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位

2017-09-04杭富艳

祖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历史

杭富艳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会议、调研、座谈时频繁提及这一话题,从中央到地方,更是接连出台相关政策,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越来越舒适的政策环境。博物馆作为民族厚重历史的现实载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看待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位,更好地发挥其在承载历史、以史为鉴、传播文明、教育风化中的作用,很值得深入的探讨。

一、当前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谈到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仅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文物保护的指示批示达16次之多。2016年4月,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随后,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作出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这就要求作为文物收藏展示载体的博物馆进一步认清形势,更好地发挥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发展需政府之手有更多作为。一个个文物展示在博物馆的展厅,它们的背后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然而近年来,在各地城市化、工业化浪潮中,许多珍贵的文物遗产遭到破坏,不少历经千百年的古迹和遗存一再被伤损,甚至毁于朝夕。在此背景下,推动文物保护取得实效,亟待各级政府遵循科学发展观,主动担当,更有作为。据2011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万多处,其中17.77%的保存状况较差,8.43%的保存状况差,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消失。①近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结束,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国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截至2016年10月31日,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套。其中,按照普查统一标准登录文物完整信息的为26610907件/套(实际数量64073178件),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纸质历史档案(注1)81544000卷/件。可以说,这一次普查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那么下一步,这些可移动文物如何进一步研究、收藏、展示,是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面临的新问题。《博物馆条例》自2015年3月20日实施,博物馆发展迎来了新的一页。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出台加强文物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强博物馆建设的意见、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之手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民族的历史,寻根之路净化心灵。更多的博物馆在政策的扶持下,不断提升定位、扩展功能,高端论坛专家云集,民生活动搞得绘声绘色,博物馆发展形势喜人。

博物馆体系逐渐形成,下一步的发展面临新形势。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带动了博物馆的多样化,目前我国的博物馆类型,除传统的综合、历史、艺术等类型外,逐渐转向涵盖科技、自然、民族、民俗、生态、遗址等各个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类型以及各行各业的专题博物馆,呈现出博物馆社会化、专题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②博物馆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政府在行政区划内进行了博物馆体系建设,自上而下有国家博物馆、省博物馆、地市博物馆、县区博物馆,这些国有的区划博物馆上下自成体系,但是往来很少,各自在区域内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各类非国有的专题博物馆,更是如一盘散沙,毫无体系可言,他们之间多是自发的交流与探讨,大多是互学互鉴,并没有形成合力。值得一提的是,从地方而言,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博物馆在政府干预下逐渐形成真正的体系,国有的、非国有的,综合的、专题的,各类博物馆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共同的价值。这就不得不提到智能博物馆体系建设,物联网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将物理设备和信息传送分开的传统思维,实现了物与物的交流。物联网也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的应用被迅速地推广,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③物联网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智能博物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势头是未来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二、博物馆功能定位的新特点

前文分析了当前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新的时代形势,在此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必须灵活应变。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从实博物馆研究的专家,都需要进一步关注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收藏展示、宣传教育、推广普及、公共服务、受众互动参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而不断调整对博物馆使命、定位、宗旨和服务的重新界定。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其对历史研究、文明传承、民族向心力、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博物馆具备其他行业所没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把走进博物馆的个体用文物和历史连接起来,他们共同感受到过去那个时空发生的故事、延续至今的文脉,让他们在思想上、心灵上与历史对话,从而产生碰撞与共鸣,为一个民族拥有的辉煌過去感到无比自豪,为一个民族灿烂的明天感到信心满满,这才是博物馆高端定位的要义所在。博物馆囊括了所在地、所属地区和国家乃至国际的藏品,为独特而多样的文化提供了存在的意义和环境,使之具有了延续性。因此,博物馆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当前现实所需。④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城市博物馆不仅集中展示了该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成为城市历史变迁的缩影和知识文化的殿堂,还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担当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推陈出新,调整自己的功能定位,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进而实现文化共享。⑤endprint

