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主体性角度论GDP主义

2017-09-04周娱

商情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主体性劳动者

周娱

【摘要】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学领域流行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观点,在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的过程中,我国产生了GDP主义。GDP主义者把生产力发展等同于GDP增长,以GDP为主要经济指标来衡量我国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劳动价值论,进而忽视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寻经济总量的上涨,而不注意经济质量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素质技能难以发挥和增强,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得不到保障。GDP主义渗透于我国经济体制、制度、结构等各个层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其积极进行反思,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GDP主义;主体性;劳动者

GDP主义就是指片面认为发展经济就是增加GDP的一种主义。GDP主义者将发展生产力等同于增长GDP,进而又把GDP增长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标志,并把GDP增长与否说成检验是否社会主义的标志。行政集权体制采用了GDP主义,任意采用各种手段来增长GDP,不仅严重的制约了我國经济的发展,还制约了政治、文化的进步,导致了我国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环境破坏、资源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使广大中国劳动者的权利与利益得不到明确与保证。

一、GDP主义在中国的源与流

GDP主义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经济学体系,而只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转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式、模型及数据来表达经济关系与经济利益的,并把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说成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以此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与利益。

GDP主义者将西方政治经济学中存在的GDP概念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并将其称为“客观规律”,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提高GDP。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经济的确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行政集权体制,不得不转而西方国家学习其经济思想,而GDP主义就是我国在经济领域“西学为用”的结果与表现。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并且不断出台了各项政策来刺激GDP的增长,不仅以GDP作为主要指标来考核官员的政绩,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短视的行为,比如以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以巨大的财政补贴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等等。GDP主义愈演愈烈。直至近几年,由于GDP主义对经济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一系列危害渐渐暴露出来,人们才开始反省这种主义的不合理性。

二、GDP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GDP主义带来的积极影响

GDP主义在中国出现以来,在一定的时期内,的确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GDP主义的指导之下,我国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济增长速率加快,经济规模扩大,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局面,还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各项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快速的上升。具体表现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完善,各种生产技术也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中国也逐渐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GDP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

然而,这种积极的影响是有限且短暂的。在这欣欣向荣的繁华表象背后,我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GDP主义的主导之下,伴随经济高速发展而行的,是贫富差距的严峻分化,是物价房价的持续高涨,是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是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下降,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严重分化

GDP主义者主张私有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种制度之下,虽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升,但是这种个体小农经济并不适合农村以及农民的长远发展,久而久之,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就会流出,进而就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群——农民工,于是在GDP主义催化之下,农村剩余的的劳动力便转化为廉价的劳动力,GDP主义者以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将中国打造为一个供应低端制造品的“世界工厂”,只追求GDP数字上的增长,却不注意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导致我国经济的区域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等的不合理。

2.物价房价飞速上涨,实体经济疲软

在中国,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一方面是政府财政的巨大补贴,而另一方面就是用巨额贷款来拉动地价与房价。在GDP主义的主导之下,房地产行业成了各级政府政绩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之下,房地产被拿来当做一项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地方政府依托“土地财政”来实现财政收入,以期拉动当地GDP增长,于是不断抬高地价,进而导致房价上涨。此外,由于社会上大部分资金都流入房地产行业,导致其他实体领域生存艰难,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经济缺少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不振,经济结构畸形,我国经济存在巨大的潜在危机。

3.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由于GDP这一指标并未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破坏代价,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以及投资者大肆浪费资源,任意破坏环境,竭泽而渔,只为了实现GDP数字上的上涨,为了追求一时的政绩与利益,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生存条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降低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三、从主体性角度论GDP主义的不可行性

(一)在经济领域实行拿来主义的不合理

GDP主义之所以会给我国经济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考虑国度性,简单的片面的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截取部分思想来指导我国经济运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西方资本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哲学观、社会观以及具体的经济观、政治观、文化观是统一的,相互之间是存在严密的内在逻辑的。而GDP主义,按其所需,将资本主义切割开来,取一块弃一块,为了维护行政集权的统治地位,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只取其经济思想和经济观,却没有相应的政治制度的文化观念来保证其经济思想的实行。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色彩的国家,通过仅仅片面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思想是不合理的。endprint

(二)中国劳动者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实现

GDP主义的核心在于将生产力的发展等同于GDP的上升。然而,事实上,GDP并不等同于生产力。生产力是指能够创造价值的能力,而能真正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者的劳动,因而更确切的来讲,生产力在根本上是指劳动生产力,而不是货币生产力或物质生产力。所以要想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以提供生产力的劳动者为主体,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来增强和发挥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這才是生产力水平上升的根本途径。然而在GDP主义维护的只是行政集权的统治以及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劳动者的地位与权利得不根本保障,这就使得生产力水平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我国经济不得不进入改革的阵痛期。

四、基于GDP主义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思考

(一)以国度性为前提认识经济矛盾

政策的科学性首先要以现实为基础。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所以就经济环境来讲,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思想时,应当首先充分认识我国的经济矛盾,不能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同时,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借鉴,主要应该借鉴的是其研究方法,而非经济思想。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其总量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来对我国经济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经济现状的异同以及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调节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解决经济矛盾,来启发我国的经济建设。因此,在经济领域的“西学为用”务必要以明确国度性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借鉴,要坚持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照搬应用的原则。

(二)明确劳动者在中国的主体地位

政府不仅要弱化GDP主义,而且要通过弱化GDP主义来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观。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追求经济在总量上的增长,更要注重经济在质量上的提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就在于要保证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尽可能的分配给大多数劳动者,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分享,而不是把广大劳动者排除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之外。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劳动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政府要加快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建设,而不仅仅只是加大在这些民生领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更要考虑如何实现这种巨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性或者说如何实现公共财政的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刘永佶.中国政治经济学:主体 主义 主体 主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郑永年.GDP忧思录[J].北京:中国企业家,2010(17)

[3]秦朔.告别GDP崇拜——中国发展的一种解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性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致敬最美劳动者
劳动者获赠新年“笑脸”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