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段“自学引导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7-09-05傅越民孔忠伟
傅越民 孔忠伟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开展研究,通过设计预习单,在教学关键处引导学生、有效引导总结等策略,提升高学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自学引导式;自主学习;小学高学段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31-02
教学研究往往重“教法”轻“学法”,事实上,教师不能只限于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自学引导式”课堂教学主要指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诱其学会,令其会学,使其爱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从课前预习、检查交流、巩固训练等方面开展具体的实践与研究,给出高学段“自学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再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设计预习单,促使学生自学
预习单是从教材和学生的角度去设计的,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预习单的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1)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圈一圈;联系已知和未知,想一想。(2)抓住重点:通过预习,思考知识的重点是什么,怎样理解重点。(3)刨根问底:遇到疑难时,看书本、问家长、与同学交流,试着突破难点。(4)回顾反思:回顾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知识的,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在课上解决。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前,给出预习单:
1.阅读课本,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线画出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2.按课本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把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写下来。
3.试着回答课本上的问题,不会就标上问号。
4.课本的“做一做”你会吗?请试着做一做。
5.再一次看课本, 说说这节内容的重点,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记录下来。
课堂上的检查反馈表明:学生的预习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层次,需要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学习单。
二、关键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关键处引导是指,教师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质疑问难、讨论与交流,并养成敢问和会问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引入阶段,可以先出示一道题:小明用1.2元钱买3支铅笔,每支多少元?先口答,再列竖式验证。
学生很快就能完成这道题。
再出示第二题:小明用1.2元錢买铅笔,每支0.4元,能买几支?
对于这道题,学生口答都没问题,但大多数学生列竖式计算时却错漏百出,比较典型的是:
在这里,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口答结果和竖式验证之间的区别,学生十分疑惑,于是仔细检查竖式,可还是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弄清事情的真相。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总结其中的规律。最后,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是引导学生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小结,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三、有效引导总结,提供自学方法
有效引导总结指,在新课结束后,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帮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首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分层作业,可以是一些菜单式的作业:一类题型是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另一类题型是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应用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次,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设计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性的作业,通过剪一剪、画一画、走一走、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
例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和复习”后,可设计课后作业:
每人准备一只杯子,装部分水(没有装满),假设杯子里的水重180克。读了这句话,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根据选择的问题,怎样收集信息?最后,请完成表格(问题与条件部分):
这样的设计,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既把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又能够让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条件,更好地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从而揭示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查漏补缺,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