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群人迈向每一个人

2017-09-05巩子坤丁杭缨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异化空间站分数

巩子坤 丁杭缨

一、从一群人的数学学习,迈向每一个人的数学学习

巩子坤(以下简称“巩”):丁老师,你好。我最近看了你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即小学数学教育要实现“从一群人的数学学习向每一个人的数学学习转变”。请你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你是基于何种背景提出这个观点的?

丁杭缨(以下简称“丁”):我们习惯的数学学习(教学)常常以班级为单位,安排了标准课时,设定了标准内容,制定了标准评价,总之,是在用一种相同的方式面对千差万别、性格迥异的孩子。其实一个班中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都是有差异的,比如他们数学学习的风格、数学学习的方式等。所以我们需要转变一种观念,即“把一个班当作一个孩子来教”转变为“把一个孩子当作一个班来教”。

巩:我们常说,教育要尊重孩子、爱护孩子,提倡尊重的教育、爱的教育。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说说容易,做做难,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丁:是这样。要实现尊重的教育,我们就要蹲下身来,放平目光,用每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待、研究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方式、场地等,同时全方位了解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让教与学有的放矢。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了数学教育要实现“从一群人的数学学习,迈向每一个人的数学学习”转变。

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到,“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想也是这个意思,问题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理念后,还需要有好的路线图、好的操作方式。可否介绍一下在实际运作层面,怎样实现“从一群人的数学学习,迈向每一个人的数学学习”转变呢?

丁:我们紧紧抓住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学习场地三个重要元素。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梳理适切的内容,拓宽教学广度,扩大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构建适合儿童的数学课程体系;从π空间站出发,让儿童走近数学,喜欢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形成数学品质,锻炼数学意志,培养数学气质,让数学融入生活。

二、把数学学习的内容看成是关系、意义和过程的复杂统一体

巩:我们就来具体聊聊这些转变。

丁:数学课程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事先设定、均码标准化的,从书本到书本,从习题到习题,因此它的话语视线会比较单一。我们希望把数学知识看作是关系、意义或过程的复杂统一体,更重视数学知识和学生相联系,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举一个例子:四下三角形单元的一般课时安排是“三角形的认识(特性)—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这些内容按照知识点来切割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学生学习时更需要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单个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会很自然在头脑里把这些知识点连在一起。基础好的孩子也许能够做到,但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把有结构的知识教给孩子,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这个关联是多维度的,除了知识点上的关联,还有知识链和知识网上的关联。如果数学知识能再与学生的学习产生共鸣,它就会有过程与意义了。

巩:我们就以三角形为例,来具体说明怎样将这些内容关联起来。

丁:我上过“三角形认识(特性)”的公开课,虽然学生学得不错,但我还是感觉他们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有点“飘”,对各类三角形高的空间观念的建立相对孤立,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比较抽象。我在找原因也在找策略,如果能调整一下内容,在三角形分类的大背景下,先认识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或等边、等腰、任意三角形,再认识高,会让高不再表现为“点状”的抽象,而是“网状”的具象,建立起来的空间观念会实实在在一些。

巩:这种现状你称之为被打断的学习内容。

丁:是的。被打断的学习最主要表现是学习内容因为课时等原因被隔离,甚至阻断。我们做了小尝试,重新架构三角形单元的内容,让学习不再被打断。在描述了三角形的定义后,用一个大课时(约1小时)研究边、角的关系,包括三边关系,长边对大角,三角形按边、角分类等,再来研究三角形的高与特性。其目的是通过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再深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认识和高的学习呈螺旋上升状态,它们之间建立的关系对孩子来说有效、有意义,更有价值。

巩:我想你说的关联就是“高和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学习内容上,教师将思路理清,又不受课时、课堂的限制,呈现给学生有联系的内容、有结构的体系,更利于学生构建知识。如果让学生来构建知识的结构或网络,会耗费很大的精力。你的设想很胆大,但是有一点问题,如果有的课要连续上两节课,有没有困难,会不会对教学产生什么冲击?

丁:其实大课时(1小时)不是一种常态,我们长江的数学课堂非“均码”的,不同课时(还有标准课35分钟、微课20分钟)的组合是根据单元内容进行设计的,需要提前规划、安排。

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中我们也做过尝试:“几分之一、分数单位、几分之几、简单分数比较、简单分数加减”是一个整体,一节课中只认识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都觉得是一种缺憾,因为这几个知识点是彼此缠绕互相补充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有一个网状架构,及这个架构在孩子头脑中的整体呈现。我們打破“几分之一—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比较—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分数大小比较—简单分数相加减”的6课时规定安排,采用了2个大课(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巩固与运用)的形式,学生通过绘本故事串起6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在这几个内容之间自由穿梭,彼此补充,更重要的是让分数与学生的生活发生关联,这样他们认识的分数概念才会丰满、有生命力。

巩:这让我想起了胚胎学说:胚胎的生长不是某一个器官单独发育的,一定是各个器官同时发育。学习的发展类似于胚胎的发育,一定是整体发展的。正因为如此,布鲁纳特别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这和你刚才的说法有很大的相似性。你刚才的例子很好,比如分数的学习:单位分数和非单位分数,大小比较等,这些内容本质上是一起往前发展的,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既然是整体发展的,当然要放在整体结构里去学习。

三、构建适合儿童的数学课程体系,丰富学习形式

巩:你还提出了被异化的学习,什么是被异化的学习?

