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黑枸杞的“化学平衡移动”创新实验设计及教学
2017-09-06毕晓昀杨砚宁
毕晓昀+杨砚宁
摘要:以黑枸杞水的颜色差异引入课题,设计了7个与之相关的系列探究实验。这些探究实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勒夏特列原理等化学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黑枸杞;探究实验;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实验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7–004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背景
“化学平衡移动”是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必要手段。表1罗列了现行三种版本《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相关实验所选用的可逆反应。
表中共涉及四个可逆反应,它们都具备实验操作简单、颜色变化明显的优点,是“化学平衡移动”教学中的经典实验。2016年10月在常州举行的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9位教师以“化学平衡移动”为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其中8位教师的课堂实验均出自上述的四个可逆反应,最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可逆反应也都存在共同的问题:缺少真实情境,远离社会生活,无法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更无法将三个影响因素串联在同一个可逆反应上,形成连贯的实验教学主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另辟蹊径,以黑枸杞为实验素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该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该次优质课评比中获得江苏省一等奖。现将笔者的设计思路与同行们分享。
2 灵感的来源
笔者曾到青海旅游,发现当地人用黑枸杞泡水作为日常饮品,水的颜色鲜艳多变引人注目。出于职业习惯,在搜索了与黑枸杞相关的资料之后又进行了大量实验,笔者发现黑枸杞水是研究化学平衡移动的一种非常理想的试剂。
首先,黑枸杞泡出的水颜色艳丽,红、紫、蓝皆有可能,足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化的、有探究价值的学习情境。
第三,“黑枸杞水颜色多变”这一现象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枸杞的用量、水的酸碱性、浸泡的时间长短、水的温度等等都可能是颜色差异的原因,而这些因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有效地与“浓度、压强、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融合,从而形成一条以黑枸杞为线索的实验探究主线,将有关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第四,与其他富含花青素的食物(紫薯、紫甘蓝、黑米等)相比,黑枸杞中花青素的溶出操作非常简单易行,无需榨汁及过滤,非常适合课堂学生实验。
基于以上的考虑,最终决定以黑枸杞水为实验素材和线索,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探究实验。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用品
黑枸杞:每实验小组用量为2克,加水200mL浸泡并轻摇,1分钟即可出现较为明显的颜色差异,约10分钟后颜色更为浓重,实验效果更佳。
瓶装水:笔者曾在超市购买十余种不同品牌的瓶装水浸泡黑枸杞进行对比,最终选出三个品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们泡出的黑枸杞水分别显示红、紫、蓝三种颜色,差异明显,能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引发思考与探究。
其他试剂与用品:食用小苏打,食用白醋,0.1mol·L-1 H2SO4溶液,0.1mol·L-1 NaOH溶液,一次性品尝纸杯,小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管,试管架,pH传感仪,学案(内附黑枸杞、花青素、瓶装水pH评测等阅读资料)。
3.2 实验过程
实验一 感受差异,引出课题
[学生实验]一尝:一次性纸杯里有一些黑枸杞,它们营养丰富,一人一颗尝尝看味道如何?二泡:把剩下的黑枸杞全部转移到矿泉水瓶里,盖上瓶盖轻摇,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与其他小组对比。三品:用小纸杯倒出部分水来品尝一下黑枸杞水的味道。四查:阅读资料,试分析黑枸杞泡水為什么会有颜色,与哪些物质或反应有关?
[学生反馈]好奇: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黑枸杞,看它又小又黑的样子不知是何物?不少学生猜它是蓝莓,对于它既能吃喝又能做化学实验觉得很好奇,从而引发兴趣。
兴奋:看到其他小组泡出的水颜色与自己小组不同之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摇动水瓶的手臂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力,个别小组甚至将黑枸杞果粒摇碎,瓶中水出现一片浑浊。
期待:为什么颜色会不同?课上还会再用这些水做哪些实验?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实验以黑枸杞水(也就是花青素水溶液)为主要试剂,意在与学生一起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陌生的物质(黑枸杞和花青素)以及新奇的现象(水溶液颜色的鲜艳与丰富变化)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发现问题之后,经过查阅资料寻找生活与化学的衔接点,体会“生活中的化学”以及“化学中的生活”。
实验二 实验探究c(H+)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问题情境]先就“黑枸杞水出现不同的颜色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展开讨论,之后提出问题:在其他条件(温度、黑枸杞用量、水的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用不同品牌的水泡出的黑枸杞水颜色会明显不同?根据资料(如图1)试讨论分析该化学平衡可能受到了哪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实验]小组讨论后提出猜想,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可能是水的酸碱性不同导致溶液颜色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设计实验验证:改变水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验方案:取五支试管,各加入约3mL黑枸杞水,一支留作空白对照,其他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食用小苏打、食用白醋、0.1mol·L-1 H2SO4溶液、0.1mol·L-1 NaOH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与原溶液相比,加稀H2SO4或白醋溶液变红;加稀NaOH溶液或小苏打溶液变蓝。
微观分析:增大c(H+),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c(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知识链接](1)绘制速率时间图(ν-t图)对改变浓度后的化学平衡移动过程进行图像表征。(2)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某一物质的浓度,平衡会向使该物质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某一物质的浓度,平衡会向使该物质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设计意图: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基本具备结合资料内容提出猜想,并在此基础上体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图像解释”等探究过程的能力。最初学生给出的方案也许并不完美,但经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必要时候的教师引导,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总能浮出水面。
提供的四种试剂中,H2SO4溶液和NaOH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酸和碱,白醋和小苏打则是家庭中容易得到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从物质的类别来看,涉及强酸、弱酸、强碱及显碱性的盐,具有一定的覆盖面。特别是白醋和小苏打的选用,为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课后实验探究开拓了思路。
[教师演示实验]向黑枸杞水中加入稀盐酸,利用pH传感仪测定溶液pH,并绘制c(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
[学生反馈]从图像可以看出,c(H+)并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程度,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移动只能减弱浓度的改变,并不能将它消除。
[知识链接](1)归纳结论:其他条件一定时,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问题解决:CO的中毒与解毒原理分析;合成氨工业中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控制。
设计意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学会定性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后,进一步讨论平衡移动的程度问题。因c(H+)的变化是肉眼不可见的,因此利用pH传感仪进行数字化实验,从图像上直接感受c(H+)的变化,从而得出“减弱改变”这一结论,为進一步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埋下伏笔。
实验四 实验探究浓缩、稀释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问题情境]网上有图片显示,黑枸杞泡水的过程中会出现漂亮的“拉丝”现象,是真的吗?
