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音技法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

2017-09-04王静刘思玥

商情 2017年28期
关键词:扬琴

王静+刘思玥

【摘要】扬琴是一种击弦乐器,有着音域宽广、音色明亮的特点,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扬琴独奏在表现力方面,还是有不够理想之处。郑宝恒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创除了滑抹音技法,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本文就滑抹音技法的几种演奏技巧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了滑抹音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演奏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与所帮助。

【关键词】扬琴;东北扬琴流派;滑抹音技法

扬琴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四百余年,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所以又称“洋琴”。明末,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数代音乐人士的耕耘,扬琴从一件西洋乐器逐渐演变成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之一,以清脆悦耳的音色和优美动听的旋律赢得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它不仅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同时还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不同地区环境、人文色彩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扬琴流派。如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流派。其中东北扬琴流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滑音的运用。

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以曲为美,曲直相兼”,注重乐曲的线条感,注重余音绕梁的效果。由于扬琴击奏的特点,使其音色具有了很好的颗粒性,但同时却弱化了线性美的表现力度,如果想在演奏中体现这种美感,首先要把余音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利用,使扬琴中的余音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变得更为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滑抹音技法的出现正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产物。

一、滑音技法的演奏

(一)滑抹音的由来

滑抹音是针对扬琴余音的运用和处理,来弥补扬琴善于直线表达的特性而出现的,它很好的借鉴了古筝、琵琶、古琴中的推、拉、抹、滑等技法,从而形成了更贴近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的极富中国扬琴特色的演奏技巧。滑抹音的产生是通过特制的金属指套在琴弦上的滑动,改变琴弦的长度和振动频率,进而改变音高,使其余音由直线变为曲线,使传统扬琴的演奏更富有民族韵味,成为独具特色的音腔型技法之一。使扬琴在表现一些作品时,能够模仿姊妹乐器演奏出优美婉转韵味浓郁的音色。滑抹音还可以模拟鸟鸣、风呼海啸等特技效果,增强了扬琴演奏中的感染力,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

(二)滑音的演奏

1.指套(如图)

滑音指套是用金属制造出来的形状如同戒指一样的指环,作为演奏的辅助工具,演奏时要将滑音指套戴在左手的中指或无名指的第一关节处,右手击弦后或在击弦的同时,左手佩戴滑音指套紧贴琴弦进行左右滑动。指套的佩戴要根据自己手指的具体尺寸进行调整,以保证在演奏中的稳定。挑选指套注意不宜过厚、过沉,标准大小的滑音指套在某些乐曲中可以直接佩戴演奏,过大的指套在演奏时会碰到其他琴弦产生杂音。

2.受力点

指套必须紧压在琴弦上,与手掌齐平放置在同一水平面,手腕不要上翘或下压。演奏时指套要与琴弦平行一致均匀滑抹,只有受力均匀才能使滑出来的音色委婉圆润。

3.位置

滑音指套一般由滚珠左侧开始滑,因为滚珠左侧不在乐音的震动范围内,此处起滑较少会产生杂音,滑音结束后仍然要划过滚珠左侧后再离弦,以最大限度保证滑音的音色纯净。那么在演奏下滑音时,碰触琴弦一定要迅速、准确,以避免杂音的产生,甚至可以用手掌作为支点,以方便指套的下落。滑抹音的演奏一般由右手击弦,左手佩戴指套进行滑抹,这是由于乐器的结构造成的,因为扬琴琴码右侧多为噪音。如图:

4.音准

演奏滑抹音时音准、位置、力度和速度都很关键,音色优美的滑抹音可以在演奏中产生独具特色的音响效果,要找适当的练习曲反复的练习可较熟练的掌握。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必要时可以在琴弦处做记号,以保证演出效果。

二、滑音技法的种类及在乐曲中的运用

乐器演奏中的一切技巧都是为音乐服务的,滑音也不例外,乐曲中增加了滑音技法不仅增强了音乐的柔和感,更加凸显了中国艺术“以曲为美”的审美意识,并突出了扬琴余音控制的重要性。滑音技法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种:

(一)上滑音

用右琴竹击弦后,左手戴滑音指套,按照乐谱所示顺势向上滑至指定音高。(注:由滚珠后往前滑,避免出现杂音)谱例:

(二)下滑音

用右琴竹击弦后,左手戴滑音指套,按照乐谱指定音高顺势向下滑至主音。(注:指套超过滚珠才能离开琴弦,避免出现杂音和产生音高变化)谱例:

