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洒脱之性 养浩然之气
——读《苏东坡传》有感

2017-09-06朱建国

教育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贬谪文风林语堂

文 | 朱建国

修洒脱之性 养浩然之气
——读《苏东坡传》有感

文 | 朱建国

浩然之气是东坡一生的追求,是伴随他多舛一生的秘诀,更是东坡身上流传至今,熠熠生辉的瑰宝。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东坡有着惊世的才华,他的文风洒脱自在而豪迈奔放,从他笔下流淌的文字,浑然天成,仿佛未经雕琢的璞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是东坡一贯的豪迈激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是东坡隐匿心底的亡妻之痛“;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东坡素来的洒脱浩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是东坡对人生的思索……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原序中写道“: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做他的诗句‘猿吟鹤唤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只是一个顽童,一个在文学世界里肆意玩耍的孩子,而作为文人,笔便是他的武器,他的所有,他把自己所有的离合悲欢都付诸笔端。

然而,成也其诗,败也其诗。“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得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场。好在东坡是一个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也愈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即便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是其浩然心境的写照。

周国平说“: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是啊,东坡的诗词总是那么的豪迈洒脱,而这种不羁的文风是他浩然之气的最直接体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无论遭受多少磨难,他永远都那么潇洒自在,超脱而豪迈。官场似海,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这于他是可悲的。然而,起起落落让东坡贬谪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豁达胸怀、浩然心境让东坡把贬谪生活过得安然恬淡。苏轼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仕途得意时,他不卑不亢,从容自信;失意时,他可与乡间小儿玩闹嬉戏,体会快乐。

初到黄州,东坡就迅速融入了当地生活,过得自在洒脱,甚至潜心研究美食,他轻声吟唱道“: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在《东坡》中说“: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苏东坡不怨天,不尤人,乐观豁达,率性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困境,他从来都无所畏惧,生命是最美好的,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只需享受生命,至于眼前的困难,那又算得了什么!林语堂说“: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苏东坡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浩然”二字,他一生的经历向世人昭示,气有浩然,简单纯真,便可过得洒脱自在,超凡脱俗,成为这滚滚尘世中的一股清流,缓缓流淌,世世生辉。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卓然于世,亘古流传。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中)

责任编辑:孟令豹

猜你喜欢

贬谪文风林语堂
苏轼的贬谪生活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探访林语堂故里
纸与墨,传奇人
——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感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非同凡响的秋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