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CD系列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7-09-06单增天田岳凤
单增天,田岳凤
(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针灸对CD系列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on CD series
单增天1,田岳凤2
(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针刺;艾灸;CD;研究进展
最初,人们将白细胞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定义为白细胞分化抗原,应用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CD分子在白细胞的分化、增殖、活化、迁移以及机体防御性免疫应答、炎症、凋亡、自身免疫和器官发生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D分子主要应用于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机体免疫功能的监测,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白血病、淋巴瘤的免疫分型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导向治疗等方面。本文从艾灸和针刺两个方面对CD系列实验(试验)研究进行综合的评述,分析针灸对CD系列的影响。
1 艾灸对CD系列的影响
1.1 艾灸对T细胞亚群CD系列的影响
1.1.1 衰老方面的研究 高希言等[1]实验研究发现,艾灸大椎、命门、百会诸穴使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CD3+、CD4+增高,CD8+降低,CD4+/ CD8+升高,艾灸督脉穴,可以很好地纠正T细胞亚群紊乱状态,提高免疫功能。赵粹英等[2]临床研究发现,受试者艾灸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同时衰老积分显著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D4+/CD8+比值趋于正常水平,表明衰老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艾灸可以通过改善免疫状态和稳定机体内环境以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郑君[3]将老年肾虚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针刺组、西药组,隔药灸脐组与其他两组相比,CD3+、CD4+、CD8+有统计学意义,隔药灸脐组CD4+/CD8+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隔药灸脐组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优于其他两对照组。
1.1.2 痛经方面的研究 鞠琰莉等[4]采用以催产素与烯雌酚模拟的方法制作痛经大鼠模型,造模大鼠血浆CD3、CD4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艾灸、埋线组血浆中CD3、CD4升高,表明电针、艾灸、埋线可以对痛经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发性痛经出现的免疫功能。栗冬等[5-7]将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温和灸治疗组、阳性药物组,其中后3组大鼠采用注射乙烯雌酚的方法制作痛经模型,温和灸治疗组(灸中极、次髎、三阴交)和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CD3、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表明温和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功能。
1.1.3 肿瘤方面的研究 姜桂美[8]临床研究发现,对照组根据化疗过程及化疗后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用药,艾灸组选取足三里、关元为主穴,其余用药同对照组,艾灸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含量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D8无统计学意义;艾灸组CD3仍较正常值为低,CD4无统计学意义,而CD8反较正常值为高;对照组CD3、CD4含量百分比均较正常为低,而CD8却较正常值为高,表明艾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放疗后病人CD3、CD4含量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但不能将CD3升至正常。朱苗花等[9]发现艾灸治疗可明显增加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数量,艾灸治疗组CD4+/CD8+T细胞的比值明显上升,结果表明艾灸可保护宫颈癌放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张丽束[10]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给予艾灸(主穴:大椎和双侧膏肓、脾俞、膈俞,配穴:双侧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治疗。结果表明,艾灸可降低CD8+T细胞族群,即明显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而T细胞CD3+、CD4+及B细胞CD19+有上升趋势。潘传芳等[11]将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CD3+、CD4+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薛海燕[12]将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温和灸双侧足三里)CD3+T细胞、CD4+T细胞均较对照组增加,说明温和灸“足三里”穴可增强胃癌患者体内调节系统的功能,提高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力。
武华清等[13]将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AF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给予“隔药灸脐法”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明显提高,表明“隔药灸脐法”可以使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李兴等[14]观察隔姜灸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CD3、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CD4、CD8、NK细胞水平降低显著。表明隔姜灸可以提高癌症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
恩和图娅[15]实验研究发现,艾灸关元穴可以很好地缓解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的百分比降低,可以使CD4/CD8比值向正常值调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袁民等[16]观察隔药饼灸(中脘、神阙、关元)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与5-氟脲嘧啶组相比,艾灸组CD3、CD4、CD4+/CD8+比例升高显著,说明艾灸可以增强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力,而5-氟脲嘧啶可抑制机体免疫力。
