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轼精神 培养时代新人
2017-09-06刘国栋韩翠侠
文 | 刘国栋 韩翠侠
弘扬苏轼精神 培养时代新人
文 | 刘国栋 韩翠侠
一座古镇,因一个人的一首诗、一次上书而闻名。伟人与名镇结下的良缘,至今虽然已过千年,但在飞溅的钢花中、奔流的铁水间、珍珠泉河水荡漾的清波里,依然回荡着伟人“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的铿锵呐喊……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旷世奇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位卓越的文化大师。利国作为苏轼900多年前曾走过和关注的地方,与苏轼有着难以割舍的缘分,江苏省徐州市利国实验小学也自然地加入这个千年的纽带行列。
利国镇2010年经国家批准为全国苏轼文化名镇,同年12月,作为徐州市铜山区二星级特色学校的利国实验小学被授予“徐州利国苏轼小学”的校名。
在全国加强文化建设、继承优秀传统、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及“以人为本”为基本国策的今天,利国实验小学也迎来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机遇。在以“走进苏轼”为主题的苏轼特色的建设上,我们将以“挖掘地方文化传统,融合古今历史教材,搭建特色发展空间,优化综合育人环境”为主要内容,以中华文化为统领,以苏轼文化为核心,以校园建设为载体,以创建结合为路径,弘扬苏轼文化精神,培养时代创新人才,打造苏轼特色教育名校,打造特色鲜明的苏轼文化教育品牌,打造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的省级先进师范学校,积极创建成为全国知名的苏轼小学,让尊崇先贤、仰慕苏轼、珍视文明、忧思社会成为全校师生的矢志追求。
苏轼特色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学校积极创建“苏轼文化特色学校”,把营造富有苏轼文化特色育人环境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办学目标,创设苏轼特色文化校园环境,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将学校特有的无形精神文化与有形的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地育人功能,使全校师生感受到苏轼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
我们聘请了著名苏学学者、作家、教授东方龙吟为苏轼小学名誉校长。学校苏轼特色的创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近几年来,在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的帮助下,学校先后赴四川参加了苏轼教育研讨会,接待了全国苏轼研究专家学者100余人次。我校积极探索办好苏轼特色文化教育,立足深化内涵,寻求长足发展,走特色兴校之路。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总高达6.8米的苏轼汉白玉雕像、五彩石怀苏亭、苏轼《前后赤壁赋》石刻、苏轼行迹图等。学校拟建造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等壁画,规划建设苏轼文化展览馆,苏轼诗文师生诵读视频馆、苏轼图书馆、苏轼学堂、苏轼文化长廊、少年苏轼广播站等,融合苏轼的“为学“为官”“为人”之道,突出苏轼全方面的成就,为师生提供了解苏轼、学习苏轼的生动的电、声、像、文的全方位的、鲜活的教材。
为了让全体师生将苏轼文化和精神融进血脉之中,驻进灵魂最深处,我们组织学校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读物《您好,苏东坡》上、中、下三册,分别供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使用,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您好,苏东坡》这套校本读物所编选的内容只是苏轼特色文化的冰山一角,显然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我们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且打算尝试从新的视角入手,挖掘新的资源,开发新的操作性、可读性与教育性并重的校本读物。
苏轼特色活动的创新开展
师生依托《您好,苏东坡》,分年级、分阶段、分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苏轼特色活动,展示形式多样的苏轼特色教育成果。把与苏轼特色文化紧密相关的诚实教育、阳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审美教育等都纳入学校的德育内容体系中去,将学校教育的触角伸展到学校内外的每一个角落,深化到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教育活动里。实行开放教育,推动学生举办以“踏着苏轼的足迹”为主题的苏轼特色文化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开阔认知视野。
学校以“走进苏轼”为特色主题,潜心论证,并结合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提出了弘扬苏轼文化、发展时代教育的“正、勤、善、忧、达、坚”的学校教育系列内涵。苏轼文化的教育,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培养内外兼修的、全面的、健全的人的教育。我校将以此为内涵,在“读书、明理、做人”校训的引领下,培养师生做有德之人、有识之人、有为之人和创新之人。
深化苏轼的为学、为官、为民之道,并向《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等传统国学内容拓展。全力实施“诗书教育”,以包括苏轼文化在内的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书画艺术为载体,构建诗意课堂,把利国实验小学建设成为一所书香、墨香四溢的校园。
进一步推进苏轼特色项目的措施
制定详实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苏轼特色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创设考评机制、管理保障机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教育工作的主体意识,保障苏轼特色创建工作长期、有效地发展。积极发掘苏轼特色发展的难题,梳理认识问题、思路问题、方法问题。以校长的思想为先导,以教师的探索为主线,以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广泛参与为途径,让苏轼特色文化逐步深入,更加鲜活,更加丰富,实现传统教育性与时代教育性的高度融合,走出一条先哲名人领航的新教育、新校园之路。
成立关于苏轼特色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的教师实验团队,组建礼仪班、诚信班、和谐班、智慧班、勇敢班等苏轼特色的学生实验班级,充分挖掘苏轼特色教育的内涵,积极拓展苏轼特色发展的空间。举办苏轼特色教育成果汇报活动,不断创新苏轼特色文化的教育形式,践行苏轼的人格品行,使苏轼特色教育成为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舞台和学生灵动发展的平台。
到杭州苏东坡纪念馆、杭州宋街、四川眉山三苏祠、宜兴东坡书院及东坡小学参观、交流,学习先进的苏轼特色创设、管理、实践、发展等方面的经验。筹办国家级、省级的苏轼特色活动现场会及“苏轼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可行探索”研讨会,举办学校首届苏轼艺术节。继续丰富特色文化环境建设,依托校本读物《您好,苏东坡》,全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苏轼特色活动,及时做好阶段总结。
“苏轼”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他的思想引领着我们利国实验小学全体师生沿着先贤的足迹,探索成才的新道路。学校苏轼特色文化的建设与活动的开展,彰显我们不仅在历史中与苏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苏轼也将是我们的良友、我们的伙伴,其身上散发出的才情与智慧、善良与真诚、正直与纯洁、洒脱与豁达、勇敢与不屈也将成为我们的指引和延续。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利国苏轼小学)
责任编辑:孟令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