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9-07牛忠光
牛忠光,丹 金
(1.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在鄂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
牛忠光1,丹 金2
(1.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建国后至今,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也在改革开放之后,历经恢复起步和快速发展,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并且呈现出人数规模显著扩大、高校分布过度集中、来源国全面且集中、教育层次和专业全面等结构性特征和问题。这一特征是我国各层面的综合“拉力”、留学生来源国的“推力”、留学生本人或其家庭理性选择等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因此,来鄂留学生事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从接收国与来源国社会的宏观层面,以及留学生群体的微观层面综合研究。
湖北;来华留学生;历史;结构特征;对策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在华留学生总数为1236人,进入新千年留学生总数跃升为52150人,到了2010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265090人,正是在该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留学中国计划》,制定了“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为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各省市、自治区响应国家号召,也相继推出或扩大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各类奖学金规模,以吸引更多来华留学生到地方省市的高校求学。2015年全国各类来华留学生已达397635人,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高。来华留学生事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群体受到了国内语言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近年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将视阈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研究转向基于地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群体研究,显著成果如《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1]、《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2]、《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3]、《1950年以来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4]等等。相比之下,湖北省来华留学生研究主要是涉及对外汉语教学、文化适应、管理经验与问题探讨等研究主题,侧重对某个高校留学生的个案式考察。但是,湖北省来华留学生的总体发展状况研究依然欠缺。据笔者目力所及,相关整体性研究仅有湖北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牵头主编的《湖北教育30年鉴(1978-2008)》以及王勇辉和管一凡的论文《湖北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前者简要概述了2008年之前湖北省来华留学生的总体规模状况以及相关政策变化[5];后者分析和介绍了2006年至2012年间在鄂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长趋势以及2012年在鄂留学生群体结构。总体而言,针对湖北省接受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和结构性特征的研究还欠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相关数据、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与呈现湖北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近几年的群体结构特征,并讨论来华留学生教育未来健康发展的方向,为今后我国以及湖北省的来华留学生事业增添更多决策依据。
二、湖北省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历史阶段与特征
湖北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的先驱省份之一,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便成为了全国新式教育的中心之一,其高等教育肇始于张之洞督鄂兴学期间所建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等等[6],奠定了建国后湖北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大省的基础,至今湖北高校整体实力也始终处于全国前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使得湖北省成为建国后较早接受来华留学生的省份。
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基本上也与国家的总体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相对应。国内高等教育界从不同视角,对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划分为二、三、四、五、六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无论何种划分方法,均将“改革开放”看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分水岭,因此有学者便从教育实践具体情况、大历史阶段性变化等角度主张分为改革开放前和后两个阶段[7],每个大阶段也有细分。湖北省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历史也显著地体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阶段,同时后一阶段又经历了恢复与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飞速发展等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954—1977)。1950年11月30日来自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五国的首批35名交换留学生进入清华大学举办的外籍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学习,开启了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序幕[8]。建国后的十五年间(1950—1965),全国共接受来自60个国家的7259名外国留学生,分布在55所院校的154个专业[9]。
而湖北地区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则要晚至1954年,武汉大学是建国后湖北地区最早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10]。到文化大革命前湖北相关高校共接受越南、朝鲜、苏联等8国的留学生400多名[11]。文革开始后,接受留学生的工作中止。
