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产品开发流程的知识审计研究
2017-09-07孟志华关瑞娣
孟志华,关瑞娣,李 璇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710000)
面向产品开发流程的知识审计研究
孟志华,关瑞娣,李 璇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710000)
知识管理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识管理的考察及评估成为知识管理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保障,只有对知识管理进行有效的知识审计,才能确保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能够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学者对知识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审计理论体系及模型构建方面,缺乏面向具体知识管理活动的知识审计研究,本文以产品开发流程为基础,将面向产品开发流程的知识审计活动分为四个部分,并对每一部分审计内容和标准作出界定,最后基于知识审计结构对提升产品研发成功率提出几点建议。
产品开发流程;知识管理;知识审计
一、引言
知识审计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一步[1],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方面的产品开发活动更应接受知识审计以提升产品研发的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企业应在有效的评估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和所缺乏的知识的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积极的研发战略,并按此开展知识管理行为,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对知识审计的忽略是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
知识管理实践的需求带动知识审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对知识审计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面对知识经济的巨浪,国内外企业都意识到知识资本的重要性,知识审计因此应运而生。国内已有的研究首先定位于定性的知识审计基础理论研究,郭群[2](2000)首次提出了智力资本审计的概念,并对智力资本审计的目标、审计标准以及智力资本审计的对象进行了探讨,这是我国知识审计研究的开篇之作。此后,冯静(2004)认为知识审计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并首次对知识审计的含义以及实施知识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知识审计的流程和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朱志红,徐平,薛大维,罗洪云[3](2013)对知识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知识审计的概念、对象流程和报告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入方面,肖久灵和汪建康做了很大的贡献,肖久灵、汪建康、彭纪生[4](2010)对国外知识管理审计模型进行了模型的构成、内容、要素等方面的详尽的介绍,并且对知识管理审计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其次,在得到前期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的有力支撑后,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知识审计是一项应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研究领域,要将理论成果落地应用于实践,必须要构建知识审计模型。奉继承,赵涛[5](2005)按照审计理论构建了知识管理审计模型,该模型包罗了审计团队、审计方法与工具、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与内容等要素,并分别针对这些要素进行了解释。周国熠,程娟,彭哲[6](2009)明确了知识审计的主体和审计的方法,指出应从企业的知识结构入手开展五项要素的审计,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成熟度的知识管理审计模型。肖久灵,汪建康,彭纪生(2010)深入分析了各种知识管理审计模型的特征及组件,并将其分为概念性架构、过程性架构和综合性架构三类,并对国内外知识管理审计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最后提出了知识管理审计准备、分析、实施和总结四个子过程的基于过程的知识管理审计架构,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朱志红,徐平,薛大维(2015)借鉴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构建了知识管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研究得出知识审计系统化的六步骤模型。在知识审计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推动下,知识审计的方法应用研究逐渐增多。萨如拉,谢芳(2014)[7]基于知识审计的视角构建了非遗知识审计模型,并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古法造纸技艺为例阐述了如何进行知识审计。晋美(2010)[8]提出了面向产品创新的知识审计的概念,构建了面向项目层面产品创新的知识审计模型和面向企业层面产品创新知识审计指标体系,并详细介绍了其应用。乔珊(2014)[9]构建了基于知识审计的国际货代业务流程建模方法,并以国际货代企业为案例进行了模型的验证。
知识审计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通过文献的研读我们也发现,现有的理论成果中缺乏面向具体知识管理活动的知识审计研究,同时面向企业的知识审计更应注重企业产品研发活动的业务流程,这方面的研究更为匮乏。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面向产品开发流程的知识审计活动如何进行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和审计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审计实务中的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产品开发流程的界定
在知识经济早期,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不够激烈,产品的开发过程通常没有被视为一个系统的流程来进行研究和管理。随着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所带来的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逐渐开始重视通过产品开发流程的完善来应对研发风险增大的趋势。企业开始重视研发部门的地位,并意识到应建立以产品创新为导向的研发部门,因此,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研究和管理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新产品开发流程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是指在开发新产品时遵循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模型构建最早被提出在1970年,Winston Royce提出了瀑布模型,该模型针对软件开发项目分析了其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认为产品开发是生存期活动从上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逐级过渡,这个过程如同流水下泻,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20世纪80年代Robert·G·Cooper基于实践提出了系统规范的新产品开发流程——门径管理(Stage-Gate)流程,该流程是一个五阶段的模型。美国管理咨询公司PRTM于1986年提出的产品开发流程模式——产品及周期优化法(PACE),该流程由7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流程基准。后来又陆续出现了很多典型的开发模型,如渐增模型/演化/迭代、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智能模型、混合模型等。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并总结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新产品开发流程,该流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概念提出-构思规划-设计开发-试制改进-发布上市,每个业务流程的主要工作如下图所示。
三、面向产品开发流程的知识审计内容分析
