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公共服务策略研究
2017-09-07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开发课题组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开发课题组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广东 深圳 518060)
深圳市福田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公共服务策略研究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开发课题组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广东 深圳 518060)
深圳市福田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本区的老年人口以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为主,老人的整体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政府也正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养老体系建设。未来政府应当重视低龄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养老补贴制度、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重视培育养老护理人员,并适当超前考虑、为将来面临的机构养老需求做好准备。
人口老龄化;人口统计;养老服务;社区养老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育率的下降,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五年共增长2.52%;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5%;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47%。同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①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常住人口由1979年的31.41万人发展到2015年的1137.89万人。根据《深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深圳仍然处于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期:15~64岁的职业人口为946.99万人,占总人口的83.23%;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37万人,仅占3.37%。②与全市情况相对应,深圳市福田区也是一个年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但老龄人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③具体数据及对比见表1:
表1:2010、2015年全国、深圳市、福田区人口年龄结构对比④
此外,虽然福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相比仍处于十分年轻的状态,与国际通用人口老龄化标准仍有一定差距⑤,但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来看,不仅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深圳全市的平均水平(见图1),说明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的脚步声已经来临。解决老龄问题,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福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图1: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增长图
二、深圳市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当前老年人口以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老人所占比重显著增加
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约为12.7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的8.85%。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人口以相对年轻的老年人(60~69岁)为主,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62.53%,其中大部分都是刚退休的劳动者。与2010年福田区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相比,60~70岁人口所占比例无太大变化,仅增长0.21个百分点,但80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所占比重提高了3.09个百分点(见表 2)。
表2:福田区老年人口年龄构成
(二)人口抚养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抚养比是指某一地区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 (少年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少年儿童人口通常指0~14岁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通常指年龄为15~59岁人口;老年人口通常指年龄为60岁以上人口。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由劳动年龄人口从社会与经济上保障该部分人口的生活与发展。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田区少年儿童数量占劳动力人口数量的14.35%(少儿抚养比),老年人口数量占劳动力人口数量的6.40%(老年抚养比),总体抚养比为20.75%。而同期全国范围的抚养比数据为:少儿抚养比23.70%、老年抚养比19.02%,总抚养比42.72%。当时福田区人口的总体抚养比不足全国平均抚养比的二分之一水平,老年抚养比更是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一水平。
但值得留意的是,福田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增长迅速,2015年数据显示,少儿抚养比为17.42%、老年抚养比11.41%,总抚养比28.83%,体现出福田区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均在增长,尤其是老龄化增长速度更快。
图2:福田区2010~2015年人口抚养比变化对比图
(三)人口年龄中位数接近35岁,反映人口总体趋向老化
人口年龄中位数是指把一个地区或国家总人口所有成员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处于中间的年龄。年龄中位数把全部人口平均分成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另一半则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因此,可以通过年龄中位数的上升或下降来判断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老年或年轻程度。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的类型的标准。
表3:福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推算
2010年第六次福田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田区0~19岁年龄层有23.61万人,20~29岁年龄层有39.29万人,0~29岁合计约62.9万人,30岁以上68.87万人,表明当时人口中位数略过30岁。而2015年福田区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则显示,福田区0~19岁年龄层共26.63万人,20~29岁年龄层共36.29万人,0~29岁合计约62.9万人,30岁以上81.14万人(其中30~34岁15.96万人),人口中位数已经明显超过30岁,正在接近35岁。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四)现阶段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状况相对较好
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身体健康的约为8.33万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抽样数据的 65.43%;基本健康的约为 3.83万人,占30.03%;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约为0.43万人,占3.36%;生活不能自理的约1500人,占1.18%。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将是社会养老机构的重点照顾对象。
表4:2015年福田区1%人口抽样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健康状态分布