1973年我国开始恢复接受外国留学生,截至到1978年底的六年间,共接受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外国留学生2498人,分布在全国35所高等院校。而直到1978年湖北地区高校才开始恢复接受外来留学生。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后至今(1978—2015)。随着国家以及湖北省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政策变化以及人数规模发展,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恢复起步与初步发展时期 (1978—2000)。从1978年至1987年湖北省高校共接收来华留学生385人。1982年湖北省教委设立外事处归口管理高校外国留学生工作。1984年,湖北各校接受40多名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分别来自美、法、德、意、日等欧亚九国。1981年至1984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还为美国等国的160名学生举办了五期中文培训班[11]。1985年湖北省新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湖北医学院、武汉医学院接受外国留学生,每校规模在100人左右,到1990年湖北省高校共接受留学生近700人,“湖北省成为全国接纳外国留学生的重点地区”[5]289。此后,湖北省招收留学生的院校逐渐增多,1998年达到24所,年度招收人数也增至746人。另外,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来鄂留学生的培养层次也从过去的普通进修生、本科生,向高级进修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一个多层次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模式业已形成”[5]291。
二是快速发展时期 (2001—2010)。进入本世纪的前两年,湖北省高校接收外国留学生人数仅有六百人左右,而到了2002年来鄂留学生人数首次破千,达到1104人。这一时期,湖北省教育厅以及相关高校开始转变理念,将来鄂留学生事业提升到国际留学生教育竞争的高度,探讨如何到境外进行招生宣传,吸引更多留学生选择留学湖北。到2010年来鄂留学生人数已上升至8465人,其中学历生和长期在校生分别占了66.9%和86.9%。同时,这一年国家推出“留学中国”计划,湖北省也重新修订和发布《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为省属高校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是飞速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2011年和2012年湖北省先后自行组织部属和省属高校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举办“留学湖北”高等教育展。在国家战略规划、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高校的积极努力下,这一年来鄂留学生人数便首次破万,达到10977人,湖北省来华留学生事业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根据教育部的2016年数据统计,2015年底来鄂留学生达17670人,近两年湖北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人数一直处于全国前十之列。
三、近年在鄂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结构性特征分析
基于2010年至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我们从人口数量、高校分布、来源国和教育层次及专业等方面,通过对来鄂留学生的结构性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鄂外国留学生教育结构相对更加优化,却依然存在人员分布和来源国过于集中、省属高校招收能力有待提升等等问题。
图1
(一)人数规模显著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省高校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发展规模有两个明显的时间节点,即2002年和2011年人数分别首度突破千和破万。来鄂留学生的人数发展趋势也与我国总体的接受留学生的人数规模发展基本保持平衡,所占比重稳中有升(见表1)。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湖北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排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辽宁和山东之后,一直处于全国第9位。这与湖北省和武汉市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符。据2014年统计数据表明,武汉市本科以上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占据第二位,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因此,在培养外国留学生的能力方面,湖北省高校还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人数基数的扩大,为来源国区域的进一步多样化以及留学生教育层次的结构变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表1
(二)显著集中分布于部分高校
湖北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招生院校过于集中,即集中分布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三所高校[12]。从2007年到2010年的四年中这三所高校所接受留学生的人数总和均占了湖北省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的60%及以上,而其他部属和省属高校的招收人数比率均在9%以下。
我们将之与2010年至2013年四年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上述三所高校的留学生人数总和依然占了60%左右,其他五所在鄂部属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年度总比重大致占了20%左右。换言之,部属高校吸纳的留学生占了来鄂留学生总数的80%左右,加上在武汉的省属高校,那么生活在武汉市的来华留学生则占来鄂留学生的85%以上 (见表2)。这表明,来鄂留学生的高校分布依旧呈现显著集中分布的特征,即集中在省会武汉市、集中在三所重点综合性大学、集中在部属高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四年间,位于省会的高校接收留学生人数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位于其他地级市的高校接收留学生人数的规模不断扩大,所占比重分别为8.48%、12.14%、12.89%和15.31%;其中,三峡大学和长江大学一直是吸纳来华留学生的主力(见表3)。
表2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从2011年开始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接受来华留学生。到了2013年,武昌理工学院接受来自亚洲和英美等国的短期留学生125名,成为了湖北省内第一所接受来华留学生的民办本科高校。2016年8月,该校又接收了52名自费本科留学生,“开创了全国民办高校成规模招收海外留学生的先河”[13]。具有接收留学生资质的高校扩展了先后拓展到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这说明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结构更加全面,湖北省高校的对外教育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增强。