[学生实验]向黑枸杞水中投入两粒黑枸杞干果,静置,观察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教师演示]向较浓的呈现紫红色的黑枸杞水中缓慢加水,同时向颜色相近的颜料水中缓慢加水,观察并对比颜色变化。
[学生反馈]学生实验现象:确实有拉丝现象,刚开始丝是紫红色的,随着向水中的扩散,变成紫色甚至蓝色。
教师实验现象:黑枸杞水随着稀释,颜色由红变浅的同时,会变成蓝色;而颜料水随着稀释,颜色变成浅红色,并不会变蓝。
剖析现象并解读:花青素浓度大的时候颜色偏红,即浓缩会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整体浓度小的时候颜色偏蓝,即稀释会使平衡向逆向移动。
[知识链接](1)利用化学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Q比较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学生的结论。(2)将结论类比迁移至气态可逆反应体系,得出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结论。(3)问题解决:合成氨工业的压强控制。(4)总结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并预测:升高体系温度,平衡会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体系温度,平衡会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学生实验] 3只一次性纸杯中各有0.5g黑枸杞,分别同时加入20毫升热水、室温水、冰水(均为自来水),轻轻振荡片刻后,观察颜色差异。
[学生反馈]描述现象并解读:与室温水相比,热水中的颜色偏蓝,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冰水中的颜色偏红,说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六 鉴别真假黑枸杞水
[问题情境]网上有人质疑,用黑枸杞泡出的水呈现紫色,怀疑可能是工业染料染色而成?如何判断一杯彩色的水是否是真的黑枸杞水呢?
[学生实验]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两杯紫红色溶液哪一杯是真正的黑枸杞水。(其中一杯是黑枸杞水,另一杯为颜料勾兑而成)
[学生反馈]任取少量紫红色水,加白醋变红(或加小苏打变蓝)说明是真黑枸杞水,如果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不是黑枸杞水。
设计意图:实验五、六均为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实验五从纯化学的角度,用于判断可逆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而实验六则是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平衡的移动证明可逆反应及花青素的存在,从而判断真假黑枸杞水。
实验七 课后延伸的家庭实验
[问题情境]除了黑枸杞之外,你身边还有很多食物富含花青素,比如紫薯、紫甘蓝、蓝莓、黑米等,它们都可以成为你的实验道具。你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来验证以下网络说法的正误。
(1)用白醋可以鉴别黑米的真假,是真的吗?
(2)紫薯馒头局部变绿是因为变质了,是真的吗?
(3)花青素能够抗氧化,是真的吗?(药店可以买到高锰酸钾)
(4)黑枸杞不宜用热水冲泡,是真的吗?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的课后探究题目中,1和2涉及化学平衡知识在生活中的进一步应用,3与氧化还原知识相关,4则涉及花青素的不稳定性,以指导学生在日常冲泡黑枸杞时不要用过热的水,防止破坏花青素。
4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黑枸杞水的颜色差异引入课题,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经过对宏观现象的微观分析形成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多种结论。所有的实验及教学活动都围绕黑枸杞水展开,形成了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教学情境及化学实验的选择,决定了学生与化学这门学科的距离有多远。“化学平衡移动”本是纯粹的理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它是枯燥、冰冷、甚至是无趣的。但当它以“合成氨工业生产条件控制及全球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为背景时,它开始带有烟火气,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但也仅仅是“远观”;当它与CO中毒解毒、含氟牙膏、碳酸饮料等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时,这些化学知识已经走到孩子们身边,算是“近赏”;而当孩子们用黑枸杞进行与化学平衡相关的一系列实验的时候,已经置身其中,可谓“把玩”。当化学离孩子们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将慢慢学会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社会生活、看待物质世界,这应该就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初衷吧!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2~55.
[2]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5~31.
[3]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8~54.
[4]汪慧华,赵晨霞.花青素结构性质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