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预后中的价值探讨
2017-09-08刘英杰仲崇峥王丽莉江瑞阳王胜发
刘英杰 仲崇峥 王丽莉 江瑞阳 王胜发
(哈尔滨第一医院胸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预后中的价值探讨
刘英杰 仲崇峥 王丽莉 江瑞阳 王胜发
(哈尔滨第一医院胸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目的分析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肺通气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基本正常、轻度障碍,共49例)和研究2组(中度障碍、重度障碍,共43例)。结果研究1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分别为8.2%、4.1%,低于研究2组患者的23.3%、18.6%,P<0.05,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较研究2组患者早,P<0.05,住院时间较研究2组患者短,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的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查,可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大致判断,有利于临床医师改进手术治疗方案。
心脏外科手术;肺通气功能;预后;评价
长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肺通气功能作为临床检查指标在评价外科手术治疗风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前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2]。因此,在评估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预后状况的指标中,术前肺通气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危险因素[3]。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心脏外科手术治疗风险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4]。我院本次研究对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的重视,为临床医师制定更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肺通气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两组患者术前的肺通气功能参照《临床肺功能》[5]进行评价。肺通气功能中度障碍的评价标准为:FEV1<1.8 L,FEV1%<65%,MVV<80%。研究1组为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11例)和轻度障碍(38例)的患者,共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42.1±2.2)岁。研究2组患者为肺通气功能中度障碍(29例)和重度障碍(14例)的患者,共43例,其中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2.5±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心脏外科手术类型上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性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分析肺通气功能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治疗的相关性,分析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9.0,计数指标采用(%)表示,采用卡方(χ2)进行检验,计量指标采用)表示,指标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二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研究1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4/49),病死率为4.1%(2/49),与研究2组患者的23.3%(10/13)、18.6%(8/43)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χ2=4.986;P=0.026)。
2.2 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经观察发现研究1组患者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明显早于研究2组患者,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研究2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分组辅助呼吸脱机时间(d)住院时间(d)研究1组3.1±0.821.3±5.2研究2组4.5±0.728.7±4.8t值5.8904.676P值0.0000.000
3 讨 论
临床调查发现,心脏外科患者术前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40%,多为轻度通气障碍和中度通气障碍[6]。我院本次研究纳入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肺通气功能障碍为轻度障碍和中度障碍的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与上述临床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我院早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心脏外科患者术前的肺功能通气障碍症状具有隐匿性,分析原因可能为肺通气功能障碍出现的呼吸困难、气喘等临床症状与原发心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相似性[7]。
我院本次研究发现,研究1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较研究2组患者低,术后辅助呼吸脱机时间明显早于研究2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研究2组患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心脏外科患者术前的肺通气功能可对术后预后产生影响,在术前检查心脏外科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能够指导临床医师改进手术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胡莉娟,朱蕾,周营营,等.肺通气功能检查在评价心脏外科手术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3):268-272.
[2] 肖赛松,高长青,陈婷婷,等.全机器人心脏手术麻醉中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09(4):201-204.
[3] 李航,蔡金龙,曲书强,等.脉冲振荡技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6,11(1):119-120.
[4] 梁崟,尹建忠,葛夕洪,等.石棉肺病人16排螺旋CT肺功能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相关性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1): 36-38.
[5] 朱蕾,刘又宁,于润江,等.临床肺功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 蔡洪涛.16层螺旋 CT 肺容积与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6):939-942.
[7] 韩冰,寇瑛琍.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对比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1):177-178.
The Value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Cardiac Surgery
LIU Ying-jie, ZHONG Chong-zheng, WANG Li-li, JIANG Rui-yang, WANG Sheng-fa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Harbin First Hospital, Harbin 15001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test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surgery.MethodsUndergo surgery in hospital cardiac surgery 92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pulmonary dysfunction 9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1 (normal, mild impairment, 49 patients) and the study group 2 (moderately impaired severe disorder, a total of 43 cases).ResultsStudy Group 1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were respectively 8.2%, 4.1%, lower than the stud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23.3%, 18.6%,P<0.05, postoperative auxiliary respiratory weaning time studi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early,P<0.05, length of time to study the short patients in group 2 (P<0.05).ConclusionThe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is examined, which can make a general judgment on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plan.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Prognosis; Evaluation
R541
B
1671-8194(2017)22-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