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所到之处皆“良田”
2017-09-06邢晓凤
文 | 邢晓凤
岳家军:所到之处皆“良田”
文 | 邢晓凤
岳家军四川眉山人,正高级教师。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四川省中小学最具影响力校长前50位、眉山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眉山市优秀校长、东坡区首届名校长。
有这样一位校长,他自带光环,走到哪里就把光亮带到哪里;他默默地在教育界耕耘了三十多载,所到之处他都视为自己的责任田,无论是“荒山”还是“沼泽”,都想把它改造成“良田”;他心中装着学生,所到之处皆春风桃李,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分优差;他善于点化,带出一位位名师;他优于教学,一批批学生在他治下成才;他精于管理,将一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带上教育的巅峰。他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气魄,亦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气概,更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胸怀境界,他就是四川眉山苏祠初中的校长岳家军。
初见岳家军,便被他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儒雅睿智、内敛厚重的学者风范所折服,这份底蕴是眉山这座文化之城赋予他的,更是他多年执教生涯积淀的结果。在他身上始终存在着一种不断突破的力量,风霜磨砺,阳光浸染。他吸纳智慧,腾挪间,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飞跃与升华。
岳氏家风与三苏情怀濡染下的名校长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伟大母亲的事迹: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程夫人教子。而其中两位都和岳家军有着深厚的渊源。作为岳飞后裔,岳家军是听着《说岳全传》长大的,又因人在眉山,更是在三苏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从血统与环境中都承袭与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如此渊源,为岳家军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名校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岳家军家族三代从教,其祖父是私塾先生,父亲是人民教师,在书香氛围中长大的岳家军从小就树立了要做一名教师的理想。师范毕业后,岳家军开启了教学生涯,进入眉山广济小学任教,学校临近苏东坡的读书处连鳌山,据说“连鳌山”三个大字是由苏轼用扫帚写就。岳家军常常去那里游览,置身其中,抚摸山石,感受着大文豪苏轼的气息,内心的敬仰之情愈加深厚。之后岳家军又历任眉山新四初中校长、眉山伏东初中校长、眉山万胜学区教办主任、眉山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韶华岁月染时光,从弱冠到而立,十年的流金岁月,不管岗位有何变化,岳家军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始终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之根与精神家园。他“心之所向,无畏无惧”,充满“力”,他有胆量、有魄力、有闯劲儿,他靠着献身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儿,冒着风险,不断尝试。他能力极强,勤工俭学,办校办工厂(服装厂、印刷厂、木器加工厂等),竟也做得风生水起。20世纪90年代正是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之时,当时勤工俭学的很多教师尝到了从商的甜头,纷纷辞教,下海经商,但岳家军坚定地留了下来,他太热爱教育这份事业了。因为这份教育情怀,他感到了精神的富足。
岳家军凭借不凡的眼光和胆识折服了一批人,他名扬眉州,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他所到之处,教学质量落地生花,他将一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带至教育的高峰。也正是有了这些年的积累与沉淀,才有了后面实验初中的黄金十年。
励精图治的黄金岁月
1998年7月,岳家军带着众多的期望,调入当时新成立的眉山市东坡区实验初中(以下简称“实验初中”)担任校长。从1998到2008年,是岳家军励精图治的“黄金十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更讲究“技”,讲究技巧技术。岳家军为学校定规矩,提出“以规模出效益,以滚动求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校园建设;提出“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以科研为杠杆,以外语为特色”的办学方式,大力推进教育改革。
在岳家军的带领下,实验初中迅猛发展,在校学生由最初的二三百人发展到3000人,生源向洪雅、丹棱、青神、彭山等周边城镇辐射,吸纳了大量学生。岳家军以教育开拓者的恢宏气魄、超常规发展的独特理念,抢占了新世纪东坡教育的制高点;以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完善的服务设施,自我积累、自谋发展,使学校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师资最强、质量最高、信誉最佳的初中窗口学校,创造了眉山市公立学校“特色办学、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范,受到了省、市、区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
岳家军将黄金的十年奉献给了实验初中,这十年是实验初中的“黄金盛世”。岳家军犹如一棵“十年生长、十年开花、十年结果”的大树,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以向上的姿态在探索教育的道路上深深扎根,汲取营养,储存能量;然后用十年的岁月尽情怒放,为眉山打造了一朵绚丽的教育奇葩;之后的十年,是岳家军厚积薄发、升华结实的十年,他逐渐趋于沉稳成熟,放低姿态,深入思考,回归教育的本真。
临危受命,用文化引领校园建设
2008年7月,岳家军临危受命,调入有着百年历史的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苏祠初中”)担任校长。当时的苏祠初中刚刚由原眉山中学、成人中专、进修学校三所校址合并而成,虽然苏祠初中历史悠久,毗邻苏氏老宅三苏祠,三苏祠的暮鼓晨钟伴随着学子们琅琅书声,文化条件得天独厚,但受环境所限,学校硬件不足,教育条件落后,很难吸纳人才;又因刚刚经受汶川大地震的辐射影响,苏祠初中受损严重。而此时大的教育环境已经转变为“人民教育政府办”,岳家军意识到再将实验初中的成功经验搬来照用显然已行不通。他冷静地思考,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调整思路。