1.1.4 大负荷运动方面的研究 李红等[17]将乒乓球队队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训练后艾灸肾俞、关元穴,对照组不予处理。两组试验前后均完成大负荷的定量运动,完成运动后观察静脉血中CD3、CD4、CD8及CD4/CD8比值水平。结果试验组CD3、CD4比对照组升高;完成运动后对照组相比受试前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研究证明艾灸肾俞、关元穴对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高明等[18]研究发现,男子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运动训练后对关元穴、足三里穴(双)和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两组穴位交替进行艾灸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含量升高,且CD3+比对照组大负荷运动后明显提高,表明艾灸可以使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运动训练期间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提高,可改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低下和CD4+/CD8+平衡失调。
容贤冰等[19]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关元可使小鼠外周血CD3+水平升高,预防CD4+/CD8+值失调。
1.1.5 艾滋病方面的研究 艾灸治疗艾滋病及其并发症,主要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来实现。王庆雷等[20]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体力、饮食、出汗以及精神、睡眠差等症状,与未使用艾灸疗法者相比,大多数治疗者CD4水平显著升高。
周立华等[21]临床观察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疗效,艾灸可升高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很好地改善和治愈艾滋病腹泻。
1.1.6 其他 史冬梅[22]将SD大鼠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炷灸组(模型艾炷灸穴位组)、电针组(模型电针穴位组),采用幽门螺旋杆菌(Hp)菌液灌胃建立大鼠Hp胃炎模型。研究发现,艾灸能降低血浆中CD8+百分率,显著增加血CD3+和CD4+百分率,艾炷灸提高CD4+/CD8+比值优于电针。张国华[23]将脾肾两虚型脑瘫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健脾益肾通督艾灸(中脘、大椎、命门、双侧脾俞、肾俞、三阴交)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 CD8+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艾灸可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苏政巧[24]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检测慢性盆腔炎患者艾灸(穴位选取关元、中极、子宫和双侧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治疗)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升高趋势更显著,且CD8+含量下降更明显,研究表明温和灸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艾灸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王晓燕[25]按照证型对虚寒胃痛组和脾虚泄泻组行隔药饼灸治疗,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比值与治疗前差异明显,表明隔药饼灸可以很好地使中药、灸疗、腧穴三者融为一体,可以提高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1.2 艾灸对其他CD系列的影响
罗玲[26]实验研究,D-半乳糖造模形成的衰老模型大鼠皮肤CD80少于空白组,艾灸组给予背部膀胱经肺俞-肾俞施灸,施灸部位皮肤CD80多于模型组。彭艳等[27]选用幽门螺杆菌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Hp胃炎模型,模型组与空白组单核细胞CD14 mRNA表达增加,实验组艾灸大鼠双侧足三里、脾俞、胃俞及中脘、关元,与模型组比较单核细胞CD14 mRNA表达降低。蔡海红等[28]将兔分为4组,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选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艾灸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浆sCD40L增高;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药物组家兔血浆sCD40L均明显降低。说明温和灸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和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温和灸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sCD40-sCD40L表达有关。田岳凤等[29]试验研究,按照六味地黄丸原方药物比例制成药饼,隔药饼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红细胞CD58表达明显高于施灸前且呈高表达状态,但青年组表达明显优于中老年组,结果表明艾灸对青年人的效应强于中老年人,艾灸增强了红细胞CD58的表达,已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2 针刺对CD系列研究进展
2.1 针刺对T细胞亚群CD系列的研究
2.1.1 肿瘤方面的研究 李海强[30]临床观察研究,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针刺(华佗夹脊穴的胸椎9~12)前后对比,针刺后的CD8+百分率较针刺前明显升高,CD4+/CD8+较针刺前明显下降,外周血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比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可调节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经典等[31]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非典型增生和癌变程度最重、药物组次之、针刺组最轻;各组血清CD4+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有升高,且针刺组升高明显;针刺组CD8+含量和CD4+/CD8+比值分别均较模型组和药物组有明显升高和降低,且与空白组最接近。表明针刺在口腔黏膜癌变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一定的阻抑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关联。
2.1.2 择时方面的研究 凌家艳等[32]临床研究,将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择时针刺组(巳时针刺)和针刺组(非巳时针刺),两组取穴相同(气海、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关元),两组治疗后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择时针刺组CD4+/CD8+明显下降,择时针刺组优于针刺组,印证了针刺时机是针刺效应发挥的关键因素。李艳梅等[33-34]临床研究,分为辰时治疗组和未时治疗组,分别在辰时和未时温针灸关元、足三里,与未时治疗组相比,辰时治疗组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升高更明显,说明辰时治疗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更大。