(五)部分老年人口处于单身状态
根据表5,2015年福田区老年人口有88.41%有配偶,有11.59%处于单身状态。
表5:2015年福田区1%人口抽样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婚姻状况
(六)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以养老金和家庭供养为主
表6:2015年福田区1%人口抽样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生活来源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福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生活来源依靠离退休养老金的老人数量约占七成,依靠其他家庭成员供养占22.58%,仍在劳动的占3.82%,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0.77%。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覆盖水平,是目前面临的养老服务保障的重要建设内容。
三、福田区养老服务现状与规划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生活照顾与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福田区按照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各级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基本格局。
(一)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养老经济补助
福田区老龄人口的经济支持主要来源为退休人员工资、家庭成员扶养为主,辅助以养老服务补助、医疗保险等。政府还为符合条件的户籍老年人口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
根据福田区老龄办提供的资料,福田区从2010年开始对户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至今已实施六期,。2015年,福田区共计为28.18万人次,户籍老龄人口按照70~79周岁(每月100元)、80~89周岁(每月200元)、90~99周岁(每月300元)、100周岁(每月500)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此外,福田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进行资金补助,2015年全年累计为9810人次,60岁以上的失能、低保及优抚对象共发送295万余元。⑥
表7:2015年福田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情况一览表⑦
(二)通过机构养老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基本保障
在机构养老方面,福田区福利中心共有员工55人,入住老人123人,平均年龄80.4岁,福田区常住老人占62%。自成立以来,福利中心卫生所接诊10373人次,康复训练27774人次,康复治疗10684人次,康复治疗有效率为89.87%。⑧
(三)构建一体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福田区目前的养老服务主要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为主,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场所、老年食堂、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老人活动场所、日间照料场所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截止2015年,全区共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家,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床位586张,实现了辖区10个街道全覆盖;全市首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预选供应商模式,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11家专业养老社会组织作为运营机构预选供应商;2012年在全市率先出台《福田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促进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此外,福田区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整合民政和卫生资源,推出养医结合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365工程”。
表8:2015年福田区养老服务情况一览表⑨
(四)开展多种老年文化活动
对于养老服务中的精神慰藉方面,福田区实施“幸福老人计划”,资助开展老年文体活动,组织文艺体育展演、“美丽福田”歌唱比赛等系列老年人文体活动,目前,已举办了十届“夕阳红”文化汇演活动及五届“敬老月”活动。此外,福田区在区老龄办、10个街道、94个社区设立了老年维权部,每个社区至少有2名律师定点服务,帮助老人维权。
为了方便高龄老人的户外活动与出行,深圳市对高龄老人发放深圳市敬老优待证,免费进入全市各个旅游景区、免费进入全市各公园、文化场馆、体育公共设施、免费乘坐深圳市大巴、中巴和地铁。截至2016年9月,福田区共办理老年优待证84868张。
(五)福田区“十三五”规划中的养老体系建设
福田区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核心、机构养老为支撑且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要推进区福利中心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改革,加快区老人保健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基地建设。转型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打造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多元化新型养老服务综合体——颐康之家,至2020年建设颐康之家10家。制定居家养老政策指引,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上门服务。建立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广医养护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探索异地养老机构补助和异地养老补贴制度。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探索养老护理员津贴制度。推行老年人优待政策,完善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四、福田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结合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福田区老年人口在医疗服务、生活照顾与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会不同程度地面临养老服务供给压力。
(一)生活照顾缺口较大
在经济支持之外,生活照顾是养老服务支持的主要形式。福田区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当前的生活照顾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场所、星光老年之家为主,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助医等服务。
在福田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方面(参见表8),各类形式的社区老年服务场所与老年人口比例为1(个):467(人),日间照料场所覆盖率严重偏低(23.16%);持证护理人员数量仅为40人,与老年人口总数比为1:3189。当前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巨大,将来难以支撑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求。
按照社会养老床位数量每千名老人35~40张床标准,福田区当前的机构养老床位数与国家通用标准之间有较大差异:截止2015年福田区已建成养老机构的床位数1051张(含市、区福利中心),加上新建或计划建成的床位数322张,总体计算每千人床位数不足11张。
(二)医疗服务社区化需求会不断增加
与全国其他地区(城市)相比,当前全区老年人口依然处于相对低龄阶段,健康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社会对养老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压力显著较轻。但由于福田区老龄人口增长趋势迅速,未来基于医疗的养老需求将会成为福田区非常重要的养老支持。
由于老年人因衰老、生理功能的改变,“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病症发病率高,此类病症具有长期性、高频性、集中性特点,同时又受制于老年人体力、精力、活动范围的影响,需要在社区满足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卫生医疗需求。
(三)精神关爱方面尚待不断探索