丁:当数学学习以考试作为目标,以题海战术训练为法宝,以获得知识的结果为追求,当学习被简化成了分数时,这就是异化的学习。其实数学学习本该是学生自主生长、积极探索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孩子们需要关注和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需要熟悉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更需要体验探索的滋味及失败后成功的乐趣。

巩:是呀。即便是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实事求是地说仍然有异化这种现象存在。理解一些新的理念是一回事,而具体实施是另一回事了。

丁:异化有两个突出的表现:第一是依靠外界,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依赖老师和教科书;第二是不会学习,很多数学学习特有的直觉与想象、猜测与反思、观察与实践、反省与推理等过程被异化、淡化、简化,学生直接用解题、刷题的方式来学习。

巩:针对你刚才说的两点,即离开了老师、教材,学生就不会学了,省略了学习的过程,怎样从异化走向正常化呢?

丁:从异化走向正常化首先需要从外围突破,比如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学习的时空等。刚才提到的大课,因为时间充足,开展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就有了保障。我们还有数学微课,以数学游戏为主要内容,在激活数学知识解开游戏奥秘的同时,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虚拟课堂,人机互动、自主菜单式的学习,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入的个性化学习。

巩:就是通过不同课堂组织方式真正转变学习方式,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可否举例来说明呢?

丁:这几年我们在开发数学游戏,数学游戏不仅能激活并还原数学知识,还能让孩子从崭新视角领悟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学习毅力与学习品质。以“微课+数学游戏”为主要方式,创新了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媒介。

还是以三角形单元为例,一般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方法是让孩子用小棒围三角形,看看是否能围成,来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现在我们通过“恼人的铅笔游戏”这个数学游戏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尝试”中主动学习。做游戏的过程,是知识的探索过程,也是知识的巩固过程,更是知识被激活显现价值的过程。

四、从π空间站出发,让儿童走进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

巩:关于数学学习场地,你是怎么理解的?

丁:通常教室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场地,但是只有教室是不够的,学习环境与空间不能满足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不同的课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物质需求。因而,我们提出要拓展数学学习的场地。我认为数学也需要有实验室,数学也需要实践,所以在“长江”有一个纯粹的数学学习场所——π空间站,预示着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像π一样有无限的可能。

巩:是呀。室外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数学是大有作为的。能够具体谈谈你们的做法吗?

丁:我们把传统意义的课堂,拓展到π空间站,再扩大到整个校园里。在校园里我们设计了数学步道,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的布置。校园的角落会有一些二维码,扫一扫会有与当下环境密切相关的数学题目跳出,比如窨井盖的直径与面积,大屏幕的面积与价格,门厅里斜坡的角度怎样测量,整个学校的空间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事物。

巩:长江实验小学到处弥漫着数学的味道,到处充盈着数学的魅力。我想知道,π空间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π空间站像数学实验室、数学阅览室、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场所,是拓展性课程实施的场所,对吗?

丁:是的。π空间站目前有关数学的书籍共有3032册(数学绘本938册,数学研究636册,理论专著495册,国外教材155册,国内教材808册);数学益智玩具140多种,学生上课使用50多种;还有与课本配套的1~12册微课500余节;5台触摸式电脑、一台投影仪、40台ipad和苹果全景课堂技术软件等。数学课、数学拓展类课甚至是阅读课都可以搬到π空间站,是学生非常向往并且喜欢的一个学习场所。“长江”还是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小学数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单位。

五、从关注教学转变为更加关注学习

巩:在我看来,我们所谈到的上述转变,更多的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考量的:如何整合内容,如何转变学习,如何拓展场地。

据我所知,你的名师智慧空间站已经开展了3年“小学数学相异概念”的研究,也就是要看一看,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具备了哪些经验与知识。当然,这些经验与知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更有可能是正确与错误混杂的。

这是否表明,你已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了?

丁:是呀。近三年我和我的团队研究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相异概念以及转变,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个体,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也是独特的。比如,在表征某些概念的时候,有的学生长于圖像表征,有的喜欢语言表征。相异概念和学习风格的研究让我们更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展开教学。

巩:这个研究方向很有价值!也许低年级的学生还谈不上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高年级学生才逐渐形成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指向更高段的学生。

深入开展数学教学改革,关键是要从学生入手,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学生在接触新知识前,头脑中有哪些前概念(相异概念),会按照怎样的学习路径来探索这些知识,有哪些学习习惯,有怎样的学习风格,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探索与解决的问题。期待通过研究,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 310036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310006)

猜你喜欢

异化空间站分数
自制空间站模型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2024年将出现首家商业空间站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载入空间站之太空迷宫
在国际空间站上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