2.1.3 其他 刘立群[35]将带状疱疹患者分成火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火针治疗组穴位选取病变皮损局部阿是穴与皮损局部相对应的患侧夹脊穴及双侧的支沟穴和后溪穴,火针组与西药组治疗后CD4、CD8及CD4/CD8均上升,但火针组升高程度优于西药组,说明火针比西药更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王欣等[36]将亚健康肝气虚证职场女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太冲、气海穴温针灸治疗,治疗组与干预前相比CD3、CD4、CD4/ CD8比值明显提高,且CD8、IL-2、IL-6和TNF-α水平降低明显,说明实施太冲、气海穴温针灸可调节亚健康肝气虚证职场女性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提高免疫功能和机体免疫力。颜培宇等[37]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加针刺头针组、模型加针刺体针组、模型加针刺头针体针组,其中模型加针刺头针体针组疗效最佳,且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表明免疫抑制大鼠在接受头针加体针的配穴方式治疗后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显著提高,促使TH细胞向Th1型转化,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疗效优于体针和头针组。李昂等[38]研究结果表明,灵龟八法开穴灸,灵龟八法开穴灸结合足三里、肾俞温和灸,足三里、肾俞温和灸3种疗法均能使阳虚模型大鼠外周血CD4+/CD8+比值、IL-2水平上升,从而提高阳虚证机体的免疫功能。
2.2 针刺对其他CD系列的调节作用
卫肖艳[39]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预电针组,后3组制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两组取后三里和曲池穴,于造模前、后进行电针治疗,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CD34阳性表达较少;模型组CD34则由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的低值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至48 h仍在上升;电针组CD34阳性表达在12 h至24 h时上升速度明显较模型组为快,而在24 h至48 h时上升速度基本与模型组平行,在12 h与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48 h则明显较模型组为高;预电针组CD34阳性表达呈持续上升趋势,各时间点均与模型组、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证明电针及预电针都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大脑皮层CD34的表达,能够为血管生成创造有利条件。穆桂萍等[40]实验研究发现,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行针刺任脉穴位承浆、气海、关元及督脉穴位百会、水沟和大椎治疗,在脑缺血再灌注7 d时其CD34表达平均灰度值明显减少,14 d时最低峰,28 d时又增多,而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7 d时最低,14 d时增多,28 d时最高与其他对照组比较针刺任督脉组数值上有明显优势,提示刺任督脉经穴可能通过提高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蛋白表达来促进微血管新生,这可能为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郑拥军等[41]实验研究,白细胞(PMN)表面的黏附分子CD11b在大鼠体外循环后的不同时点的表达均明显升高,而电针刺内关治疗可明显下降PMN表面的黏附分子CD 11b的表达,说明电针内关穴能够缓解体外循环下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李雷激等[42-43]研究发现,对面神经损伤模型兔手术后立即行穴位电针治疗,选翳风、颧髎、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及合谷穴,针刺组在术后1 d和4 d,与手术对照组相比CD44和 CD56阳性细胞数显著提高,提示穴位电刺激可促进损伤面神经核的黏附分子CD44、CD56表达。杨波等[44]实验研究,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中动脉梗死组、捻转补法组、温通针刺组,后3组采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来制作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后两组选用针刺人中、足三里治疗,脑梗塞组血浆CD62P,CD63在造模后均比假手术组显著增高,两治疗组比梗死组CD62P,CD63显著降低,且温通针法优于捻转针法。李梦等[45]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药物组,电针组(针刺内关、心俞)、电针预处理组和药物组CD40+和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电针预处理组降低水平优于药物组,表明针刺预防和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组CD40+和MMP-9蛋白表达。刘志丹等[46]将小鼠分为电针治疗组、艾灸治疗组、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前3组采用H22肿瘤细胞移植性实体瘤模型,肿瘤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比正常时照组明显增高;电针治疗组和艾灸治疗组比肿瘤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增殖水平均明显降低,说明针灸治疗能下调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崔瑾等[47]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的方法来制作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抑制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CD45、白细胞和IL-2均明显下降,艾灸膈俞穴组对白细胞、CD45和IL-2的影响比针刺膈俞穴组及常规西药对照利血生组效果更明显,提示艾灸膈俞穴可提高CD45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邓行行[48]实验研究发现滚针和艾灸刺激皮肤均能提高局部皮肤CD80的表达。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近10年来实验研和临床研究可看出,针刺和艾灸某些穴位不仅可以提高CD3、CD4和CD8水平,降低CD4/CD8比值,还可以影响到CD16、CD40、CD58、CD80等其他CD系列的表达水平,从而对机体免疫力和其他疾病产生影响。针灸对CD系列的调节作用显现的复杂性、多元化的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其系统规律。本综述可为今后探索系统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使针灸在调节与CD系列有关的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造福于人类。
[1]高希言,王燕.艾灸督脉穴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7):46-48.
R246
A
1671-0258(2017)04-007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742,81674062)
单增天,医学硕士,住院医师,E-mail:m13233639635_1@163.com
田岳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tyf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