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供给侧支撑*

2017-09-06颖,卢

关键词:产品质量高端供给

张 颖,卢 萍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034)

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供给侧支撑*

张 颖,卢 萍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034)

以消费供给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上扬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仅从需求侧探求消费需求的增长无法对现实问题给出全面解释,秉承需求侧与供给侧对接的理念才能共同拉动经济进步,从根本上推动消费需求的上涨。中国目前的消费供给面临着有效供给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质量供给不足、高端消费供给不足、个性化消费供给不足三个方面。要提振中国消费需求,需要重视供给侧的重要作用,从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消费层次、增加个性化供给等方面进行努力。

供给侧;需求侧;有效供给;消费需求;消费供给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并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在中共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之前,我国在消费需求促进问题上的努力主要限定在提高居民收入、拓展消费渠道、扩大消费规模、完善消费结构等代表需求侧的领域上。然而,需求与供给的辩证关系理论表明,单纯依靠需求侧的经济增长并非良策,忽略消费供给而谈消费需求的扩大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以消费供给促进消费需求的理论基础

纵观经济学思想史,关于供给与需求谁决定谁的讨论由来已久。从纯粹逻辑角度进行分析,该问题永远无法得到完美答案,然而将其放在特定的经济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则可以依据经济发展中主要矛盾的变化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无论如何,需求与供给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是彼此的支撑者。在谈到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问题时,如果单单就需求而论需求,难免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忽略供给侧的对接作用。事实上,现实世界中大量交易的生成总是建立在产品需求日新月异以及产品生产推陈出新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消费行为的发生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需求侧唱的独角戏。因此,要正确推动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消费供给的作用,以消费供给促进消费需求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论断,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经考验,早已被事实无数遍地加以证明。而无论生产所指代的是产品的制造过程还是服务的提供过程,它代表的都是供给侧的力量。因此,“生产决定消费”也就意味着供给决定消费,消费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消费供给物(产品或服务)与其对接,就只能停留在需要阶段而无法转变为现实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言:“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属于支配地位的因素。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生产活动才是整个过程借以重新进行的动力与行为。”[1]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中还强调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只能用“影响”一词来进行概括,也就是消费只能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2]。由此可见,在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这种互动关系是非对称的,生产(供给)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扩大消费需求问题上,必须要重视消费供给的决定性作用。

2.供给衍生需求

供给衍生需求指的是供给能够引导、创造、诱发或拓展消费需求。这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消费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由供给提供的。根据唯物论观点,消费需求的实现不是凭空的,而是要建立在具有可供消费的物品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种实实在在的消费供给品,那么消费需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供给是市场交易活动的起点,没有供给就没有消费。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又一重要构成要素即购买欲望也是由供给决定的。构成消费需求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足够高,即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时,消费需求产生的关键则在于市场供给者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说到底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它与支付能力不同,不能非常明确地用某种客观存在加以认知、衡量或辨识,经常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而这种变化也并非凭空,而是要附着在某种特定形态上,即“对供应流量作出的反应”[3]。因而,下述逻辑自然形成,即消费供给所承载的供应流量信息左右着人们情绪的变化,人们情绪变化反映到交易活动中就会带来对购买欲望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尤其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人们的需求表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特点,消费支出不再具有固定与明确的方向感,因此,消费需求更加需要消费供给来创造、引导。只有供给才能使需求具体化,为潜在需求向现实的转变开辟道路。

3.供给为消费提供收入支持

消费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然而,收入又是由什么力量决定的?归根结底仍然取决于供给侧作用。这是因为,无论何种形式的收入都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必须通过生产活动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居民消费需求是由劳动者家庭用于购买消费资料的收入决定的,它要受到劳动者工资水平以及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影响。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工资是由企业支付的,其实现建立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再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主要实现途径在于政府财政收支的转移,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手段将一部分财政收入转移到那些无法参与劳动的人手中,还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补贴。政府所使用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与个人上缴的税收,而税收的形成也取决于生产过程。可见,以生产活动为代表的供给侧作用决定了收入,从而决定了人们的支付能力,并最终决定了消费需求,没有供给也就意味着消费需求无法实现。

4.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所暗含的供给决定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爆发了失业与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从就业问题出发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否定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为传统经济学画上了一道休止符[4]。然而,这种看似反对“供给决定论”的理论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与供给决定论如出一辙。凯恩斯的理论框架中,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本国出口,在经济生活中总需求总是小于总供给,因此才会带来生产过剩问题从而产生经济危机[5]。要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消费与投资水平,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凯恩斯在此提出的投资虽然在他看来仍然属于需求的范畴(即对投资品的需求),但是投资的最终作用过程却必须体现在生产供给领域。所以,凯恩斯所提出的宏观调控对需求侧的管理实际上不断对供给总量产生影响,需求侧管理间接地构成了供给总量管理。

