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

2017-09-05谢旭平

医学信息 2017年16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

谢旭平

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针对本院2010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腹部手术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200例展开探究,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时间在术后4~10 d,平均(5.09±0.78)d,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联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均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0.89±3.73)d。结论 腹部手术术后常出现胃排空障碍,绝大多数患者早期通过非手术治疗能够痊愈,应尽量避免二次手术,并且应积极控制疾病发生的风险,降低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

关键词:胃排空障碍;腹部手术;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070-02

Analysi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XIE Xu-ping

(Department of Abdominal Surgery,Ganzhou Cancer Hospital,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bdominal operation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00 cases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August 2015.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ere found in abdominal surgery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occurred in the postoperative 4~10 d,the average(5.09±0.78)d,through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y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agnosis,all were cure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20.89±3.73)d.Conclusion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gastric emptying disorder often occurs,and most patients can be cured by non-surgical treatment at the early stage,should try to avoid secondary surgery,and should a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of diseas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gastric emptying disorders.

Key words:Gastric emptying disorder;Abdominal surgery;Clinical diagnosis;Non-surgical treatment

功能性胃排空障礙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胃癌根治术、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本病一旦发生很有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是临床目前处理相当棘手的问题,以往常常由于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而出现误诊或处理不当的情况,所以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处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继而缩短住院时间[1]。本文特针对本院得200例腹部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10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腹部手术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200例展开探究,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51.84±4.25)岁,原发疾病有十二指肠溃疡56例,胃溃疡28例,胃窦癌31例,胆总管下段29例,门静脉高压症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0例,胆囊结石10例,急性肠梗阻5例,其他9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于术后数天,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即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症状可在吐后缓解;查体:出现腹部柔软、未见肠型和腹型蠕动波等,上腹部饱满,且存在轻度压痛,胃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正常。辅助检查:未见显著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紊乱和失衡。所有患者均进行泛影葡胺胃造影,结果胃蠕动较差,甚至出现消失的情况,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且在本次研究的对象中有8例患者实施胃镜检查,结果未见胃肠吻合口梗阻,无胃蠕动。

1.3方法

本组20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首先实施药物保守治疗,具体:常规胃肠减压、禁饮禁食,并采用高渗温盐水洗胃,继而减轻胃水肿;积极处理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有11例胆漏患者在超声下实施腹腔穿刺置管胆汁引流,并观察分析细菌培养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敏感动抗生素药物治疗治疗腹腔感染,并定期进行超声复查以及血常规等情况。所有胆漏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成功治愈,并且引流结果未见明显胆汁后拔出导管;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予以营养支持疗法,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进一步纠正负氮平衡。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有149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51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药物控制:予以患者莫沙必利以及吗丁啉,以促进胃动力,并将小剂量红霉素溶入1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治疗,2~3次/d,持续治疗5 d;中医治疗: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并联合针灸治疗。endprint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时间在术后4~10 d,平均(5.09±0.78)d,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联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均予以保守治疗(胃肠减压、禁饮禁食、温盐水洗胃以及营养支持,其中有149例(74.50%)患者实施肠外营养,51例(25.50%)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0.89±3.73)d。

3 讨论

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在腹部手术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进一步导致神经激素异常,最终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2]。相关资料显示,临床在进行胃部切除手术时通常伴有一定迷走神经损伤的风险,迷走神经是调节胃肠蠕动以及胃排空必须的神经,所以迷走神经在被切除后必定会对胃肠功能协调性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一般在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力增强,常会释放可以和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受体相结合的去甲肾上腺素或是对方具有抑制功能的物质,继而阻碍胃部的正常肌电活动,进一步导致胃排空的时间延长。并且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往往会由于大部分的胃被切除,所以严重破坏了患者胃部的组织完整性,继而导致胃酸以及消化酶等物质的分泌异常,最终影响患者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3]。

临床目前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的方式,腹部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伴大量胆汁),未见明显的腹痛感,因此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胃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检查最终确诊[4]。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通常情况在术后1~2 w是本病的高发期,患者常出现胃肠道引流液增多。术后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相对较少,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临床应早期对其进行診断,并实施治疗[5]。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继而进行确诊,比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和炎性肠梗阻等,当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时,应立即实施手术,以确保更好的治愈。在本次研究中多有患者均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并且回顾袁峰的一项有关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疗分析研究中,其通过观察在院接受治疗的35例实施常规处理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发现,最终本组患者均在保守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且在住院1 w时间后相继出院,同时分析本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治愈率高达100%。本文和该项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早期予以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紊乱,并予以营养支持,对于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而言,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可高达100%。但由于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有限,可能也有保守治疗无效需要二次手术的病例,所以日后应选取更大的样本容量,进行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再次手术的情况,所以临床应早期确诊,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陈海,戚晓东,许越平,等.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4-55.

[2]马陆军.17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6):289-290.

[3]许志扬.浅谈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238-239.

[4]查国林,海霞,丽娟,等.健脾利湿、行气化滞法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94-95.

[5]邓镜龙,罗森,葛鲜艳,等.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1):12-14.

[6]孟兴波.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471-472.

[7]杨臻,侯宗立,龚东明,等.电针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评价[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32-33.

[8]杜荣云.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0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4):391-392.

[9]虞立平,段建春,戴国芳,等.氯丙嗪、新斯的明联合肠内外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J].江苏医药,2010,36(17):2085-2086.

[10]李红松.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对比[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280-1282.

[11]高雅丽,刘莉,王艳杰.腹腔手术后抑郁状态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病率的关系[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93-494.

[12]陈涛,李奇为,王坚.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19(3):243-246.

[13]马成瑜.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2, 11(6):585.

[14]王俊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9例诊治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8):936-937.

[15]潘春来,何贵金,顾玺,等.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9):959-962.

[16]罗少龙,潘红刚,蒋磊,等.Child胰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414-1417.

编辑/成森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