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贫困视角下我国低保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2017-09-04段旭柯

商情 2017年28期
关键词:反贫困

【摘要】在近年来反贫困的大背景下,本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与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极具相似性的日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在反贫困进程中真正发挥“兜底”作用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反贫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制度

一、我国低保研究的现状

自1993年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在上海市试点,中国低保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到完善的快速的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是,不可否认,我国低保制度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与漏洞。

(一)低保标准的设定

潘敏,王磊(2015)对全国31个省2006—2012年城市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进行了因子分析,发现城市低保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两者并不是正相关关系。现如今,在我国反贫困的大背景下,需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使救助资源向贫困群众转移,使低保从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升级。另外,我国各省份农村低保财政投入不足,低保水平普遍偏低,致使农村低保水平与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边恕(2014)建立ELES模型对城市低保标准的理论值进行测算,提出构建多层次的低保制度的建议。江华,杨雪(2014)将需求层次模型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相结合,评估农村现行低保线。

(二)低保瞄准机制

为了使低保保障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必须采用科学可靠地计量方法来确定保障对象。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在确定低保保障对象时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刘凤芹,徐月宾(2016)建议:丰富现有低保制度的目标群体,区分贫困类型;采用家计调查与社区瞄准相混合的瞄准机制;韦璞(2013)研究认为,村庄的外出人口占比、村庄内部团结程度、村庄商业化程度这三个变量显著影响不同村庄低保瞄准机制的准确程度。但村庄人均收入、村内人员间贫富差距没有对其产生显著性影响。李振刚(2016)提出,以身份类别作为重心的目标定位机制是农村低保制度的最佳选择。李春根,应丽(2014)提出,以指标代理法来认定低保对象。向阳生(2013)认为扶贫与农村低保应该相互配合,然而由于贫困人口的划分比较困难,目前两项制度并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三)福利依赖问题

刘璐婵,林闽钢(2015)认为,由于低保的制度问题,在城市低保中,有一部分低保户救助项目叠加以至于不愿退保,有的低保户受助时间较长,还有一些不愿意就业,从而低保制度助长懒惰行为。郭立强,徐丽敏(2016)认为,在破解福利依赖的理念的转向上,要实现从以管理为主的外部控制型向以教育为主的内部转换型的转变;推动在规范性学习、政府扶持岗位、服务救助实施以及社区学校和传统文化训练班等资源中增加有关公民意识、工作伦理内容的知识和训练,寻求福利依赖的破解之道。徐丽敏(2014)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以下三点:(1)提供工作岗位,促进低保人群顺利就业。(2)设立低保专项救助资金,优化救助项目标准。(3)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弱势群体服务救助意识。张浩淼(2014)认为,“救助导致福利依赖问题,就业能够避免福利依赖”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不能片面理解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另外,很多学者提倡负所得税制,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给予的补助越来越少,这实际上是政府利用税收手段给低收入水平家庭的补贴。

(四)城乡一体化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特殊性,城乡低保在立法、管理体制以及筹集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我国低保制度统筹发展的进程。黄玉君,吕博,邓大松(2015)指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完善低保立法制度、统一管理体制、规范财政投入、建立起统一的低保水平调整机制等。汪婷,曹艳春(2014)认为,和城市低保相比,农村低保相对水平更高而绝对水平较低。王争亚,吕学静(2014)指出,城乡二元化、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这是我国发展的特有模式,是我国低保一体化进程必经的三个阶段。

二、日本低保研究的现状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时间短,体制不够健全。虽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而国外一般都是城乡一体化模式,但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些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日本是低保制度建立比较早的国家,汲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目前低保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都相对比较完善,并且日本是东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人文、经济以及社会背景相近,所以,日本最低生活保障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邢文柱(2011)考察了日本低保制度后指出,构筑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1)推进低保法制化进程;(2)提高救助标准;(3)加强监管、服务,进一步强化低保能进能退机制。吴兴国,丁国峰(2010)认为,日本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对我国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丁国峰,赵新龙,王祥军(2010)认为,日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产生时间早,政府积累了大量的执法经验。

三、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发展,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本文整理了近四年来我国学术界针对低保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相关文献,以及日本关于低保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低保制度的发展、低保标准、低保瞄准机制、福利依赖、城乡一体化以及低保的退出机制几个方面对我国低保制度进行总结分析,并进一步对日本低保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寻求一些新想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边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层次量化与调整机制研究[J].人口與发展,2014(3)

[2]江华,杨雪.农村低保线评估[J].人口与发展,2014(1)

[3]李春根,应丽.指标代理法:农村低保对象瞄准新机制[J].社会保障研究,2014(1)

[4]董武全.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12)

[5]黄玉君,吕博,邓大松.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5(6)

作者简介:

段旭柯(1990.9-),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贫困
国际反贫困经验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启示
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与治理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治理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问题思考
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反贫困研究
阿玛蒂亚?森能力思想启示下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优化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反贫困的三大新趋势
民族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反贫困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