表3
(三)来源国覆盖范围广且呈现集中分布
从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国分布来看,“文革”之前的来华留学生仅来自8个国家,改革开放后即从1978年重新接受留学生开始,到1990年留学生来源国达到41个[14],期间基本维持在50个来源国左右[5],直到1999年来源国上升至74个。进入新世纪,湖北省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国增至90多个,到2005年扩大到100多个。而截至到2015年在鄂来华留学生来自近200 个国家[15]。
而从来华留学生在五大洲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学生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亚洲依旧是在鄂来华留学生的第一来源国。在亚洲国家中,巴基斯坦、印度、韩国、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以及新马泰一直是湖北省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特别是近年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和韩国的留学生数量占主导(见图表5)。据相关报道,2015年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依然是巴基斯坦,其次是韩国和印度[16]。另外,在西方国家中,以来自美国和法国的留学生最多;在非洲国家中,索马里留学生占大多数。
总的而言,湖北省的高校所吸引的多数来自亚洲国家,分布相对集中。这基本上与全国来华留学生的洲际分布状况相似,例如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亚洲来华留学生的年度所占比重处于81.93%至62.93%之间,而到2015年这一比重依然达60.4%[17]。但是,美国来华留学生数量一直位列全国前三,俄罗斯留学生人数也一直位列全国前十行列,而相比之下,湖北省高校对这两个国家的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
表4
(四)留学教育层次与专业分布较全面
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省高校接收的留学生主要以短期进修生为主,所学也集中在汉语言、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人文社科专业。从1986年开始,武汉一些高校开始开设留学生本科专业,学习中医、水利、船舶工程等自然科学的学生也开始增多。截至到1999年,湖北来华留学生的留学层次已由普通进修生、本科生发展到高级进修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基本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模式业已形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来鄂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例如,2012年学历生达7991人,约占当年来鄂留学生总人数的67%,所选专业也涵盖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尤文学、医学和工学三类学科为主。到2015年最受来鄂留学生青睐的专业依旧是文学、医学、工学和管理学。
四、来鄂留学生事业的未来发展对策
上世纪末,袁继凤等在展望湖北省“九五”期间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设想时,曾指出当时湖北省外国留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规模太小,速度过慢”,与省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的形势以及湖北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不吻合[18]。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湖北省外国留学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与湖北省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相比,来鄂留学生教育优势依旧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与京、津、沪、浙、粤等省市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依旧存在明显的差距。
如前所述,招生院校过于集中、学生来源国别与地区不均衡、留学生招生宣传不够、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不足、城市环境建设有待提升等等主客观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制约湖北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基于此,王勇辉和管一凡提出要加快湖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扩大有专业特色的省属高校的留学生招生规模、加强留学生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学、管理和校园建设工作,加强地方城市建设,增强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19]。另外,莫永东提出省属高校要从学校管理、招生、教学、后勤等方面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
我们基于上述研究以及初步调查和访谈,认为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应从重点以下三个方面着力。首先,鼓励和批复更多地省属公办高校和一定资质的民办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吸纳更多的留学生,在履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毕业生”的政治使命的同时,也要从政策上鼓励高校将自费留学生作为办校财力资源之一。尽管国家和省市层面均在大力倡导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但是目前来讲人数规模的扩大依旧集中在省内的七、八所高校,而其他具有相当硬件和软件实力的本科高校接纳外国留学生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和释放
其次,整合校内各教学和行政部门的资源,提升校园硬件设施的管理以及教学水平。在我们的调查访谈中,一些本科留学生乃至博士生均对目前教学现状存有微言,指出课堂上的中文教学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或者授课教师的英文表达能力无法使他们完全理解。要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是需要提升现有师资的中英文双语授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整合相关学院的资源,比如许多高校的语言文化类课程大多完全由中文院系承担,而没能很好整合中文与外语院系的资源。另外,也有留学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他们的来源背景,与对中国学生的教学区别对待,同时又能在校园生活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一视同仁。诸如此类的问题,均需要我们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因此,第三个方面就是要鼓励高校教师多开展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和研究。目前来看,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出自各高校的留学生管理部门,而且研究视角也多是“自上而下”的管理策略探索,缺乏对来华留学生的长期跟踪调查和个体访谈,换言之,缺少了作为主体的来华留学生的声音。因而,我们建议无论是留学生管理人员,还是教学人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宜于仅仅将留学生作为被动的被管理者或知识接收者,而应该不断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五、结语与展望
