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
2017-09-06陈玉秋
陈玉秋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管理模式变革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预防会计人员贪腐和提高单位预算执行效率的必然要求。优化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要以制度建设和规范流程为切入点依法理财、科学设置会计岗位、设立资金结算中心、规范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加强精细化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
[关键词]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8-0176-02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与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是密不可分的。201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而且教育经费需求仍在加大,为把国家财政资金用好,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尤为重要。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概述
(一)会计基础工作定义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包括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设置会计岗位,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告,实行内外部与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
(二)会计基础工作内容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会计基础工作的定义,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主要为: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属于会计基础工作范畴,而会计基础工作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最终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提高和改进高校内部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
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是会计基础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关内容做出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为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预防业务人员贪污腐败
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原始单据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报表的编报、会计档案的保管等环节,不仅是会计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容易滋生和诱发腐败问题的环节。因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行为,严格审核所有经济业务活动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会计工作是单位经济活动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预防业务人员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提高单位预算执行效率
落实高校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为预算执行创造良好条件。高校会计机构对预算项目的审批、下达、执行、调整等环节,通过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切实加快预算执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三、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分析
財政部1996年关于印发《规范》的通知(财会字[1996]19号)提出了有关要求:要使各单位的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各项要求,要把实施《规范》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应当经常对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整改,以扎实、有序的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规范》实施近二十年,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重资金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影响了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一)会计机构与会计岗位设置方面
1.在财务机构负责人达到任职年限需要轮岗时,选配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不利于单位正常经济活动的开展,也挫伤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2.没有按照规定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导致在会计岗位设置上不相容岗位没有真正分离。
3.没有建立会计岗位交流、轮换机制,不利于人员素质提升,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会计核算方面
1.复核岗位只按照纸质凭证进行复核,没有与电子凭证对照,重复制单错误不能及时被发现,加之银行对账不及时,造成学校资金损失。
2.审核发票不严格,购买项目明细与实际业务不相关,存在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或者没有经过发票验真环节,给假发票有机可乘。
3.财政零余额账户严格控制现金支出,劳务费、讲课费等都需要通过代发到工资卡中,会计在审核时,没有核对金额与人员工号,一旦人员与工号不匹配,就会造成发放错误,资金追回困难。
4.实行通用报账以后,对同一报销业务,不同会计要求不同,使报账人员无所事从,造成用款人与财务人员的矛盾。
(三)会计监督方面
1.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仅在会计制单环节设置了复核岗位,以复核代替稽核,没有从材料、资产实物方面进行稽核,造成账实不符,总账与明细账不符。
2.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认为会计人员只具有核算职能,而会计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理解,甚至有怨言,有的会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不主动履行监督职能,不利于防范舞弊行为。
(四)会计信息化方面
1.缺乏精通计算机专业的会计人才,会计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
2.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硬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配备不成系统,学校内部数据对接难,机房设施不完善,安全没保证。
3.信息化管理员岗位职责不明晰。由于信息化发展迅猛,会计信息化人员配备不齐,造成信息化管理员岗位职责不明晰,容易d 信息化管理流程中出现风险和漏洞。
4.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会计信息化逐步推广,但没有改变会计核算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信息化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endprint
四、会计基础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以制度建设和规范流程为切入点,做到依法理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本学校会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相关会计制度,并做好废、改、立、释工作。加强调研和财务知识宣讲,建立主办会计主讲培训机制,做到信息对称,营造和谐、高效的理财环境。
1.促进业财融合为目标,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应当熟悉高等教育运行规律,使学校的教学、科技、学生培养等业务与财务人员的财务业务相融合,才能保证各项费用与业务相符,从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良性运转。
2.建立健全会计稽核管理制度,指定会计专职人员担任稽核岗位,抽调精通业务的财务人员组成会计信息质量监测小组,对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对实物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收支及时进行整改。
(二)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应收管理岗位与收费会计岗位相分离;系统管理员与会计核算岗位相分离;财政支付系统录入与审计岗位相分离;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三)优化人员配置,设立资金结算中心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改革,网上银行、微信支付、自助缴费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上只设置银行出纳与现金出纳岗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要从支付录入、与银行数据交换、支票使用、支付审核等全过程进行岗位优化设置。
(四)规范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
由牵头部门对学校预算、收入、支出、决算和會计档案等环节进行自评价,经济环境变化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对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漏洞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实行会计机构和档案机构共同管理方式,临时保管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保管期最长不超过三年,期满再移交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借阅会计档案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从而实现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六)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与教务、人事、学生、资产等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封闭管理的模式,提高数据利用率与准确度。建立会计信息机房,确保机房安全、数据安全。
(七)加强精细化管理与审计监督
统一业务附件标准,消除会计人员顾虑,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除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之外,针对不同领域,购买审计服务,包括专项审计、跟踪审计等,对学校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全方位把关,优化流程,降低经济活动风险,确保学校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安娟.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4).
[2]于宏.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3(3).
[3]刘珍芳,高媚,黄鲜桃.浅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修订[J].会计师,2015(8).
[4]温定英,朱丽.会计基础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0).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