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灵魂”去教学

2017-09-05丁杭缨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张老师灵魂智慧

丁杭缨,女,1969年生。现任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

从教30年来,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轻负高质为目标,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扎实·自然·灵动·智慧”的课堂教学风格,还撰写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策略与实践》《感悟课堂》《思想可以多样但要有主心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蒙太奇”手法》《建构-解构-重构》等文章。2014年建立杭州长江实验小学“π”空间站及名师智慧空间站,确立了“小学生数学相异构想的诊断与转变研究”的研修主题,引领着教师、学生与数学相遇,与至简至洁的大真大美相遇!

谁都不会相信我的入行学科是体育,但是,一年的专职体育教师生涯,成就了自己日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超强的“掌控力”,因为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下,张扬着自身的活力,放飞着各自的心情,能驾驭课堂上学生的教师,不一定能驾驭操场上的孩子。为了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天性,关注他们喜欢什么,不愿意做什么,如何引导与把握“活性”状态下的学生。我的学科背景是复杂的,几乎涉猎了小学的所有学科,这不仅让我习惯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看数学,更能从全人的角度去体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我觉得,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是“杂家”,才能成就受孩子们欢迎的“专家”。

展開我的个人生活史画卷,总有几处独特的风景让人久久难忘,用教师专业发展的术语表达,这就是“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下面几个记录着我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中,展现了我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个人哲学积淀的转折点。

童年记忆中的张老师①

每当我上完公开课,看到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快乐时,常常会想起童年的我和童年时期的班主任——张化万老师。

童年的记忆中张老师十分“高大”,当然这并非指他的个子。依稀记得因为张老师的课上得精彩,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到学校大礼堂上两节令邻班同学十分羡慕的公开课。每当那时我就会变得非常兴奋,因为个子小坐在第一排,所以有机会让举起的小手不停地在张老师面前摇晃,两节课下来能赚到十颗以上的小红星,自豪的同时也为老师感到骄傲。

童年的记忆中张老师能说会“侃”,语文课上他总是“滔滔不绝”,仿佛所有的知识都是与生俱来的;谈话课时,他总能“天南地北”,什么问题都难不住他;班队课时他一定“循循善诱”,每一个同学都知道什么都逃不过张老师那双戴着眼镜的眼睛。所以,每一天张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是绝对的权威,是正义的化身。

童年的记忆中张老师最喜欢写“下水文”。为了开阔我们的写作思路,为了让我们体验到“用心”写作,为了让我们眼里黑白的作文变得五彩缤纷,张老师喜欢在辅导或点评作文前,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的作品——“下水文”,张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声音很好听,发音也很准,每当读到美妙之处,我就会偷偷去瞧张老师的脸,就像一朵盛开的桃花。

童年的记忆中张老师很有才华,同学们都说除了舞蹈张老师什么都会、无所不能。每次学校文艺演出,手风琴伴奏肯定非他莫属,他弹琴时的专注会让我们觉得他恨不得钻入琴里和音乐融在一起。

童年的记忆中张老师特别“偏爱”女生,除上课外只要女生嗲嗲地和张老师打招呼,老师都会回应一个桃花般的笑脸,为了多看这笑脸,女孩子们也总是喜欢围着张老师转。

童年记忆中的张老师真的蛮可爱的。

这是我儿时对老师的记忆,如此的鲜活与美好,张老师也许并未意识到,坐在教室中某一角落的一个大眼睛女孩在偷偷地欣赏着老师的一切,这种欣赏成为我对教师职业的最初形象记忆。这些记忆描述了女孩心目中好教师的特点:好教师应该是博学的,好教师应该是多才的,好教师应该是颇具爱心的,好教师应该让他的学生们感到与众不同的自豪。也许这些根植于我心灵的种子,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萌动、生长,成为我的职业追求与教学形象。

“魔鬼式”的训练

从教后的第二年,我开始担任了“主课”——数学课的教学。非常有幸的是,我成了区里的第一个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雅颖老师的徒弟。师傅对我要求极严,1987年的9月份是我终身难忘的,因为我接受了一个月“魔鬼式”训练的洗礼。当时我任教四年级的两个班数学,吴老师每天听我的课,课间十分钟她对我的课堂教学作麻雀式的解剖,我必须在十分钟内理解她的评判,了解自身教学的精彩与尴尬,并迅速修改教案,然后在第二节数学课中再次尝试。吴老师最擅长的是“一题多变”,她可以把一个例题在一节数学课中幻化出许多“变式题”。当时,我满脑子都是变化中的数学题,就是在回家的路上也不例外。吴老师给我的不仅是变通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执着,对教学的执着。

我真的很幸运,在成为教师后成长的关键时期,遇到了在专业成长中极为关键的人物,吴雅颖老师通过“实战”帮助我解读教材,这也许是现在许多年轻教师最匮乏的能力,因为没有经历过教学循环的教师,是无法整体把握教材的,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使得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不断反复研读教材,定位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技能的反复操练,使年轻教师在成长之处就有了规范的起点。“变式训练”正是我国数学教育奉献给世界数学教育的“瑰宝”,变式不仅可以从多元角度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强化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变通的本质。高强度的训练激发和维持了新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提升自我意识,积累了教学自信。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读过庄子的观点,“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就是说大智慧表现为一种广博与宽容,小智慧则是对于操作精细的追求。十多年前,我遇到了下城区另一位特级教师周建松,我才真正体会到教学与为人中的大智慧。与他的交谈总让你充满希望,乐观与豁达。记得我第一次异地借班上课就是跟随着周老师,我上课,他评课兼讲座,尽管大家说我的课不错,但是第一次借班上课一定有许多遗憾。在周老师的眼中,他首先放大了我的优点,让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坦然地分析教学的得失。对于成长中的我来说,来自专家的欣赏与肯定是何等重要,相信许多年轻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再次与周老师同行是去温州支教,怀有身孕的我经不住长途的颠簸,一路呕吐不止,甚至见了红,这下可急坏了他,对我的呵护与照顾自不必说,时至今日,他一见到我健康成长着的女儿,都会由衷地欢喜,否则他会深深地自责。每念及此,心中充满着感动。

