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中多义词的认知初探
2017-09-06吴霄霄
吴霄霄
摘要:泰语中,很多词都是多义词。这些多义词则是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衍生而来。本文以泰语词???为例,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泰语词???的引申意义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泰语;多义词;认知;隐喻;转喻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词项代表了一个复杂的范畴。作为范畴的成员,多义词的意义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其可信意义是最早产生的,而其他意义是在核心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机制派生而来的。文秋芳等(2014),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中的多义词教学进行了论述。何文忠(2015),对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进行了翻译,隐喻成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形式,为多义词的产生提供了依据。韦媛媛(2013),对汉泰语味觉词隐喻进行了研究,与多义词的引申都是在认知机制下进行的。目前,很少有学者对泰语中的多义词进行认知解释。
二、相关概念分析
(一)多义词:有多个相关的义项,其中有一个为典型义项,其他义项则通过隐喻、转喻等衍生而来。
(二)隐喻: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是建立在两种事物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建构了我们是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动的。比如说,“争论是战争”这一隐喻中,“争论”被部分地用战争术语进行建构、理解、实施和谈论。
(三)转喻:其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的词。其主要功能在于指代,即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比如说,“这里我们需要几张新面孔”即“人脸即人”。
三、泰语多义词 ???的认知机制
(一)泰语词???的多义解析
1.泰语词???作名词时,
a.译为“路、道路、路径”
例如:??????????????长途电话
???????????????????请沿着这条路走。
b.译为“方法、办法、途径”
例如:??????????????????我无法知道。
???????????????????????有些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吗?
c.译为“方、方面”
例如:????????北方??????????学术方面
d.译为“(香蕉、棕榈、椰树等的)叶肋”
2.泰语词???作量词时,译为“条、片(用于路、蕉叶等)”
例如:??????????好几条路
3.泰语词???作介词时,
a.译为“在……方面”
例如:???????????????????政治学习??????????????????学习设备 ???????????????????????经济援助
b.译为“边、面”,用于表示位置和方向。
例如:???????????? ???????????????我在南方,他在北方。
(二)泰语词???的认知机制
1.泰语词???的核心意义/典型义项为“路、道路、路径”
2.泰语词???的引申意义分别是:“方法、办法、途径”;
“方、方面”;“(香蕉、棕榈、椰树等的)叶肋”;“条、片(用于路、蕉叶等)”;“在……方面”;“边、面”,用于表示位置和方向。
3.泰语词???的认知机制:是隐喻还是转喻?
根据隐喻和转喻的性质和功能可知,泰语词???的引申意
义:“方法、办法、途径;方、方面;(香蕉、棕榈、椰树等的)叶肋;条、片(用于路、蕉叶等);在……方面;边、面,用于表示位置和方向。”是建立在和泰语词???的核心意义/典型义项为“路、道路、路径”这两种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泰语词???的引申意义中的各个义项是通过
泰语词???的核心意义/典型义项“路、道路、路径”来理解和体验的。
所以泰语词???的多种引申义是是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机制而得到的。
四、结语
文章从认知的视角,以泰语多义词???为例,对其认知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泰语多义词???的引申意义是其核心意义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机制得来的。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韦媛媛.汉泰语味觉词隐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亚非语言文学硕士论文,2013.
[3]文秋芳等.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4]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