疗。在不同治疗阶段,分别发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协同增效、减轻不良反应、巩固疗效等作用[4]。
下面概述老年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原则。
1 未病先防
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个体因素、生活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进一步肿瘤流行病研究提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与老年肿瘤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应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注重老年人养生保健,在肿瘤尚未发生之前,针对可能导致肿瘤各种内外因素加以防范,使得脏腑阴阳协调,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具体要做到:(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2)谨慎起居,形神共养;(3)和调脏腑,通畅经络;(4)饮食调养,动静适宜;(5)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即所谓《黄帝内经》记载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5]。
2 扶助正气
老年肿瘤患者由于年龄、体力状况、并存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老年肿瘤患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的衰退,后天之源匮乏有关,老年人天癸数尽,肾精耗竭,加之后天之源匮乏,五脏六腑乏其化源而致功能衰退。加之患者对疾病过度的惊慌导致的“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故老年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实中夹虚之状,常见为发热势弱、短气乏力、口渴咽干、唇齿干燥等气阴两亏之证,此因在治疗时谨守五脏不足、肾虚为先之病机,谨守《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旨,立法遣方。在治疗中当辨别真伪,适时施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疗效,重视肾脾,兼顾五脏,意在使老年人五脏功能强盛,正气充足,则邪去病除[6]。
3 既病防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要善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在已有疾病尚未传变之时。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及时防止或阻止疾病的发生、蔓延、恶化或转变,救急防危。恶性肿瘤在早中期进行规范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转移率,因此,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是治疗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老年患者针对多虚、多瘀的特点,往往采用扶正正气及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治疗,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肿瘤复发转移同样的根本在于正气不足,瘀血内结,因此,扶正化瘀是防止老年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治疗原则。癌毒易耗散正气,正虚失于固摄,使肿瘤易扩散转移。固摄法的机制为固摄正气及固摄癌毒,控制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
4 局部治疗
老年肿瘤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饮食结构固定、基因突变累积、疼痛敏感性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老年肿瘤高发,病期较晚及转移率高。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虽然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但老年患者因为年龄大、体质弱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低下往往不适合外科手术,近年来,局部微创手术如射频、微波、氩氦刀冷冻等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耐受性好、对心肺功能要求低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尤其适合在老年患者中积极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渗透到中医药参与的治疗中,我们必须积极把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整合到老年肿瘤的诊疗之中,推动临床治疗的进度及深度。如射频消融利用高频震荡电流使组织离子随电流变化的方向产生振动,局部温度达到45℃~50℃时,深入病灶内部,使肿瘤活体细胞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坏死.不仅毁损病灶而能保留正常的组织,对机体影响小,脏器功能恢复快。超声聚焦是一种不需要切开皮肤,不需要穿刺,利用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通过聚焦形成高能量的焦域,从而杀灭体内肿瘤细胞,由于对靶区外的组织损伤较小也被称为“无创手术”。临床不仅能够取得和手术相类似的疗效,又能避免手术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其微创优势在手术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7]。
5 病后防复
治疗后,体内仍有可能存在微小肿瘤病灶,即“余邪”,老年肿瘤患者抗邪能力较弱加之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即“正虚”,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出现肿瘤的复发。运用中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消灭滋生“癌细胞”的温床,从而抵抗肿瘤的复发转移,使有残存癌灶的患者也可获得较长生存期,提高远期疗效。同时老年肿瘤患者多体质偏寒,临床上多伴有阳虚症状,或有阴性病理产物。肿瘤的形成是由于全身由于素体阳虚,阴邪内伏成积,局部阴寒之邪郁久化热,致血脉亢盛而成热毒。因此,治疗上以健脾温阳化浊为大法,恢复脾胃功能,补益阳气为目的,全身以温补为主改善老年患者体质,使肿瘤细胞不适宜生长[8]。
6 康复治疗
目前肿瘤的新药临床试验虽然追求肿瘤客观反映率、无瘤生存等,但也开始重视对带瘤生存和总生存期的评价,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长期带瘤生存的观点相一致,与中医“整体观”的临床治疗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老年肿瘤患者的防治过程中要确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老年肿瘤患者的中西医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线索[9]。
不同人格类型的肿瘤患者,对灾难来临应激能力有所不同,老年肿瘤患者因为自身体质上的不足,往往较中青年肿瘤患者更感到不安、压抑、恐惧。社会肩负起对老年患者心理安慰的重任的同时,医生、亲朋好友要通过社会行为更细致耐心的安抚患者,避免治疗中对患者的冷漠[10-11]。另一方面坚韧是对抗应激和心身疲惫的缓冲物,需要我们社会、家庭、医生都来鼓励,让懦弱的老年肿瘤患者能坚强起来,树立战胜癌魔的信心,用成功的治疗案例和患者任何微小好转的蛛丝马迹,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帮助老年肿瘤患者真正建立起自信。在生活实践中要培养老年患者坚韧的人格乃是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态度,要敢于面对现实战胜癌魔。最大限度内发挥老年肿瘤治疗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发展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12-13]。
7 小结
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中,存在中医、西医和中西结合三支力量,中、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中医重在辨证,西医详于辨病,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变化,但往往会注意了一个侧面而忽视了另一个侧面,因此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中医、西医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体,治疗目的都是恢复和保持人体的健康,这一点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而诊疗上的相互取长补短就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了高效、实用、综合、全面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抗癌治疗将呈现越来越热的局面。总之,中医药治疗以其独特的疗效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药通过辨证论治使机体达到新的营养平衡——“带瘤生存”,这常常是中医药取得较好疗效的表现,也体现了中医治疗肿瘤“以人为本”的特色。
[1]韩柳,于世英.NCCN老年肿瘤临床指引[J].循证医学,2006,6(6):364-367
[2]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1):1-l0.
[3]杨永学,汪子琪.老年综合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6):4732-4735.
[4]王鹤.乔友林.老年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3):170-172.
[5]江琪,王国玮.“治未病”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2):123-124.
[6]周艳萍,管梅,陈书长,等.合并症对晚期老年肿瘤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36(5):362-366.
[7]刘鲁明,于尔辛.肿瘤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8]杜淑芳,刘倩.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教育教学研究[Z],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2014.
[9]董倩,林洪生.从国外癌症康复现状论中医药在癌症康复中的应用与挑战[J].世界中医药,2014,9(7):857-863.
[10]王丽英.院外指导对老年肿瘤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6):724-726.
[11]李磊,李冬晶.老年肿瘤患者的综合性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25-26
[12]夏婷.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术后患者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l(6):145-145,147.
[13]张晓峰,苏宁,贾若苹,等.老年肿瘤患者的膳食调查和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5):81-83.
2017-06-16)
孟志强,男,医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微创治疗中心主任;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兼职教授。担任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学会中国分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CSCO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癌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微无创医学协会理事。长期从事肝癌胰腺癌的微创综合治疗,以肝癌胰腺癌的耐药机制与治疗对策为研究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美国NIH/NCIR01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10余项、主持临床研究16项。担任《中国肿瘤临床》、《肿瘤》杂志编委。先后在Gastroenterology,MolOncol,Cancer,Oncogene,Oncotarget,Eur JCancer,Br JCancer,Autophage等发表论文80余篇。
(本文编辑:陈培莲)
孟志强,mengzhq@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