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眉:“三苏”仰之敬之,文化传之扬之
2017-09-06周彩丽
文 | 周彩丽
刘川眉:“三苏”仰之敬之,文化传之扬之
文 | 周彩丽
刘川眉四川眉山人。著有纪实散文集《历史·山川·眉山人》、小说散文自选集《祖父和他的城市梦》、诗集《刘川眉诗选》、长篇历史传记文学《眉山苏洵》、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历史人物评传《品中国神童》,主编诗集《眉山诗8家》等。作品《眉山苏洵》获2009年度眉山市第三届东坡文艺奖一等奖,《品中国》获2014上海好童书奖。
刘川眉与“三苏”有撇不开的关系。他是三苏故里——四川省眉山市人;作为政协办公室调研员,他参与“东坡宋城”等大型工程的建言献策;作为眉山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他参与“东坡情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筹办工作、《东坡》文学季刊的审读编辑任务;作为作家,他写作了长篇历史传记文学《眉山苏洵》、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
“小时候,三苏父子就是我懵懵懂懂的偶像。长大后,开始读三苏的诗文,品味他们的人生,愈发对他们的文章道德、器识胸襟仰而敬之。”刘川眉说,能做与三苏有关的事情,深感幸运。
谈苏洵:君子豹变
作为眉山文人,不能不谈“三苏”、写“三苏”。刘川眉专门撰书论述的,是“三苏”中的苏洵。
为什么选择苏洵?刘川眉说:“眉山是三苏的故乡,原三苏并提,但苏轼影响最大成就最大,研究他的人多,研究苏洵苏辙的相对较少。苏洵本身非常有特色,他的一生足够精彩,然而人们对他的了解却不多,所以我选择了苏洵。”
为苏洵做传并不容易。有关苏洵的记载,史书非常简略,刘川眉找到的当代有关苏洵的传记,也仅四川大学曾枣庄教授的《苏洵评传》、王昊的《苏洵传》,另外洪柏昭的《三苏传》中有涉及。刘川眉从苏洵留下的几十首诗和大量的书信、文稿入手,于字里行间中去捕捉并破解他生命的隐情和思想的密码,然后描绘出一条苏洵的生命轨迹。
公元2009年是苏洵1000年诞辰,刘川眉为他的千年华诞敬上一瓣心香——其著作《眉山苏洵》出版。穿越千年的时光,拂开历史的烟尘,千古鸿儒朝我们走来,听他纵古论今激扬文字,看他怀才不遇怅望千秋,叹他“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感他烈士暮年壮心犹在,悟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从少年的不喜学好游历,到壮年的发愤苦读;从一个屡试屡败的落榜生,到一个名动朝野的布衣大儒;从一个有宏大抱负的民间学者,到一个抑郁终身的政治失意者……刘川眉自己也被苏洵打动,写作苏洵传记的冲刺阶段,“5·12”汶川大地震突发,刘川眉后来描述“:所幸有惊无险,书案未倾,文稿无恙。魂安神定后,不敢稍事懒钝,日夜铺陈敷衍,总算如期完稿。”《眉山苏洵》也不负心血,获2009年度眉山市第三届东坡文艺奖一等奖。
写完传记,刘川眉觉得不过瘾,又开始写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演绎苏洵从行者到学者的过程。
“《易经》有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需要慢慢蜕变。”在刘川眉看来,苏洵的成就也是这样蜕变而来。
刘川眉认为,《豹变》一书很重要的一点是论述了苏洵行者经历的价值。“他不是《三字经》说的那么简单,‘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把他前面的人生经历直接忽略了。他的前半生,是不是就白活了呢?”