二、以消费供给促进消费需求的实践基础

消费供给能够促进消费需求扩大并最终带动经济增长——该论断不仅能够获得理论支持,而且经得起实践考验,社会化大生产中所大力提倡的“创新驱动”便是有力证明。当今时代,创新成为各行各业争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重点,同时也被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所普遍认可。而“创新驱动”很显然是从供给侧发力,实际所指的是供给问题。这是因为,需求由人的主观意愿发出并受到客观支付能力的影响,无论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上进行考量,需求侧都无所谓“创新驱动”,唯有涉及生产领域即供给侧问题时,创新才具有了实际意义。供给侧一旦采取先发优势,通过技术、工艺、制度等实现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就会带来整个时代的变革,从而实实在在地刺激需求增长。例如,英特尔的创新影响了微处理器、微电脑和软件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刺激了全世界对轻型、便携式计算机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的需求;再如,互联网、直接卫星系统和蜂窝电话等在最近几年所经历的显著技术创新,创造了全新的产业并影响了许多人工作与休闲的方式。总之,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在创造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方面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动辄席卷全球的供给侧创新,其真正作用是对消费需求的创造性、引导式的改变[6],这也恰恰说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是消费供给的变化带动了新的消费需求的生成。

三、中国消费供给现状:有效供给不足

从总量水平上来看,中国当前市场供求状况中存在着供给过剩与需求过剩并存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则在于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不足①在这里,“有效供给”指的是与需求相匹配、市场能够出清的供给水平,有效供给不足与总供给过剩可能同时出现,因为与有效供给不足相对应的无效供给过多自然会加剧总供给的过剩。而“有效需求”则指的是与供给相匹配、市场能够出清的需求水平。相应地,有效需求不足与总需求过剩也可能同时出现,因为与供给不匹配的需求过多就会造成总需求的过剩,这种过剩往往又是由于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它们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供求结构的不匹配,而根源往往是供给没有跟上需求的步伐。所以,解决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根源上讲就是要提高有效供给。从消费角度而言,中国目前消费供给不足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质量供给、高端供给与个性化供给三个方面。

1.高质量消费供给不足

随着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中国在高质量产品的供给方面却存在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以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状况为例,中国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的差距首先体现在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与优等品率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每年都会对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进行抽样调查,并会统计出不同地区产品质量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1986—2015年生产领域全国产品质量平均抽样合格率 %

根据表1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生产领域产品质量平均抽样合格率虽然处于上升趋势,由1986年的71.3%上升到2015年的91.1%,并且自2007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这与发达国家98%的合格率相比还差很远,不合格产品仍然存在,近十年来的平均不合格率仍徘徊在10%左右,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优秀企业可以接受的不合格水平(一般在2‰~3‰)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中国的某些角落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隐形工厂”在不断地生产着废品、残次品、返修品等不合格产品,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未能实现完全达标。

其次,中国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数据也可以体现出来(见表2)。如表2所示,中国产品质量优等品率在近十年来由39%上升到最高75.03%,虽然上升幅度比较显著,但却分别在2011年与2014年出现了两次大幅度的回落。这说明中国生产领域产品品质还不稳定,既有提高的潜力,又具有瞬间走低的风险。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市场上平均74%的优质品率相比,中国产品的优等品率还具有较大差距。

表2 2005—2014年全国产品质量优等品率 %

2.高端消费供给不足

高端消费指的是所面对的顾客群体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愿意以高价购买高质量产品作为其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并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消费[7]。对于中国而言,高端消费需求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繁荣、人们需求逐步多样化而不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如今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的高端消费品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美国、英国的统计部门与多家咨询公司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消费品买家[8]。这说明,中国高端消费需求规模已居榜首。

然而,中国的高端消费供给却处于落后的局面。国内流行的高端品牌以时尚界的“老三样”——路易·威登(LV)、古驰(Gucci)、香奈儿(Chanel)为主,这些品牌分别是法国、瑞士等国家集团企业旗下的,中国本土品牌还没有真正打入高端消费品市场。近几年在中国举办的奢侈品展会中,来自本土的奢侈品除了豪华别墅等特殊商品外,其他大多局限在茶叶、家私、服装等传统行业中。虽然也是价格不菲,但融入更多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的不多,其吸引高端消费的理由并不充足。另外,顶级奢侈品为了保证品质一般都不会到中国来生产,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起不了多大的带动作用。总之,中国当前高端消费供给的现实情况是:国内高端消费品大多来自国外品牌,顶级奢侈品往往产自国外,超过半数的高端消费品从海外途径购入,高端消费市场所创造的需求增长并没有给本土经济增长带来可观的推动作用。

3.个性化消费供给不足

所谓个性化消费,是指消费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参与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或向制造商提出具体的意见,从而得到符合自己意志的产品的消费形式[9]。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商品类型逐渐丰富、产品数量供大于求,市场由过去的卖方转变为买方,先富起来的高收入人群有能力也有需要来购买那些能够体现自我、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的产品,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个性化消费的先导。时至今日,这种“后发优势”惊人的发展速度已经使得个性化消费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个性化需求必将日益突出,单一消费者会提出无数个性化的需求,如果能满足这种需求,企业便会掌握主动权,经济也会不断实现新的增长。有专家预测,城市中10%高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相当于农村群体中65%的购买力和76%的消费能力,仅个性化消费潜力就有5 000亿元,而这种消费能力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飙升。如果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高收入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的话,每年就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约800亿元,使约2 000万人在相关产业和岗位上就业[10]。可见,个性化消费增长的关键点落在了个性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上面。目前,市场上的“私人订制”产品随处可见,但这类产品供给并未形成规模,而且不得不面临生产周期长与生产成本高的困扰。同时,新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还具有潜在性特点,即还需要富有创意的个性化供给的引领与激发。