精神关爱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老年人“黄昏心理”、“自卑心理”、孤独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精神关爱是老年人最渴望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5年福田区60~69岁的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比重为62.53%,其中60~64岁老年人口占据老年人口比重为36.81%。70岁以下的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良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较强。对于老人的精神慰藉需要从健身健心的复合层面立体建设,目前还缺乏广泛的社工心理支持站点,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的需要,持续性的老年活动创造机制与养老人才明显不足。
(四)非户籍常住老人尚未纳入政府补贴的范围
从福田区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数量来看,非户籍人口总是多于户籍人口,近年来福田区户籍老人增长相对平稳,而非户籍常住老人却增长较快,与户籍人口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养老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但由于现实资源有限,政府往往会出台带有某种限制条件的政策,保证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许多养老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高龄养老津贴、居家养老补助都只有户籍老人才能享有,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养老问题目前还无具体的政策安排。
五、推进养老服务深化的基本策略与建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老龄工作,发展社区养老是有效保障城市老人养老需求的必要途径。根据福田区老年人口的年龄及状态分布,为推进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国内外政府养老服务的经验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在未来的5~10年之间,养老公共服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低龄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国际范围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个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从1990年的68.55岁上升到2000年的71.40岁,进而在2015年增长到76.34岁。随着退休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和身体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在其丧失活动能力之前有了更多自理生活的可能性,从而也令他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产生了更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化养老是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产物。
当前福田区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60%以上,这一部分老人拥有较多的闲瑕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时期,具有参加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实现情感交流慰籍的充分需要。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年人参加活动一方面需要有内部的驱力,另一方面还要有外部的推力。政府可以通过多方位的宣传,使广大老年人形成健身的共识;增设或开放更多适合体育锻炼的场所与设施,满足社区老年人日常健身的需求。
当前福田区正在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养老,开展和培育文化活动,但相对于文娱活动而言,社区体育活动的品牌项目建设滞后。在这方面,可以寻找适合社区情况的特色项目进行组织、训练、展示与竞赛,培育出引人注目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品牌。特色体育运动意味着有个性、有特长、与众不同,可以使人产生成就感并引起要继续锻炼的动力;展示表演能够提高参与度,因而产生影响力和辐射力。体育文化品牌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赏,从而又会引起参与者的自豪感,更加追求更高层次的标准与特色,这样就会坚持不懈,形成习惯,不断提高。
(二)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推行社区互助养老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多数家庭由三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演变成为核心家庭,少子女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常态模式。家庭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快速增长导致老年人抚养比不断增大,青年人的养老压力日趋沉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基础逐渐丧失。此外,空巢家庭的比例日益上升,也对于传统以家庭为主要养老的模式构成极大挑战。
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养老心理,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与其他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可以避免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中的孤独感、寂寞感,也让其家庭成员感觉心安。由于成年子女往往因为工作、时间以及经济等原因可能导致老年人得不到足够的照顾,这就需要老人住所所在社区给予必要的补充服务,这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以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为依托,又利用社区照料来弥补家庭照料的不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的养老模式。
在社区层面,可以考虑提倡和推行让老人们相互依靠,互相照顾的“互助养老模式”。“互助式养老”可以包含三种方式:一是由具有一定照顾他人能力的老年人和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共同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养老方式;二是具有亲戚关系的老人聚集在一起互帮互助的养老方式;三是由有能力的熟人家庭有偿为其他不便的家庭代行养老敬老义务的养老方式。[1]由于这种方式是彼此知根知底的熟人关系,相比陌生的社会养老机构更能获得参与者的信任感和较高的满意感;各个老年人之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在一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互助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的延伸,能有效减少老人对子女的依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适当超前考虑,为将来面临的机构养老需求作好准备
根据国际经验,机构养老应以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从一般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因生活部分或者全部不能自理,需要获得照料的老年人的比例将会呈直线增长,到80岁左右时,很多老人迅速进入需要他人照料的时期。在北京、上海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里,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面临共同的困难: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老人“等不起”;民办养老院“嫌贫爱富”,老人“住不起”。在“等不起”与“住不起”的双重影响下,大量的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游离于现有养老院体系之外,未能充分实现 “老有所养”的目标。[2]
福田区当前老年人口结构中以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为主,根据生命周期来推算,现在70岁以下老年人群体进入照护阶段还有10年左右的时间;届时,预期家庭赡养的能力还会下降。因此,需要在2025年左右提供更多的养老机构床位,较好地解决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的问题,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实现“以机构为支撑”的政策目标。在关怀弱势老人群体方面,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改建和新建养老院,将此部分增量资源向弱势老人群体优先倾斜。