岳家军是行动派,只要想好了就去做。他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多方奔走,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筹集资金,最终使四川省校安工程——苏祠初中改扩建项目得以立项并实施。苏祠初中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提高,学校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祠初中的办公大楼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式建筑,阁高廊阔,飞檐斗拱,别具一格,但就是这样一座经典的建筑,被列入了拆迁之列,为了保护这所代表校园文化特色风格的“筋骨”,岳家军奔走呼吁,身体力行守护了这座古老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如今这所办公楼已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岳家军不断开拓,从“道”出发,用自然之法则,用道德之力量,法度出新意,来治理学校。从“文化引领”的角度办学。提出“邻苏养气,立德树人”,讲究“宽松,自然,和谐,文化”的氛围,给百年老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锐意改革,巧妙地将学校工作分为三条线:教育、教学、后勤保障,构建起新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使原本头绪纷繁的学校工作纲举目张。他打造的“年级组负责制”,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规模扩大而管理不实”的问题,至今仍是市区内很多学校研究、借鉴的对象。
吸收三苏资源的文化养分
在教育改革上,岳家军利用得天独厚的三苏资源,将“奋厉当世志,法度出新意”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题,勉励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抱负,凝练出“立乎大志、坚韧图强、无愧家国”的苏祠精神,吸纳东坡文化“求真求实、超旷豪迈的独立精神,不畏权势、以民为本的人文情怀”的精髓,编写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苏祠邻里》,让学生知东坡、解东坡、品东坡、学东坡。
为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三苏文化,岳家军采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利用三苏祠、三苏研究院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注重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合,校本课程既可单独呈现,又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如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等,通过多渠道形成合力;注意方法,讲求实效。既注重诵读、记忆传统方法等,同时讲求形式多样,规划组织以学习东坡文化、学习东坡精神为目的的系列活动,利用眉山本地的作家资源,多次邀请刘小川、王晋川等作家给学生演讲,谈写作心得、人生感受,达到培养小作家的目的,并适时地将东坡文化渗透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在灯光下读书,更要让他们到日光下去学习、去感悟东坡精神,去学做像东坡先生一样的人。
传承是创新的基石,创新是对传承的深化。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经典文化是时间的沉淀,是历史对后人的馈赠。岳家军下功夫挖掘苏轼的文化元素,并融入学校的体系当中,精心编纂的心血之作《苏祠邻里》,既有乡土性,接地气,又符合教学环境要求的思路,因而在全国东坡学校校本课程的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岳家军说,有苏东坡这样一位邻居、一个榜样,有东坡文化这样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是学校之幸。苏祠初中以东坡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教育资源,便有了“登高壮阔天地间”的视野,有了底气,有了高度,有了品位。这也正是苏祠初中最显著的特色文化。
深耕德育责任田,打造绿色质量观
岳家军坚持“育人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是学生成才的保证,也是学校教育正常运转的基础。育人工作做到位了,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苏祠初中以“厚德、博学、笃行”为育人目标,形成了“四四三”育人模式:四化德育模式,即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管理系统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和德育方法多样化;四育人氛围,即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结合育人体系,即学校、家庭和社会。
学生为主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态度上,由消极学习向积极学习转变;地位上,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方式上,由单一接收式学习向自主性活动学习转变。坚持“自主性、活动性、创新性”的原则,构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反馈、归纳总结五个基本环节来组织实施,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苏祠初中秉承“科学减负、高效育人、培养特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把每天的时间科学分配,要求必须把休息和活动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倒逼老师向课堂要质量。
苏祠初中用“四线”(教学线、德育线、安保自治线、活动线)、“六课”(德育课中课、德育常规课、德育校园课、德育校外课、家校共育课、德育诊疗课)编织成网格状的德育责任田。强调全员教书育人,强调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注重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苏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四大周八大月活动”的主演,是“足球示范学校”“科创基地”“艺术体育特色学校”等成绩的缔造者。
岳家军表示,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学生应是一个立体的、全面发展的人,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换取的“质量”,等同于通过污染环境换来的“经济发展”,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绿色的质量观。他解释,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真正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校园里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享受每一天。
榜样教育,领航生命绿色成长
面对学校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背景,岳家军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在“立德树人”全面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力图从本土寻找能源源不断、多方面、多层次激发生命自我发展的力量,提出了“本土榜样教育,领航生命绿色成长”优化生命成长的路径。根据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持续发展的需要,把榜样分为公民榜样、仁爱榜样、生活榜样、学习榜样、创新榜样和特长榜样等。将榜样分类,让学生先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成为榜样,成为某个方面的榜样后,在对自己人生短板的抑制下,在自身优势迁移的作用下,在各类榜样相互的优势影响下,逐步发展为全面发展的“绿色榜样”。每类榜样下设六项指标,每类榜样六星闪耀才能成为单项之星,要获得六个单项之星才能成为“绿色榜样”——东坡之星。为防止目标过高、学生望尘莫及而缺乏动力,岳家军对榜样进行梯队分层,用指标递减的方法使榜样更贴近学生。纵横交错的榜样体系,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层次的榜样群,为学生生命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良性环境和切实目标。
