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经历对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2017-09-06岳月

商业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新生代农民工成因

岳月

[摘 要] 通过对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就业竞争力要明显低于没有留守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且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低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差等方面。留守时期的成长经历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竞争力的积累,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时期的社会关注度,提升留守时期的教育水平,建立以促进就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学习体系,同时还应倡导改善留守时期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今后的就业储备良好的个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8-0019-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开始松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动到城市寻找工作。受到自身就业能力与城市就业压力影响,他们大多工资水平不高,居无定所,加之受到我国与户籍制度挂钩的教育政策的制约,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自己子女留在农村的家乡。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阶段以及人格与生活习惯的形成都在留守时期形成,因此留守时期也是农民工子女的人力资本开始形成的时期。然而,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不能陪伴他们共同成长,加之留守时期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文化素质不高,长期的留守生活使得农民工的子女在人力资本开始积累的时期得不到相应的积累。同时,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也不利于留守子女的精神健康,这些都对其未来的个人就业竞争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受教育水平现状分析

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7%的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与49%的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初中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有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男性占9%,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占11%,仅有28%的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与31%的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层次达到高职或高中水平。而在大专及以上的学历水平中,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占据的比例更少。

学历反应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与综合素质状况,在当前城市的就业市场中,学历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高层次的用人单位会对就业者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而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状况绝大多数只停留在义务教育水平,甚至有9%的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与11%的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学历仅为小学及以下。因此,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特别是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之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更低。受低学历水平的限制,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对学历要求不高的职业,而这些职业多半为就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建筑业和制造业,不利于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长期就业发展。

(二)技能水平现状分析

在对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现状进行调查时,仅有32%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过技能培训,超过一半以上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且参加过技能培训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中,有47%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是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发现自身技能与所在岗位的要求不匹配,通过自费的方式参加技能培训。且有67%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没有获得过相关技能水平的证书,在职业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理论缺乏实践,不能与当前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相匹配。

随着劳动力市场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在就业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作为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学历水平不高,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才能在求职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非常低,绝大部分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获得相应的可以证明其技能等级的资格证书,且在技能学校学习的相关职业技能针对性较差,不能适应现实就业岗位中的技能要求。因此,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当前的技能状况不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无论在求职还是就业中都不占有优势。

(三)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在对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时,有78%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特别敏感,在工作中总是曲解领导与同事的意思,内心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能专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有62%的人表示自己有暴躁和易怒的倾向,特别是在服务业工作的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与顾客发生口角,甚至产生肢体冲突;有54%的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与领导或者同事吵过架;有67%的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过度自卑,很难融入到城镇职工的氛围中去。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就业有促进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充满自信与热情地工作,他的工作效率就会高,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有益于与领导及同事的相处。相反,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有负面情绪存在,且不能对自己进行及时的疏解,如果将这种不良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便会影响工作的质量,长此以往,会因工作失误而失去工作。同时,长期带有负面情绪不利于就业中人际关系的交往,影响他们与领导及同事的沟通,使得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到城市中,不利于其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发展。

三、留守经历对济南市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竞争力影响的成因分析

(一)留守时期教育资源差

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业及教育都是其留守时期在农村完成的,因此农村的教育水平对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农村的教育设施相对落后。在对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中发现,多数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农村的学校多为寄宿制,为了满足学生的住宿要求,许多教室被改成宿舍,每个班平均有60多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上课,听课质量不能保证,且缺乏多媒体设施的支持,上课只能靠教师的板书。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农村的教师多数未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年轻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而剩下的老教师多数教学观念陈旧,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再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多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农村落后的教育水平制约着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教育资本的积累,因此制约了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

(二)留守时期的职业教育不到位

职业技能水平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很多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到城市就业后才发现自身技能水平与岗位所要求的不一致,参加培训时,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培訓效果并不理想。农村的学生在接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后,除了部分通过升学考试升入高中的,绝大多数都进入到职业学校学习。然而很多职业培训学校在招生时,专业划分不明,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及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专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校只注重技能理论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实践机会。因此,当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工作时,由于缺乏实践,不能适应工作中的技能要求。还有一些技能培训学校不注重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直接将学生派去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践,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不能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留守时期职业教育的不到位使得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留守时期的文化氛围差

留守时期一些不良的文化氛围及传统习惯都会对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对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中,部分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表示,由于农村老人的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女孩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投资。其留守时期,父母外出打工挣到的钱除了支付日常的生活花费外,在教育投资上更偏重于家里哥哥或弟弟,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也希望女孩尽早工作挣钱支付家中男孩的教育投资。因此,女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比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更低,且由于从小就因为性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会加深就业中的自卑心理。而男性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但是由于留守时期受到监护人的溺爱,在物质上也会得到父母的偏爱,因此多数比较骄纵,有过激行为时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与制止,因此在就业中的抗压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暴躁易怒的情绪。

四、提升济南市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的基本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设施,特别是住宿制学校教学楼的修建和改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住宿和学习环境。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采购数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加大体育设施以及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力度,大力兴建图书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以及求知热情。同时还应定期对教师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教学水平,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首要的考核内容,多创造与城市中优秀教师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定期派城市中的优秀教师对农村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升教师的工资水平,增强年轻教师的留教意愿。

(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

要开展多样、灵活且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把技术理论教育与生产实践及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的培养,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吸引外资举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多元化。职业能力的开发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特点,并要与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并适应今后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应加大对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三)改善留守时期的文化氛围

基层政府应以身作则,加大先进思想的宣传力度,定期对留守子女的家庭进行走访,深入了解留守子女的生活状态以及需求,多向留守子女的监护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定期对其监护人进行监护能力的考评,对于没有尽到监护责任的监护人应施以相应的惩罚。学校的教师应定期对留守子女的家庭进行走访,对留守子女的不良行为要进行教导与制止,并要经常与留守子女的父母进行联系,多向他们反应子女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劝导他们多回家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与关爱。

[参考文献]

[1]纪韶.留守经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J].人民论坛,2016(12).

[2]南方,李振刚.“90后”农民工童年经历与社会资本积累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3]李志华.对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2(6).

[责任编辑:蔡宁]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新生代农民工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