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7-09-07王汉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王汉忠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为上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应用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间、运动生活能力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的2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5, 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127.34±17.58)ml、住院时间为(11.7±2.8)周、运动生活能力恢复时间为(13.4±2.5)周, 均优于对照组的(269.34±18.17)ml、(16.7±3.8)周、(18.9±4.5)周,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微创下内固定术具有显著疗效, 其具有恢复快、固定效果好以及预后效果好的优点, 值得在上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创下内固定术;上肢骨折;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37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交通工具的普及, 我国国民骨折率不断上升, 尤其是上肢骨折, 占比达到75%, 且几率持续上升。造成上肢骨折的原因大多为患者跌倒或坠落下, 使用上肢撑地或降低压力, 上肢受到外力的猛烈冲击, 以致于出现错位情况[1]。关于治疗上肢骨折的研究有很多, 在现代的微创环境下实施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随着现代人将关注目光投向微创治疗, 本院选取3年来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接受CT影像检查, 确诊为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疼痛、上肢出现运动障碍且伴随着局部肿胀, 压痛, 可触骨折断端, 严重时, 患者上肢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出现损伤情况[2], 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符合这些临床病症。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100例患者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43.3±11.1)岁, 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5例, 跌倒骨折33例, 坠落骨折22例, 撞击骨折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41.3±11.6)岁, 女27例, 男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45.3±10.9)岁, 女28例, 男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疗法。方法[3]:主要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术,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麻醉, 部分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患者取卧位,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具体骨折部位, 如手腕、手肘等, 使用可透射线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开口, 让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在视野中;其次, 对患者的骨膜与骨头进行剥离, 对骨折部位进行矫正或修复;最后, 在不伤害其他上肢组织的情况下使用钢板进行固定。

1. 2. 2 观察组 实施微创下内固定术。方法[4]:患者取卧位, 麻醉以及开口操作基本一致, 但在开口上, 要在骨折部位作近端开口或远端开口, 保护其他组织、血管等, 切口深度大于骨膜厚度, 分理出皮下隧道, 利用血管钳、骨膜剥离子等完成骨膜剥离要求。患者的骨折部位复位后, 将钢板放置在骨折部位的皮下组织进行内固定, 根据骨折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同规格的钢板作为螺孔的位置, 在导钻的引导下固定钢板, 同时, 也要使用C型臂X线机对钢板内固定的情况进行勘测。在微创内固定中, 若患者为开放性骨折, 先要对骨折部位进行清理, 然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最后缝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间、运动生活能力恢复时间。

1. 4 疗效评定标准[5] 按照国际通行的Harri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具体标准如下:优:≥90分;较好:80~89分(含80分);良:70~79分(含70分);差:≤69分。优良率=(优+较好+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疼痛、2例骨不连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感染, 5例疼痛, 4例骨不连症状, 并发症发生率为28.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5, P<0.05)。

2. 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127.34±

17.58)ml、住院时间为(11.7±2.8)周、运动生活能力恢复时间为(13.4±2.5)周, 均优于对照组的(269.34±18.17)ml、

(16.7±3.8)周、(18.9±4.5)周, 差异均具有統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上肢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部分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医或者处理不当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如手部、肩部关节功能障碍、组织感染坏死或者是骨痛等[6-8], 因此患者的上肢骨折中要及时接受治疗。endprint

本院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5, 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127.34±17.58)ml、住院时间为(11.7±2.8)周、运动生活能力恢复时间为(13.4±2.5)周, 均优于对照组的(269.34±18.17)ml、(16.7±3.8)周、(18.9±4.5)周,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微创内固定术, 患者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时间都较对照组好, 且没有出现关节感染情况, 手术治疗的优良率高,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9-12]。

综上所述, 在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微创下内固定术具有显著疗效, 其具有恢复快、固定效果好以及预后效果好的优点, 值得在上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中华.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海南医学, 2014, 25(3):407-408.

[2] 张强.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3):117-118.

[3] 丁宝泽.浅析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饮食保健, 2016, 3(9):11-12.

[4] 李建乔.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临床疗效分析.医学信息, 2014, 27(21):359.

[5] 马祥海, 史培芹, 申文瑞.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3):75-76.

[6] 葛刚强.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医学信息, 2016, 29(36):246.

[7] 李晓玉.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药, 2015(10):142.

[8] 谢德, 朱仲伦, 周庆. 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0):265-266.

[9] 蒙更耀, 梁小军, 谭毅贤.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6):46-47.

[10] 丁童. 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6):86-87.

[11] 孙建宏. 应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8):259-260.

[12] 张万胜. 微创内固定術在上肢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探讨. 今日健康, 2015(10):102.

[收稿日期:2017-0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