四、以消费供给侧改革促进消费需求上涨

从扩大消费需求的角度而言,中国目前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质量供给、高端供给与个性化供给三个方面,要促进消费需求的上扬,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供给侧改革。

1.以提升产品质量增进消费信心

造成产品质量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技术、加工、质量意识、检测标准等诸多环节,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共同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其重点途径包括人才、技术、制度与文化四大方面。具体地,中国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有效的技术更新改造设备,改善工艺,注意从设计、加工、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购的每一道环节提升产品质量,也要培训和鼓励职工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加工方法和配方,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制作技巧,简化作业程序,以使产品质量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进一步得到提升[11]。同时,还需要构建市场、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质量问题的制度模式,通过改革标准化体制、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共同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2.以拓展高端消费品市场提升消费层次

针对国内高端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拓展高端消费品市场,不断提升高端消费品的国内品牌供给水平。从努力途径上讲,中国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努力提高本土产品的品质、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增强国内产品在大众消费品高端化浪潮下的竞争力,牢牢抓住高端的大众品消费市场,并且为培育本土高端品牌奠定基础。

(2)注重扩大高端消费品产业链带动效应,力求实现国外品牌向国内的转移,并把这一过程作为提升高端消费品国内品牌供给的过渡阶段。这样做既能顺应国内富人青睐国外奢侈品牌的趋势,又能借鉴国外品牌在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品牌塑造、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因而是提升高端消费品国内品牌供给战略的折中之法。

(3)加快培育本国本土的高端品牌,生产蕴涵有中国文化的高端消费品,这是提升高端消费品市场国内品牌供给的终极目标。

(4)提升高端消费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品牌发展的强大人力资源后盾,既然要满足国内品牌拓展中对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也要满足高端消费体验中对服务质量所提出的高标准与高要求。

3.瞄准个性化消费需求

在个性化消费倾向不断突出、消费需求的异质性特征逐步明显的今天,供给侧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以满足顾客的独特要求。为此,需要从产品性能上的推陈出新、设计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服务体验上的独一无二等方面进行努力,同时还需要抓住互联网这种技术潮流的重要作用。此外,从生产组织形式上考虑,我国已经开始迈向“后福特制”[12]。在“后福特制”时期,要瞄准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供给,就需要以“个性化”的组织模式为主要驱动力,推行模块化生产方式。这一方式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是通过集成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也就是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就如搭积木一样,很好地解决个性化定制与批量化生产的成本平衡问题。

五、结 语

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在扩大消费需求问题上尤其如此。如今的中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内消费需求规模逐步增大,消费结构日新月异,消费潜力巨大,这就要求供给部门必须迎头赶上,才能与需求侧共同促进经济飞跃。在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今天,我国必须从人才、技术、制度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层次与水平,从根本上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档次提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2]中共中央.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1.

[3]乔治·吉尔德.财富与贫困[M].李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45.

[4]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M].徐世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67.

[5]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81.

[6]贾康,苏京春.“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J].全球化,2015(3):63-71.

[7]王昆强,饶雪玲.三亚高端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开发[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39-41.

[8]卜晓明.中国消费者买下全球三成奢侈品:成为最大买家[N].广州日报,2016-03-16(3).

[9]周超.个性化消费:21世纪消费思想[J].商业研究,1995(5):38-39.

[10]曹莹.个性化产品催熟个性化消费[J].上海轻工业,2003(6):27-28.

[11]樊哲银.提高产品质量是扩大内需的基础性工作[J].特区经济,2007(6):303-304.

[12]曹剑虹,罗能生.个性化消费与模块化生产[J].消费经济,2007,23(1):35-37.

On supply side support for expanding consumer demand of China

ZHANG Ying,LU Ping
(Management School,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re is a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consumer demand w ith consumer supply.It cannot give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the actual problems to explore the grow th of consumer demand only from the demand side.Adherence to the docking philosophy of demand side and supply side can jointly pull the economic progress,and push the rising of consumer demand.The current consumption supply of China is faced w ith the shortage of three aspects of effective supply,namely,insufficient high quality of supply,insufficient supply of high-end consumption,and inadequate supply of personalized consumption.In order to boost consumption demand of China,the important role of supply sid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and efforts should bemade from aspects of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raising consumption level and increasing individual supply,etc.

supply side;demand side;effective supply;consumer demand;consumer supply

F 015

:A

:1674-0823(2017)04-0326-05

10.7688/j.issn.1674-0823.2017.04.06

(责任编辑:吉海涛)

2017-05-19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JY022)。

张 颖(1985-),女,辽宁朝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转型、劳动力市场与劳资关系调整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7-07-13 16∶13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 20170713.1613.008.htm l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高端供给
高端油品怎么卖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