宽容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习惯于批评他人的人,也在不断地苛求自己,“宽容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会宽容他人,也宽容自己” ,使自己获得友谊与交往的空间。师生之间更需要这种宽容,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度构成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当然,这种宽容决不是放任,它是以尊重为前提的责任。这种人生的智慧使教学与人合二为一,在课堂的不经意之处显露出来。

失败也美丽

我经历过的公开课不下数百场,令我耿耿于怀的不是满堂喝彩,却是发生在我教数学的第二年的一堂课。那一年,学校为了选拔区教坛新秀的人选,我执教了一堂一年级“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公开课。由于第一年成功的经历,我感觉到教数学挺简单的,就是一些数字的变化与问题的变化。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原本应该2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我花了整整40分钟,下课的铃声响了,课堂内的师生争论还在延续……因为孩子们无法说清楚“求两数之差,先把大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部分,去掉与小数一样多的部分,剩下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两数的差”。在我看来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是学生却始终无法正确表达,他们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算理,而算理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并要求人人过关。恼怒的我下课后余怒未消,当我宣泄完自己的情绪后,学生们都吓呆了。他们从未成为我宣泄情绪的对象。望着他们无辜却害怕的眼神,我的理智战胜了自己的情绪,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原来我用成人的思维替代了孩子的思维,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孩子的位置,我对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有什么困难缺乏关照,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直到今天我明白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小学教师首先应“童化自己的思维”,用孩子的思维去经历学习过程,然后再跃居于孩子思维之上,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第二件事是我对成长中的教师的认识。我把教师心目中“自我”与“学生”的比重比作长方形,以下三种状态分别代表新教师、适应期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学生观。

从那以后,我的心中开始真正有了学生,到了今天,学生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沉重,正如一首歌所唱:“我心中,你最重。”

年少时的轻狂与自负折射的却是深埋于心的教育信念,我怎么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技能与风采成为许多新教师的追求,课堂上意料之外的回答却在耳中回响,闪烁着教师智慧的精妙练习在下课铃声中无节制地演绎,师生的思维冲突在教师的胜利中宣告结束……教师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错误中从艰涩走向成熟。我用最痛的记忆感悟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那一颗颗曼妙、稚嫩的心灵。原来失败也如此美丽,它震慑人的灵魂,开启人的智慧,在恍然大悟中积淀了某种信念。

回归本色的震撼

1998年,我的发展进入迷茫时期,这时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浙江省“5522”名师名校长培训工程,全班的40位学员都是全省各地选拔的学科带头人。在两年的培训活动中,争论、交流成了我们相互了解的方式,教学实践成了我们张扬自身教学风格的最好平台,我们在实践中成为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在近10场教学展示与支教活动中,震撼我心灵的那场支教,远在甘肃的临洮县。那天这座宁静的小城沸腾了,因为我们的到来,学校放假一天,所有的教师参加培训。街上满是赶集的人群。我们二十几位前往支教的教师被整整齐齐地请到台上,接受了最隆重的欢迎。我们的教学却是在最本色的课堂中进行的。他们要求上课教师只能使用粉笔与黑板,因为全县唯一的多媒体在县中学。这对我们这些已习惯于经常“触电”的教师来说,就似乎在夜晚突然失去了光明一般的痛苦。我们努力经受着考验,回归到课堂的本色。我们不受课件的约束,调用自身所有的潜能,穿梭于课堂与学生的思维之间。当我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想法后,全场雷动的掌声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让我震撼的是本色课堂,这也许能引起人们对多媒体的教学价值的重新思考。任何外在的物质手段都无法替代课堂中的师生交往,因为生成性的课堂是灵动的,而物质媒体是程序化的,激动人心的课堂是互动的,而媒体展示是单向的。不受外物制约的心灵更能发挥其潜能,遭遇激情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

其实,在我所参加的各种培训活动中,许多培训让我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技能,而这一次的省级培训让我学会了思考。感谢上天,让我的一生多了两位亦师亦友的重要人物:浙江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吴卫东博士,斯老师陪我磨课陪我参赛,吴老师博士论文中的案例是以我的成长为研究对象,在十多年亲如姐妹般的交往中,我仿佛有一种凤凰涅槃般重生的感覺。思维一旦被开启,智慧就会喷涌而出,我不仅学会关注专家、学者的观点,还习惯于分析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观点。

用“灵魂”去教学

“我听说,歌唱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用声音歌唱,第二境界是用感情歌唱,最高境界是用灵魂歌唱。我想教学也是这样吧,用知识教、用智慧教、用灵魂教!”

这是又一次去温州支教的路上,我和吴卫东老师说的一番话。在经历过无数次技能的锤炼之后,教学自信引领我攀登更高的职业境界。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用武功境界来隐喻教学,追求无招胜有招的教学。对教学作艺术的诠释,也许体现的是我对自身教学形象的刻画或期许。

(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张老师灵魂智慧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灵魂树 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