知识审计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它通过特有的方法对企业已有的知识储备所搭建起的知识基础平台进行系统、科学的考察和评估,基于此识别企业的知识需求,并评估企业现有的知识管理流程是否满足企业目标的需要,据此提出诊断性和预测性的审计报告的行为。目前理论界对知识审计内容的界定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认为知识审计的组成部分应包括以下几项相互关联的内容:
1.知识需求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主要目的在于识别、分析和预测企业为了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以及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围绕现在或未来将要开展的知识管理项目,明确目前已经拥有和为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之间的差距,来制定弥补知识差距的各种措施(Tiwana,1999)[10]。知识需求分析阶段是知识审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其他环节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在知识需求分析阶段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市场调研的方式来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两个路径来实现,既包括外部市场中客户对新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需求分析,以及行业竞争对手的知识水平分析也包括对企业内部核心知识、先进知识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需求分析。充分了解企业所属行业中最新的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动态,为企业新产品研发选准方向。
2.知识库分析
知识库是企业所拥有的所有知识储备的存货仓库,这种知识储备包括诸如专利技术一类的显性知识储备,同时还包括无法在报表中列示为无形资产的隐形知识资源。知识库分析的基本原理类似于企业的存货盘点,利用盘点的方法识别、统计、计算、归档企业的知识储备,便于管理者认清企业知识储备的现状,进而为研发决策提供支持。
知识库分析过程中需要完成对产品创新流程中的重要要素的识别和分析,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流程中所需的知识技术、文化环境和关键知识工作者。对于知识技术的分析,应运用现有的知识技术存量分析方法,一方面要了解拟研发产品的知识创新成果和应用情况,另一方面,还需要调查拟研发产品的相关技术支撑以及数据库等技术条件的支撑状况。文化环境则主要涉及对产品创新流程所涉及的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工作氛围、考核和奖惩机制等方面对于产品研发的支持程度的软环境进行考核。产品创新中关键知识工作者是知识库中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最活跃的要素,需要对产品研发团队成员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关键人员的已有知识储备、培训与学习的经历、专业胜任能力和投入研发工作的意愿以及领导组织能力等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评价内部知识工作者之间的契合程度以及合作产出效应。
3.知识流程分析
知识流程分析的目的是充分理顺企业内部知识资产和资源的共享和传递渠道是否顺畅以及传导效率的高低。对知识流程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让知识高效并且低成本地流向需要的地方,便于保证研发成功率以及降低研发成本。可以通过访谈和调查对产品开发流程中的知识资产和资源的获取、存储、传播、应用和创新路径进行了解,并借助传统审计中绘制流程图的方式来确定企业的产品开发知识流。应在这过程中还应了解企业为研发活动所构建的平台和制度对应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知识流的传递影响程度,如研发制度以及技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处理、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可访问性及可使用性。
4.知识地图分析
知识地图分析是在知识流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的图形显示方式直观的展示企业知识库的存储状况以及内在联系。通过知识地图可以清晰的展示企业所有的知识资产和资源的数量状况、存储地点、传递和共享路径、与产品开发流程的关联关系以及与产品开发相关的知识需求的关联关系。通过知识地图的展示,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管理层确定产品创新战略和制定产品创新流程,同时明确研发任务到各个部门以及明确到人。
在产品创新流程中明确知识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并且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才能有效的保障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结合产品创新流程的五个阶段,我们认为知识审计内容与研发流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概念提出阶段,知识审计的任务在于有效的识别企业的知识需求,并分析企业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拟研发活动的支持程度。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应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与市场部、研发部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协商,充分了解目前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程度,进而确定产品研发的方向并立项,同时规划产品的研发战略。
在构思规划阶段,知识审计人员在明确知识需求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理顺企业的知识流,首先采用访谈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知识流程,并通过专业技术工具如流程图的方式进行绘制。这个阶段的知识审计工作涉及企业的诸多部门,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与各个部门的沟通方式,才能取得有效的信息。
在设计开发和试制改进阶段,知识审计的任务主要是知识流和知识地图分析。在设计开发阶段,审计人员主要面对的是企业研发部门的关键技术人员,通过知识工作者的调查,了解企业现有知识资产和资源的获取、存储、传播、应用和创新路径,还需要了解企业对产品创新流程中政策和技术的支持程度。同时,知识地图的绘制也为研发人员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在试制改进阶段,审计人员不仅面对研发人员,还需对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主管和工作人员进行知识调查。了解企业产品开发的进程同时,还需要对市场层面顾客对于领域产品功能、性能需求的进展进行了解,以及行业竞争对手对拟研发产品的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解,收集和分析市场领域竞争产品的知识特性。
在发布上市阶段,审计人员依据之前环节所获取资料和数据,绘制知识地图来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同时编制知识审计报告,对整体的产品开发流程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进一步给出产品创新战略和项目的知识弥补策略和企业产品知识管理改进建议,并且再次的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拟上市产品的改进策略。
整个产品开发流程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知识审计的活动也是如此,期望通过知识审计活动和产品开发流程的动态配合,做到边开发边审计,有效的提升开发效率。
四、产品研发成功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人力资源到智力资本的培育转化
现代企业的竞争应摈弃原有的拼设备拼人力的竞争思路,应不断通过调整产品的技术水平来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附加值。在物质资本追逐智力资本的时代,企业应意识到,在产品技术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不能仅仅将人力资源视为产品的生产者,还应注重对其创造能力的开发。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约束和考核,而应注重对企业员工智力资本的挖掘,提升其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企业员工的后续培训,不断的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并且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员工通过知识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将人工成本转为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变为智力资本。