润物细无声,在本土榜样的感召下,全校师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中涌现出了师德榜样;学生中“心中有榜样,处处学榜样,争当小榜样”的氛围日益浓厚,学生们在榜样的激励下增强自信,体验竞争,感受成功,实现个体生命的绿色发展。
榜样教育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向善和渴望尊严的本能,使学生把榜样的价值内化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榜样的感召升华为自己在不同人生境遇里矢志不渝的诗意追寻。有唤醒力的榜样教育才能真正领航学生生命绿色发展,有唤醒力的榜样教育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榜样教育。
高瞻远瞩,打造“未来课堂”
在岳家军的带领下,苏祠初中的教学质量稳居眉山前列,成为眉山乃至省内享有盛誉、受到广泛好评的学校。学校升学率位居前茅,曾经有一年东坡区中考成绩700分以上的163名学生中,苏祠初中占了97名。2017年,苏祠初中817人参加中考,升入一流高中眉山中学和眉山一中共456人,占总人数的56%,全市第一名出自苏祠初中。眉山市东坡区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大多时候为苏祠学子。社会普遍认为:苏祠初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升入高中跨入社会潜力巨大。高中乐意收苏祠初中的学生,家长也以将子女送进苏祠读书为荣。
苏祠初中坚持质量领先,素质并行。提倡多样化发展,挖掘学生特长,鼓励科技创新,开展特长班,开展校园足球,专门聘请足球教练,制定足球计划,培养足球苗子。学校的管理做到了追求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岳家军表示,教育首先要解决一个人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智者的眼光从来不只放在眼前,而是放眼未来。岳家军深知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正是创新的内生动力。在当下的教育格局和社会背景下,苏祠初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下,在教育部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后,在新型高考中考改革方案调整之际,如何进一步破除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功利化的观念,继续建造教育生态家园,滋养生命诗意成长便显得尤为重要。
岳家军表示,目前苏祠初中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区,不上则下,要寻求突破,就要苦练内功,加强学习交流,进一步构建科学、立体、适用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传统课堂,以新高考新中考为契机,做“未来教育”,打造“未来课堂”,让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引领苏祠初中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于“未来课堂”岳家军信心满满,他表示争取在下个学期开始实施,未来的两三年做出一个雏形来。
以德施教,好校长成就好学校
岳家军的智慧之处在于,他知道“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到哪个时代弹哪样的弦”,与时俱进,从不墨守成规,而此观念正与苏轼的乐于求索不谋而合。他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及时调整,他勤于观察,冷静思考。他拥有超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做深度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塑造全面的人。
岳家军管理过几个学校,每到一个学校就根据校情制订出自己的管理办法、措施,比如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坐班制”问题,在实验初中10年管理期间岳家军严格考勤并坐班,在苏祠初中9年管理期间他提倡“弹性坐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记者走访中,苏祠初中副校长、历史教师戴霞向记者表示,刚结识岳家军时,他留着八字胡,不苟言笑,给人的感觉是个有底蕴、有风霜、有岁月的人,沧桑中略带威严,待他走近大家,一种亲切感顿时扑面而来。岳家军气场强大、知识全面、有魄力、敢做敢当,做事有条理,把学校管理的框架搭建得非常清晰,他每到一处便创造一个奇迹。在生活中,岳家军非常有生活情调,写得一手好字,唱得一首好歌,流行、古典、革命歌曲他都信手拈来,特别富有人格魅力,深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几天前碰到岳家军以前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提起岳家军还赞不绝口,她说,直到现在有事情还是喜欢来找岳家军。
岳家军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他将“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奉为人生哲学,并将其人生哲学融入到教育理念中去。他强调,人要有爱心、善心,种什么因,才能得什么果;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要随缘,顺势而为;要做谦谦君子,要儒雅,要绅士,更要表里如一。苏祠初中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育人”为中心,做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什么样的人”最为重要。
岳家军有超强的记忆力,更确切地说,是他心中有牵挂,心里装着大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承诺,他都记着兑现。从细微处入手,用很暖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担当这份良心工程,增加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有家的感觉。学校教师有丰富的生活:女教师有瑜伽队、舞蹈队,男教师有足球队、篮球队等。并贴心地为教师配备了午休室、浴室,课间咖啡茶品等。
岳家军善于成就别人,他说,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岳家军用他的思想影响着他的教师,进而影响广大的学生及家长。看到学生茁壮成长,继而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或是在平凡的岗位快乐而平实地生活,岳家军感到了欣慰、感到骄傲。岳家军是一个有教育家梦想、教育情怀的人,谈及未来的想法,岳家军表示,要出更多的思想和经验,惠泽更多的学生;希望教育少些浮躁、少些喧嚣,多些潜移默化、多些润物无声。
岳家军不仅仅关注教育,也关注社会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和定点帮扶。岁月的磨砺使得岳家军越来越有温度,他将能量发挥到各个方面,把温度散发到“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