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文蛟:先贤之智代代传承

2017-09-06潘程

教育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廉泉先贤赣州

文 | 潘程

刘文蛟:先贤之智代代传承

文 | 潘程

刘文蛟赣州市第一中学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自1994年起担任省重点中学校长,是江西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长、江西省先进工作者、赣州市先进工作者、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赣州市优秀政协委员、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苏轼的旷达,周敦颐的“诚”。廉泉、书院、夜话亭……先贤的积淀与历史的传承,让这所拥有119年校史的学校——赣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赣州一中”)——别具一番特色。她仿佛是一位从百年记忆中翩翩走来的哲人,以宽广无私的、深厚的文化圣泉滋润万千学子。

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惠州。几年之后,苏轼遇赦北归,途径赣州时与当地著名隐士阳孝本见面,两人的谈话很是投机,抚今追昔,恍如隔世,在廉泉边不禁彻夜长谈。东坡为此赋诗道“: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后人为了纪念两位先贤,在廉泉边修建了夜话亭,亭中碑刻“苏阳二公夜话图”。两处文物古迹均“藏身”于赣州一中菁菁校园内,曾经鲜有学生能详述其中的故事。

从2008年起,一张能彰显独特文化内涵的校园名片,与赣州一中发生了关联。当时的新任校长刘文蛟,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掘、梳理学校中“隐藏”着的传统文化。通过参考校史、专著,然后对文物进行修缮,他一步步让校园里几乎被岁月封存的古迹重现光芒。如此举动,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处处“有文化”的校园环境,让他们能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学校秉持着“以人为本,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以“学以致用,振兴民族”为校训,串联丰富的学校文化内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俊才。

先贤智慧薪火相传

一座学校有时就是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先贤不在了,但她还要继续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将育人精神代代传承。

赣州一中不是一座充满焦急读书声的学校,在这里有平静如水的求知欲似乎就够用了。阳明院天井里棕竹散发的清新沁人心脾,用“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来形容,似乎是在与东坡故居的风景遥相呼应。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不仅是这竹林、书院、光孝寺……还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它甚至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人薪火相传。119年里,赣州一中的历任校长始终坚持以“诚”为校魂,把“诚”作为最高的办学宗旨。先贤们留下的“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知行合一”等启迪源远流长,从未间断。正如刘文蛟校长所说:“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它传承下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学校文化。如果把学校文化割裂掉,一所老学校就无所谓老学校了,她变成是一所房子很老、没有精神内核的学校,更无所谓传承什么了。”

传承传统文化对学校来说是历史使命,但对学生来说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刘文蛟校长认为:“ 传统文化是每个孩子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培养的孩子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文化,应该把健全人格放在最高位置。”一个孩子的人格健全了,他就会有自己的观点,有对世界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至于人云亦云。孩子真正想走得更远,恰恰需要传统文化来支撑的。

传统文化簇新浸润

如今,作为赣州人心目中的读书圣地,赣州一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更有簇新的一面。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并发挥她的教育功能呢?刘文蛟校长带领学校教师孜孜追寻,他认为:“这其实是让传统文化入心、入脑的问题。”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当然离不开学校多方的共同努力。由此,赣州一中从多维度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在课题研究方面,以东坡文化的研究为例,学校专门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研究课题在江西省立项(获省级立项),并顺利结题。同时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配套开发了一系列独具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包括东坡文化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等。

除了注重教师的课题研究,刘文蛟校长更看重的是如何让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在人文学科的课堂中,他要求学校所有教师不仅自己要足够懂得学校文化,更要有意识地将赣州一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国家统一教材活动中,渗透进课堂。

同时,学校和老师深深地懂得传统文化的浸润要有“进”有“出”,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课外还要有意识地“出”,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受益。由此,老师们会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自由拓展和领悟。比如每天早晨学生们会到校门口进行诵读经典,每周学生们必到东坡图书馆上一堂传统文化阅读课,课堂之余学生们还会自发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传统文化社团活动。而这一切,老师是不能去“打扰”学生的,只有当他们提议需要老师指导时,老师们的悉心点拨与指导才被允许。而在考试期间,赣州一中的各种传统文化课堂、课外学习活动也从未中断过,因为学校始终认为“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传统文化在赣州一中校园繁茂成长之时,学校的教学成绩亦传来喜讯:最近十年中,赣州市中心城区的文科状元有八年出自赣州一中。刘文蛟校长认为“:成绩的取得应该归因于学校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与传统文化的熏陶分不开的。学校没有刻意培养状元,但在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引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之后,状元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未来,赣州一中的志向远未止于此,这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更希望将传统文化教育向更深拓展,希望将赣州一中的办学模式、办学文化、管理特色输出,与越来越多的学校交流、融合、升华。

责任编辑:孟令豹

猜你喜欢

廉泉先贤赣州
探议廉泉穴※
与先贤共度午后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史禄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