不仅如此,为了缓解机构养老的压力,使部分疾病、半失能老人也能采用居家养老的方式接受医疗照护,政府应当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充分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有效缓解“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能养老”难题,在社区或养老场所“零距离”开展医疗服务。在服务方向上一方面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普遍性的健康服务,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健康讲座、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健康巡诊等;另一方面尤其应当重视为卧床老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家庭病床、老年护理等专业服务,有效缓解家庭养老面临的现实困难。
(四)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目前福田区的养老服务相对集中在由政府引导的养老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应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明确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产业和事业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人差异性、个性化的养老诉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当前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盈利模式欠缺和融资成本高等。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投入周期长,回报周期也长,平均利润率不高,因此很难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支持。如果完全依靠自有资金规划建设、运营发展,对企业而言压力巨大。为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应当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采取财政补助、政府贴息、税费优惠、慈善捐助以及责任保险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
(五)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是指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的一种制度。
当前政府对于养老服务方面的补贴主要分为两类:1.对本区户籍老年人口区分不同情况按月发放的补助或津贴,老人直接获得并使用;2.养老服务机构则通常按床位数或者入住老人人数,补贴相应的运行费。前一类补贴的发放与使用较有针对性,但对于养老机构的补贴则效率不高。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地方的公办养老机构只承担当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床位空置率高;向社会上老人开放的,往往也只接受健康老人的寄养;其巨大的社会投入和低下社会效用反差引人深思。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也一直为社会所批评。[3]
在政府养老补贴的发放方面,除了适时评估并调整对户籍老人的直接补贴标准之外,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将常住非户籍老龄人口逐渐纳入到公共财政的补贴范围,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养老机构补贴方面实现由间接补贴向直接补贴过渡,把原先给予各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日常运行补助减少或直接转为服务对象的补贴,即从原来补贴供方(机构)转向补贴需方(老年人),实际上赋予了服务对象的自由选择权。政府补贴使保障的养老对象有一定的购买力,才能提高有效需求,带动民间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服务质量。这样,长期困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机制性与激励性问题将会获得关键性的突破。
(六)促进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育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主要还是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居委会推荐的本地低收入户与困难家庭的妇女以及城市失业下岗人员担任,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很大程度上局限在简单照顾及家政服务上。
养老护理员实际上是很专业的职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养老护理员是照护老年人群的专业人员,那里从事养老人群照护的人员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保姆,中间层次是专业护理员,最高层次是专职护士。老年护理不只是提供生活照料服务,更要对患有老年性疾病的人群提供其所需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方面的服务。既要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要关注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和心理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既要负责常规的护理工作,还应提供各种功能训练、健康指导、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更加人性化的健康服务。[4]
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养老护理人才流失率高居不下,尽管社会需求旺盛,养老护理人才仍然“招不来”、“留不住”,主因在于职业待遇低、职业认同感差,而劳动强度却比较高,有的甚至认为“养老护理就是伺候人的活儿”。当前福田区持证上岗的人数与养老服务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政府制定养老服务业的就业促进政策,可以对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补贴,对从业人员给予长期的岗位补贴,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社会地位与职业认同,逐步缓解养老护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另外,要积极推动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化进程,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如无特别说明,后文中涉及到的全国人口数据均为同一来源。
② 数据来源于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如无特别说明,后文中涉及到的深圳市人口数据均为同一来源。
③ 数据来源于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发布的《福田区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如无特别说明,后文中涉及到的福田区人口数据均为同一来源。
④ 2010年数据来源于全国、深圳市及福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下同。
⑤ 按照联合国对于老龄人口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⑥ 数据来源于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老龄办提供的 《2015年工作报告》。
⑦ 数据来源于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提供的 《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补助人数及资金情况使用表》。
⑧ 数据来源于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老龄办提供的《养老机构情况统计表》。
⑨ 数据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老龄办提供的《福田区养老服务情况一览表》。
[1]邓高权.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养老对策探讨 [J].湖南社会科学,2014,(4).
[2]樊良树.北京养老院养老的难点及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14,(5).
[3]董红亚.中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2,(1).
[4]齐秀桂.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卫生职业教育,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