刘川眉认为苏洵的一生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童年到27岁之间的废学游历阶段;二是从27岁到39岁之间边读书应考边游历山川的阶段;三是从39岁后的苦学有成并文名满天下的阶段。前两个阶段,寄情山水醉心旷野,自是无法与当时的科举考试相适应,但“苏洵的人生起步,就始于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惊异。得益于少年的山川壮游,苏洵才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磨砺了意志,烹炼了思想,才锻造出了一支能够摹山范水排山走浪的如椽之笔。毫无疑问,正是得益于早年的山川壮游,广涉各地的风土民情,苏洵才有可能激发出对世界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在其文章中才有了对治国安邦的严肃思考和设想。”
《豹变》是刘川眉文学道路的一个高峰,该书受到全国知名评论家李建军、原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徐康等人的好评。
谈苏轼:人类能一直从他身上汲取精华
刘川眉也常谈苏轼。谈文豪苏轼,谈他的赤壁双赋、婵娟明月、大江东去,谈他的天下第三行书、墨竹枯木和怪石;谈官员苏轼,谈他如何亲手扮靓了凤翔东湖、杭州西湖,又如何在徐州城上斗败了高达三丈的滔滔洪魔;谈美相公、好丈夫苏轼,谈他的爱妻宠妾,谈“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苦凄;谈美食家苏轼,谈他的“为甚酥”“错著水”,东坡肘子和东坡泡菜。
刘川眉最崇拜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苏轼。
“苏轼奋励有当世志,以天下为己任。一贬再贬,换做一般人早就颓废了,但苏轼历经磨难不改初心,始终为民直言。他觉得‘如果连我苏轼都不说话还有谁说话?万马齐喑才可怕。’谪居黄州惠州儋州期间,生活极其困苦,但他仍然劝农兴学办教育,传播中原文化,使所到之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学风得到弘扬,人才得到培养。他博学深思,笔耕不辍。立德立功立言都做到了。”
刘川眉视苏轼为知识分子的榜样:“知识分子要对得起这四个字,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不然只是高学历的人。”
“古人今人未来人,眉山的中华的世界的”,这是刘川眉给苏轼的一个有趣定义。“苏轼是宋人,诗词书画在宋朝都属高峰,那个年代人们就崇拜他,收藏他的只言片语,王安石说他这样的天才几百年出一个。苏轼是今人,全方面启迪今天的我们,昭示我们怎样做人,做全面发展的人;昭示我们怎样为官,各级干部怎样做忧国恤民廉洁有为的官员;昭示我们培养独立的人格,不跟风,不盲从,坚持真理;昭示我们准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昭示我们直面苦难,遏制欲望,坚韧豁达。苏轼也必将属于未来,人类能一直从他身上汲取精华。”
毋庸置疑,苏轼是眉山的。眉山市是苏轼的家乡,苏轼在此生活了25年,他的整个青年时期都在眉山度过,眉山也是他成长成才的摇篮。苏轼也是黄州惠州儋州的,是杭州密州徐州的,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乃至未到之处,无不深受其影响。刘川眉说: “苏轼的文章道德,也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进入了我们的血液和生命基因;苏东坡的贡献和影响早已突破地域和时间之限,遍及华夏,远播海外,成为我们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谈三苏文化:传承工作将越做越好
刘川眉的童年是在三苏祠里度过的。那时他家住在眉山城,距三苏祠不到一百米。他自述“在三苏坐像前学大人作揖叩首,在木假山堂内观赏玩味,在洗砚池边投石戏水,在碑亭中临摹‘龙飞凤舞’,在披风榭下凝神怅望……”
儿时的刘川眉起初去三苏祠不可少的一个玩乐项目是捉鸟,直到他听到程夫人“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的故事,从此再也不捉鸟玩。还有程夫人教子学范滂的故事,程夫人不发宿藏的故事,都让儿时的刘川眉受益。
刘川眉感叹苏家的家风之好。“苏洵也是一位很好的家庭老师。”刘川眉说起苏洵的教育方法,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为了引起他们的读书兴趣,苏洵每次故意躲在角落里看书,等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两个孩子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刘川眉说: “苏家藏书多,苏洵校集了上千本书,批注重点读哪些内容,所以苏轼苏辙读书特别多,学识丰富,终成一代名家。”
刘川眉认为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做人,“苏洵给孩子取名都不忘训诫,希望苏轼不要锋芒太露,成为车前那根无所作为的横木;希望苏辙保持他的长处,温良谨慎,祸福之间。”
好的家风始终沿袭。苏轼的长子苏迈初入仕途时,苏轼将一方石砚赠予儿子,并于砚底以遒劲的楷书铭文曰:“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期望儿子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
刘川眉说:“眉山‘三苏研究院’不久前做过一个三苏家风研讨,总结其家风是‘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心’‘贤内之助’,我认为是很准确的。家风是三苏文化的一个方面,眉山作为三苏的家乡、三苏文化的发祥地,有义务担当起承继苏东坡精神、弘扬苏东坡文化的大任。”
对眉山传承弘扬三苏文化的工作,刘川眉很是看好:“眉山现已是三苏研究最重要的基地,有保存最完整的遗迹三苏祠,有专门的机构三苏文化研究院,有专门的学术性刊物《苏轼研究》,有苏轼学会和专门研究苏东坡的专家。新一届眉山政府做了很多事,建设了四苏公园、东坡竹园、东坡湿地公园。我们的传承工作必将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