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的临床风险分析与对策
2017-09-07张园园
张园园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风险及保障护理安全的方法。方法 286例门诊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 观察组增加预见性护理。分析留置针应用的临床风险, 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140/143), 高于对照组的85.3%(12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 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为(4.16±0.56)d, 长于对照组的(1.42±0.1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9, P<0.05)。觀察组静脉炎、液体渗漏、套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5/143), 低于对照组的42.7%(61/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77, P<0.05)。观察组输液过程、总体效果、操作技能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9.60、23.09、48.16, P<0.05)。结论 护士须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 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关键词】 门诊输液患儿; 静脉留置针; 风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98
静脉输液是门诊儿科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儿科护理的不良事件多与静脉输液有关。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痛苦等优点, 但临床中也存在安全隐患[1-3]。为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降低护理风险,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对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输液室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规范, 实施安全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门诊输液室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2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168例, 女118例;足月儿238例,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48例。平均年龄(5.5+1.8)岁。合并新生儿肺炎19例, 上呼吸道感染22例, 腹泻38例, 营养不良18例。随机将28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43例。
1. 2 方法 两组患儿穿刺均用24G“Y”型”静脉留置针及3M无菌敷贴。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观察组增加预见性护理, 包括加强护士穿刺成功技巧的培训, 正确掌握穿刺过程, 妥善固定、封管, 做好并发症预防等。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指标。护理满意度指标包括输液过程、总体效果、操作技能,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140/143), 高于对照组的85.3%(12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 P<0.05)。
2. 2 留置时间 观察组留置时间为(4.16±0.56)d, 长于对照组的(1.42±0.1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9, P<0.05)。
2. 3 置管后并发症 观察组静脉炎、液体渗漏、套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5/143), 低于对照组的42.7%(61/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77, P<0.05)。
2. 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输液过程、总体效果、操作技能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9.60、23.09、48.16, P<0.05)。见表1。
3 风险分析
3. 1 药物不良反应 ①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 如恶心、腹泻、腹痛、呕吐等。药物过敏包括皮疹、呼吸困难等[4]。②输液反应:输液过程寒战发冷、急性肺水肿等[5]。
3. 2 穿刺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3. 2. 1 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未重视导致护患纠纷 个别护士安全意识淡薄, 忽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属及患儿缺乏对留置针常识的护理配合, 感染率增加。患儿活动度大增加穿刺难度, 产生护理纠纷。
3. 2. 2 穿刺操作因素 个别年资轻的护士穿刺及置管技术不熟练, 缺乏成功穿刺技巧而形成皮下血肿。选择血管不当, 送管困难导致穿刺失败[1]。
3. 2. 3 置管期间缺乏系统管理, 并发症高发 ①导管脱落及意外拔针:因穿刺后无菌敷贴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在关节附近或患儿头部出汗多, 未引起护士及家属重视, 患儿活动频繁或活动时未注意, 导管脱出或自己拔除[6]。②导管堵塞:下肢静脉留置时导管弯曲, 血液倒流入针内形成血栓及封管方法不正确。③液体渗漏: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使留置针脱出;进针角度过小, 敷贴固定不牢等导致液体渗漏[2]。④静脉炎:多次穿刺导管接触皮肤, 留置针的机械性刺激和留置时间过长等[7]。敷贴污染或局部皮肤出汗固定不牢使局部感染。输液过程家属或患儿擅自调节滴速, 诱发静脉炎的发生。
4 安全管理对策
4. 1 重视健康宣教工作 置管前主动告知注意事项, 指导家长注意观察并学会自行保护血管的技巧, 如用一次性丝袜做成保护套, 套在留置针的外面;避免患儿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睡眠时勿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忌将导管拔出等[3]。
4. 2 细化操作环节 加强护理薄弱时段及环节的管理, 午间或工作繁忙期合理配备护士。掌握穿刺成功技巧。腋静脉位置隐蔽走行粗直, 适宜婴幼儿穿刺置管[8]。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儿童建议使用细、短的留置针。穿刺时注意轻、稳、准, 并单手送管退针芯,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9]。遵守无张力粘贴原则。肝素帽、针柄及延长管用长胶布S形或弧形分别固定, 预防导管滑脱。endprint
4. 3 加强置管期间护理, 预防并发症 所有操作2人核对无误再执行。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预防刺激性药物对皮肤的损伤。刺激性强药物先稀释再间歇性缓慢输入, 输入前后生理盐水冲管。连续输液者, 输液器每24小时更换1次, 每周至少更换肝素帽1次[10, 11]。输液完毕脉冲式正压封管。穿刺處敷料隔日更换1次, 如有污染立即更换。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常规3~5 d, 拔针后及时消毒穿刺点, 避免感染[12, 13]。
综上所述, 静脉留置针方便了患儿又降低护士工作强度, 可减少针刺伤及血源性感染。护士须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孔秋寒.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4):310.
[2] 代义春. 临床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 临床误诊误治, 2011, 3(24):108.
[3] 姚梅琪, 夏秋新. 21世纪实施路径的思考 . 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4):270-271.
[4] 张葵蓉, 许叶娟, 沈亚儿. 门诊输液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风险管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3):1175-1176.
[5] 丁晓娟, 周艳, 张芳. 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20): 101-103.
[6] 孙静, 朱玉琴, 杜永青, 等. 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16):1586-1587.
[7] 宋现彩. 小儿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 实用医技杂志, 2014, 21(2):216-217.
[8] 王晓凤, 王娟, 闻亚军, 等.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2, 33(14):3063-3064.
[9] 丁丽, 郑玥, 丁梅. 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2):412.
[10] 郭春梅. 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浅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海南医学, 2014(7):1085-1086.
[11] 罗三妹, 霍咏红. 静脉留置针在门诊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吉林医学, 2012, 33(25):5533-5534.
[12] 肖乃凤. 门诊输液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风险管理. 医学信息, 2014(5):355-356.
[13] 关景超. 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 2015(9):195-196.
[收稿日期:2017-0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