扬琴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根据古曲改编而来的名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湖泊波光粼粼、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漂流的優美景象。全曲分为引子-主题-慢板-快板四部分,滑音主要运用在慢板。慢板部分是《渔舟唱晚》的抒情乐段,其中大量的运用了滑抹音技法,烘托德整个中段旋律更加优美婉转。由于该乐曲中1=D的6音和5音的在扬琴高音区琴码的右侧,因此在演奏前,需要将高音区左侧的1=D的b6、b5调整为6和5的音高,才能比较方便的演奏滑抹音。谱例:1=D。

演奏时先将左手滑音指套放在滚珠左侧,右手敲击调整好的6音,左手向右移动至i音,并保持该音音高指套不离弦,右手再次敲击琴弦,左手回滑至6音,完成两拍的演奏。演奏时注意左手大拇指扣紧无名指握稳指套,用力压紧琴弦,右手敲击完主音后,根据节奏,保持均匀的速度向左或向右滑动。滑动过程中,指套与琴弦一定要贴合紧密以保证音色的纯净。慢板的优美惬意与快板的欢快明朗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滑抹音的特性在这首乐曲的优美基调中得到充分展示,旋律间互相烘托、相得益彰。

(三)回滑音:

用琴竹击弦后,左手戴金属指套,按照乐谱指定音高,由低向高或由高向低来回滑抹。

东北扬琴代表曲目《苏武牧羊》是由项祖华教授改编的扬琴独奏曲,运用了东北扬琴的各种传统技法,表现了苏武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慢板部分是这首乐曲学习的重点,不仅运用到了滑抹音,还加入了吟音和泛音等技法,修饰了大量的单音和轮音,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音乐深沉、凄凉,表现了苏武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绪。慢板开始时的轮音弱起不要过于密集,以此来突出大漠荒凉的景象。演奏泛音时,由于中指佩戴滑音指套,所以用无名指来点击泛音。而吟音的演奏只需小幅度压揉,突出委婉悲戚的韵味。该曲就运用到了回滑音,谱例:1=G。endprint

第一拍出现的就是回滑音。首先用右竹弹奏G调4音,然后根据附点音符的节奏由4音滑向5音后,再由5音回滑至4音。这一小节要由弱渐强,循序渐进,注意节奏要沉稳、准确,滑音时幅度不易过大,该乐段滑音的运用使慢板部分增添了古朴悲凉的韵味,表现了苏武被囚禁多年但仍然威武不屈的性格。快板部分慢起渐快的处理表现了苏武回归时的一种压抑不住的欢乐,上下滑颤的跳跃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内心的澎湃使全曲在此刻达到高潮。前后两个部分的不同演奏技法的运用相互对比、互相承托,使全曲旋律的发展得以延绵,惟妙惟肖的表达了苏武在逆境中的悲壮情感和不屈的高尚情操。

(四)摇拨滑音

演奏搖拨滑音时右手需要使用拨片,配合左手的滑音指套演奏长音。在演奏摇拨滑音时,用右手大指和食指捏住拨片,在琴弦上连续摇拨,发出密集的音响,左手戴指套滑抹琴弦,奏出模拟风雪声的音响效果。取材自中国传统名著《水浒传》的扬琴曲《林冲夜奔》是由项祖华教授以昆曲的元素为基本素材改编创作而成。乐曲以《新水令》、《雁儿落》等昆曲曲牌做依托,采用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曲式结构,把扬琴之件外来乐器民族化的进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曲分为引子-慢板-夜奔-风雪-上山五部分,描写林冲在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悲壮豪迈的情景。在风雪部分中,运用了摇拨滑音这一特殊滑音技法。谱例:1=C。

风雪部分深刻明了的描绘了林冲在漫天飞雪寒风怒号的夜晚奔走的情景,体现了此时主人公愤慨的心情,使林冲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扣人心弦。演奏时左手用指套滑音右手用拨片摇拨,双手相互配合。摇拨也可以使用不协和和弦,模仿风雪呼啸的声音。此处用摇拨是因为这一技法可以使音乐色彩和力度更强烈,可以更好的烘托出林冲在夜奔所受的艰难险阻,给乐曲增添了很强的感情色彩。演奏时右手肘依托在琴面上,手腕均匀密集地摇动,根据演奏者对风雪声的模拟,由弱渐强、由慢到快进行演奏,左右手相互配合,力度和速度不断加强、加快,衔接着前面的风雪漫天的感觉,把这种情形推向极致。

(五)综合运用

《竹林涌翠》是项祖华先生根据云南本土音乐元素创作出的扬琴曲目。这首乐曲以傣族音乐元素为基础,描绘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乐曲以幽深、自由的引子开头,音色清亮,富余美感。主题运用滑音技法的优美柔情的慢板部分,将傣族音乐委婉柔美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谱例:

这里滑抹音的使用主要是模仿葫芦丝的音色,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滑抹音时注重音准及音色的细腻,使旋律清新优雅、委婉动人,表现出傣族舞蹈的清幽淡雅,竹林风情的幽美和挺拔。慢板的柔美与快板的青春活力使整首乐曲一静一动、动静结合,音乐的“美”在不经意间便悄然展现。

