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心梗:越来越沉重的话题
2017-09-06杨中甦
杨中甦
心梗:人承受不起的“暴动”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通过动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富含养分和氧气的动脉血,并通过静脉再回收这些血液,从而形成血液的全身循环。人体的每个脏器都有相应的动脉供血,如果供血的动脉由于某种原因狭窄或被堵塞,这个脏器就会缺血缺氧,轻则丧失部分功能,重则会导致脏器的全部或部分死亡。如此恶果,纵然是人体强大的“发动机”———心脏也无法逃脱。
心脏“罢工”,人危矣。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肉动力器官,在向全身供血的同时,也通过冠状动脉为自身提供血液。当冠状动脉遭遇“狭窄”时(最常见的原因是血脂在动脉里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就会使人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会发生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尚未完全闭塞的情况下,病人常在活动时有胸闷、胸痛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绞痛。有时候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是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会有小血管形成侧支循环,病人不会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完全没有症状。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迅速完全闭塞,持续30分钟以上仍没有血液供应,便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这是一种相当凶险的疾病,病人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生命。
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等)、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用力大便时、饱餐后、睡眠时(这时候冠状动脉容易痉挛)、强冷刺激等,是冠心病人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同时,心肌梗死前常常有一些预兆性的症状,比如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就发作严重的心绞痛,疼痛部位与以前一致,但心绞痛持续的时间更长,程度更严重,而且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效果不好,常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乏力、濒死感等,这种心绞痛我们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时有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有的患者心绞痛症状不是很典型,比如有时候表现为牙疼、肩背部不适或者肚子疼等,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果在冠心病患者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首先考虑心脏的问题,赶紧到医院就诊。
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大家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也会“光顾”年轻人。在我国,中青年出现心肌梗死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病情更为严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猝死。同样是心肌梗死,为什么青壮年反而比老年人更“脆弱”呢?
现代社会中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界也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压力过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机制不断加强,中青年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工作生活节奏快、生存和心理压力增大使现代中青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2.体力劳动减少:现代化生产趋向于机械化和信息化,许多工种变成坐在电脑或操作台前工作,体力劳动大量减少。
3.饮食及环境的污染: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
综合以上因素,长时间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这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而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原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黏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这样的突发起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青年人心梗死亡率为什么高于老年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送到医院时,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概率也比老年人更高?这是因为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极易造成心肌组织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发心肌组织电生理紊乱,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归纳起来,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1.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或长期心肌缺血患者不同,绝大多数中青年心肌梗死为首次发病,患者和周围的人缺乏防范和急救知识。
2.缺乏“缺血预处理”:青年人心梗发病前,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通常较为轻微,没有显著的斑块和固定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侧支循环及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所谓“缺血预处理”即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对其后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比较严重,故而危害也大。
3.忽视早期症状:此外,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青年人心梗往往没有先兆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亦与日俱增,青年人心肌梗死多见于男性。具备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易患冠心病: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早发的冠心病家族史(直系男性亲属55岁前,直系女性亲属65岁前患病);上述危险因素越多越重,越容易患病。
典型的心肌缺血性胸痛发生在心肌用血量多、耗氧量高时,即在活动过程中,而不是活动后,如追车、爬楼和快走等,出现前胸正中、胸骨中下段压榨窒息感,可以向颈部、左上肢内侧和下颌等部位放射,一般休息3~5分钟缓解,含化硝酸甘油能使症状缓解时间缩短。
对典型的心肌缺血性胸痛患者,发作时应当停止活动,原地休息,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如果症状没有缓解,5分钟后再含化硝酸甘油1片;如果症状仍然没有缓解,应当立即拨打120救护车,给予心电图检查和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并且送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心肌缺血性胸痛大于20分钟可能是发生了心肌梗死。
青年人的心肌梗死与中老年人发病不同,发病前往往没有任何先兆。大多没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的表现,当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大于70%,劳累时心脏用血量增加,才有可能发生缺血性胸痛。为什么青年人在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没有征兆,因为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一般较轻,轻度狭窄大多小于50%,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劳累心脏的用血,不会引起心肌缺血,也就不会有心绞痛症状。但是临床研究发现,近70%的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在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小于50%;近20%的发生在病变狭窄程度处于50%~70%;而只有少数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在血管阻塞程度大于70%。
为什么冠状动脉狭窄轻的患者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这是由于轻度动脉狭窄部位的斑块表面的纤维帽较薄弱,斑块内部胆固醇多,粥样斑块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完全阻塞血管,致使该血管所支配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若心肌梗死之前有缺血性胸痛,缺氧代谢产物能够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避免或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所以说,发病无先兆更危险,一旦发作,往往是大面积心梗。
青年人心梗如何防范
研究发现,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饱餐及过量饮酒,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斑块破裂。进食过多高热量的油腻食物和缺乏锻炼,往往是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始动环节。预防斑块破裂,首先应当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要清淡,应三低一高:低脂、低热量、低盐、高纤维素和维生素。尽量回避频繁应酬、大吃大喝和饭店的油腻食物。食物烹调应以蒸、煮和凉拌为主,尽量不用煎、炸、炒;油炸可使食物热量增加一倍,油炸破坏必需脂肪酸及维生素,还可产生具有神经毒性以及致癌作用的物质。
每日热量的摄入因劳动强度而异。对脑力或轻体力劳动的成人而言,每日热量需2 000千卡,一般需要每日蔬菜和水果1 000克左右,主食(粗杂粮)<250克,豆制品<100克,脱脂牛奶<100克,油脂<25克和盐<6克,饮白酒者每日應少于50克。每周1 000克鱼类(清蒸),血液尿酸高除外。每月1 000克其他肉蛋类。
经常锻炼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另一主要部分。最好每日进行中等强度(快走、慢跑和骑自行车等)的有氧户外运动30分钟以上。锻炼应量力而行,从少量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大约90%以上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都是大量吸烟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使凝血活性增强,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应强调戒烟。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平衡膳食、坚持锻炼、戒烟、药物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异常指标达标,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大多数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