(二)基于SWOT分析完善开发计划
开发计划的制定对于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开发计划决定了产品开发的方向以及步骤,并协调研发活动减少重复和浪费,因此科学的制定开发计划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为了更科学的制定研发活动,可借助管理学中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SWOT分析方法来进行详细的布局。
SWOT分析方法的原理是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战略的四个方面,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
按照SWOT分析的基本原则,企业产品研发计划的制定首先应明确企业当前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结合企业的目标和宗旨制定研发计划,使得企业研发活动目标和企业目标相契合。其次,分析企业研发目标的实现所面临的环境,确定哪些因素是能够促使企业研发活动顺利并获得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机遇,同时,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企业产品开发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导致研发活动的失败,即分析企业研发活动的机会和威胁。环境分析是计划过程的关键因素,因为组织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管理当局可能的选择。成功的计划大多是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计划。第三,分析为支持拟定的研发计划企业有哪些方面的优势,诸如企业是否有丰富的开发人员,研发团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强等,同时还要识别组织所欠缺的哪些资源无法支撑企业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即研发劣势所在。最后在初步确定了新产品开发计划,识别了机遇与威胁,分析了企业的资源现状,下一步便是精确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该计划应有效的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良好的外部发展机会,避开企业资源的劣势和环境的威胁。同时,计划的制定还要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精准的产品市场定位。
(三)优化开发团队的组织设计
新产品的开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需要一个优质的团队来共同配合完成。一个完整的新产品开发流程都离不开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三者可以相互独立,但应确立统一的明确目标,共同致力于产品研发成功并上市销售获取经济收益。另一种选择是企业为新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个集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的部门,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这样的研发效率更高,当然企业也会相应的增加研发成本。
新产品开发对研发团队中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种高要求通常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专业技术水平高,研发活动创新程度很高,要求研发人员应具备该专业充足的技术积累,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是较高的激情和责任感,研发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求研发人员应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面对挫折,以较高的激情面对研发中的挫折,并且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以新产品开发为己任,赢得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第三是较高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开发工作的挑战性非常大,开发团队知识的互补非常关键,没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很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同时新产品开发中的涉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研发人员的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化开发团队的组织设计还应该从制度层面制定政策,新产品开发人员实施有效的激励,这种激励可以通过奖金、加薪和职务的晋升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满足研发人员的成就需要和归属感,进一步提升其工作的激情。
(四)加强研发过程中的管理控制
研发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团队建设、流程设计、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等的协调活动被称为是研发管理控制。新产品开发流程中各个步骤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研发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对新产品开发流程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关键的控制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优化流程设计,优越的研发流程能有及时的发现市场机遇,推陈出新,带来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不断的优化设计流程还能够形成标准化效应,这对于研发成本的降低有较大的收益。第二是研发流程的绩效管理。通过收集信息,应用平衡记分卡等工具制定研发绩效评估系统,并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找到下一步努力方向。第三是风险管理。研发活动风险较高,诸如关键岗位研发人员离职、研发信息的泄漏、研发成果的预期效果差等都可能导致研发活动风险急剧增加。研发风险管理则是以风险为主要的控制目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准以下,否则就必须增加控制措施。
[1]冯静.知识管理实施的第一步——知识审计[J].情报科学,2004,(5):599-602.
[2]郭群.试论智力资本审计[J].广东审计,2004,(2).
[3]朱志红,徐平,薛大维,罗洪云.识别隐形知识的知识审计——以知识管理审计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9):117-120.
[4]肖久灵,汪建康,彭纪生.知识管理审计模型比较与借鉴[J].情报杂志,2010,29(5):1-5.
[5]奉继承,赵涛.知识管理审计的概念——模型与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7):102-105.
[6]周国熠,程娟,彭哲.基于知识管理成熟度的知识管理审计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5):106-109.
[7]萨如拉,谢芳.知识审计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会计之友,2014,(3):114-117.
[8]晋美.面向产品创新的知识审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9]乔珊.基于知识审计的国际货代业务流程建模与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
[10]Tiwana Amrit.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kit,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M].NY:Pearson Education,1999.
2015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B-060,项目名称:甘肃省企业智力资本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孟志华(1982-),甘肃金昌人,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会计理论;关瑞娣(1976-),河北南宫人,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管理会计;李璇(1994-),甘肃天水人,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