三、变音槽对滑音演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乐器性质、配件、体积等等的要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乐器的改良对其表现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扬琴艺术家们对技法的提高和创新,扬琴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明清时期主要以蝴蝶形为主,体积小,音域窄,只作为一件伴奏乐器出现在说唱音乐中。扬琴四大流派的出现,使这门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改革后的401、402型扬琴不仅体积得到扩大,还增设了滚珠、变音槽等配件,但近年来变音槽的改良反而阻碍了滑音技法的演奏,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使用的变音槽,它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如图:这是402型扬琴比较早期的变音槽,形状像一个小推车,上文曾提到,演奏滑音时,应从滚珠左侧起滑,因为不在琴弦乐音的震动范围内,可以避免杂音的出现,而这种变音槽勉强可以通过调节滚珠的位置来增加滚珠左侧的弦长,基本不影响滑音的演奏。

(二)如图:这是改良以后的一种变音槽,和之前相比形状相同,缩短了变音槽的长度,在滚珠下方有一个凹槽用来固定滚珠,这种变音槽虽然可以维持扬琴音准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缩短了滚珠与变音槽左侧的距离。滑音指套无法摆放在该有的位置,因而对演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如图:这最新改良的新型变音槽,与之前的变音槽相对比外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长长的小推车形状变成了三角形,滚珠不再暴露在变音槽外,而是镶嵌在变音槽的内部。这种三角形的变音槽也有利于固定滚珠,进而提升扬琴音准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变音槽由于滚珠镶嵌在内部,基本无法演奏滑音。

(四)如图:自从李玲玲教授的“蝶梦”扬琴问世以来,大家发现变音槽其实是可以取消的,现在有少数乐器厂家就根据演奏者的需要选择了不使用变音槽。我们认为拆除变音槽有以下几点益处:1.能够更好更方便的使用滑音指套,避免杂音的出现。

2.拆除了变音槽,使每组琴弦都在同一水平面,减少滑音指套与其他变音槽的碰撞,使声音更加干净、清晰。3.减少了配件的使用,也最大程度的杜绝了杂音。4.为解决圆形滚珠的稳定性现在出现了三角形滚珠,这些细微的改变都有助于我们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又加强了音准的稳定是一种比较值得提倡的改良。

四、结语

扬琴,作为一件优秀的民族乐器,对其余音的利用和控制也同样有着审美的需求。相比较于西方来说,中国传统审美更注重线性美,而这一审美意识也同时影响了中国乐器的演奏,郑宝恒先生创造的“滑抹音”演奏技法就比较符合中国音乐的传统审美需求。对于这些技巧,许多人都从不同方面给予了肯定,并在创作新的乐曲时也会运用这些技法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扬琴滑音技法的创新使扬琴的余音处理更为丰富,能更好的满足乐曲对音乐旋律性的需求,可以更好的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也推动着乐器和演奏工具的改革。滑音指套的使用,对扬琴的余音进行了很好的利用和美化,使得原来极强颗粒性的音质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变换的空间,为改变扬琴的音色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乐曲的变化更加富有诗意,曲调的发展也更加优美。滑音技法的运用充分的开发利用了余音,在演奏中可以让声音和乐曲的意境完美结合,更好的发挥扬琴音色的多样性,以此来完成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而更好的对这些传统的技艺进行传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鸿.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D].中国音乐学院,2014

[2]徐艺芳.论扬琴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3

[3]黄河.张志宇.从扬琴的创作来看扬琴艺术的发展,民族器乐文集[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11

[4]胡胤哲.浅析郑宝恒对扬琴形制与技法的改革与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1

[5]魏敏.浅谈扬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6]刘杨.关于扬琴演奏艺术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7]郜鹏.王朝刚.郑培东.郑宝恒扬琴改革与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8]赵艳芳.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要求[J].中国音乐,2002,03

[9]项祖华.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中国音乐,2001,04

[10]谢玉虹.研读郑宝恒的扬琴曲《苏武》[N].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

[11]《继承.借鉴.创新——浅析郑宝恒教授的大扬琴艺术》[N].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

[12]刘月宁.扬琴演奏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7

[13]张翠兰.扬琴演奏中的音色[N].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

[14]郑宝恒.扬琴演奏技法中的滑抹音[J].人民音乐,1982endprint

猜你喜欢

扬琴
评述扬琴在中国的流变
浅谈当代扬琴艺术的发展概况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浅析杨琴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扬琴演奏基础教学法研究
古老的世界性乐器之花绽放于今日中国之大地
402型变音扬琴的音位排列特点及应用价值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