从1978年湖北省高校开始恢复接收来华留学生至今,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历经了将近40个春秋。当前,从专科到博士层次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业已建立,许多在国内本科毕业的留学生选择继续申请留下读硕士或博士。湖北省高校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逐渐稳步增加,近年更是稳居全国前十行列。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留管协会、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及各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也通过组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在鄂留学生业余生活,并且以年会等形式专门交流和研讨留学生管理问题。湖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资助人数规模也从2015年之前的年均80人左右,扩大到2016年的252人。所有这些成果显示出湖北省高教界和教育管理部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努力,同时也成为了在留学生群体中扩大影响,吸引未来更多外国留学生选择留学湖北的重要举措。
但是,与此同时,当前来鄂留学生事业依然显著地存在高校分布集中、生源来源地集中、获得招生资质的高校数量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以及新获招生资质的院校所出现的师资不足、硬件设备难以令留学生满意、涉外社会治安等诸多问题。这一方面亟待教育行政部门予以高校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教育行政和教学研究人员在来华留学生中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事实上,“敢为人先”的精神业已深入湖北社会的骨髓之中,一些与来华留学生相关的新颖措施也在近年出现,例如,武汉市在外国人聚集社区建立标准化涉外警务室,聘请懂中外双语或多语的在鄂高校留学生当“协警”志愿者,有效地解决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涉外纠纷[21],这一举措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展望未来,湖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会稳步快速发展,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必定会使得更多文化冲突、社会治安等相关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但是在矛盾与协调的文化交流之中,无论政府部门还是高校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应对此类国际交流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使得在鄂留学生直接受益,从而培养起他们对留学地“第二故乡”的感情,成为未来中外和谐交流的纽带。
[1]贺向民,林凡,张国增.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辉.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姚力虹.陕西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郑兴星.1950年以来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编.湖北教育30年鉴(1978-2008)[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6]冯天瑜.张之洞与湖北近代教育[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64-75.
[7]耿虎.来华留学生教育历史分期及相关问题探析 [J].高教探索,2010,(4):92-97.
[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 (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9.
[9]程家福.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历史研究(1950-2010)[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31.
[10]武汉大学国际教学院简介 [EB].http://sie.whu.edu.cn/detail-2.html,2016-11-11.
[1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之地方教育 (1949-1984)[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29.
[12]王勇辉,管一凡.湖北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0-104.
[13]人民网.湖北民办高校今年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N].人民网-湖北频道,2016-8-31.
[14]武汉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武汉教育年鉴(1986-1990)[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01.
[15]佚名.湖北去年有 1.8 万名外国留学生[J].留学生,2015,(23):4-4.
[16]罗欣.湖北去年有1.8万名外国留学生文学医学等最受青睐[N].楚天都市报,2016-01-24.
[17]教育部官网.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EB/OL].http://www.moe.gov.cn/s78/A20/gjs_left/moe_850/。2016-11-22.
[18]袁继凤,孙望安,薛忠胜.湖北省“九五”期间及2010年来华留学生工作发展设想[J].中国高教研究,1996,(6):54-55.
[19]王勇辉,管一凡.湖北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0-104.
[20]莫永东.长江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31):74-74.
[21]六位外籍志愿者当上“协警”[N].长江日报,2016.11.1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趋势下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认同研究——以武汉市高校为例”(16G087)
牛忠光(1981- ),男,河南滑县人,讲师,博士,江汉大学外语学院,主要从事国际移民、美国黑人、非洲研究;丹金(1982- ),男,回族,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湖北经济学院外语学院,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