(一)收藏与展示

收藏与展示是博物馆最基本的两项功能。在当前博物馆发展的新形势下,收藏与展示都经历着一场消无声息的变革。在国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物品中,涉及的学科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古生物学等等,藏品展示的是人类的进化、历史的演变、生态气候的变化等多方面。在国内,博物馆走的是端庄厚重的路线,它不同于国外的自然博物馆对天文地理、宇宙洪荒进行探索展示,国内的博物馆更多的展示了历史的演变和文脉的传承。不过今天的博物馆收藏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专题博物馆多半因势而建,在田野勘探、考古发掘的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性发掘,进而在时机成熟时就地建造一座专题博物馆。这在过去人力物力财力达不到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专题博物馆的建立,从收藏文物而言是极其宝贵的,他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保护文物。当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刚刚落下帷幕,很多博物馆在收藏这一历史性普查成果上跃跃欲试,而收藏的技术层面不可忽视,保存与修复对任何博物馆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更需要不断提高藏品保存能力,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珍藏好。

前些年,博物馆基本上还是历史和文物的“看门者”,大量的藏品沉睡在博物馆的库房。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现如今,开放、展示博物馆藏品是当下非常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意义不亚于收藏与研究。很多博物馆把组织展览展示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每年研究制定展览展示计划,不断丰富和提高策展内容和水平,一件件精美的器物又一次绽放光彩,承载着新的时代意义重登历史舞台。这些器物真正活起来,在于研究者与受众以文物为媒介,共同感受了文物背后蕴藏的故事,真正打动人心的并非这些不能动的文物,而是历史与故事。博物馆以此为目的来进行文物和藏品的收集、保存、诠释和研究。很多博物馆限于展览条件,探索了新的途径,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数字博物馆和网络展览研究,更有的开放库房参观日,没有精心的策划展览,只是让群众走进库房,探究文物本身,效果更为明显。

(二)宣传与教育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历史和文明的宣传员。放眼世界,文物的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树立文化大国形象的重要媒介;就国内而言,地方博物馆的交流也逐渐成为重要内容,这就引出了博物馆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宣传、交流。展览展示的目的在于宣传和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一个地方的发展,从而教育更多的人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博物馆在教育公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是现代博物馆的拓展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通过展品和展示,让人们对文化、对历史有更深刻、宽广义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探索宣传教育新主题的过程中,博物馆打破了开门办馆的局限性,不断创新思想和理念,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视野下,展现了更为广阔的魅力。现如今,流动博物馆成为很多传统博物馆的常态服务模式。所谓流动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让文物走出博物馆,走进社区、学校、军营等,变开门办馆为上门服务,把文物和展品带到群众身边。当然这类流动博物馆效果好,却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文物安全等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就一个地方而言,历史与传承让群众更加具有归属感,这一点要从娃娃抓起。博物馆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宣传教育功能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主动寻求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让这一地方的孩子起码能熟知和了解生他养他的这方水土的文脉传承。很多高中毕业的孩子,在经历了多年的博物馆校外实践活动后,化身历史的宣传员,带着家乡的历史走进大学,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互相交流碰撞,产生了博物馆教育功能以外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研究与传承

前文提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才是让人们产生共鸣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些故事是如何透过一个简单的器物展现给观众的呢?这就离不开博物馆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研究。对于文物的研究才是解开历史迷题的重要课题,一个寻常的百姓用具,承载着的是一个时代的风土民情。对于藏品的研究与探索是挖掘一个博物馆厚重文化承载的关键任务。在这一点上,博物馆认识的很清晰,在进行自身专家队伍建设的同时,博物馆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与高校、考古所等彼此间互利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应涉及更长远的合作,在培训、展出、保护和研究等诸多方面互惠互利。从国家对外合作交流的角度讲,要进一步有利于增进对合作国的文化、历史、语言等方面的了解,深入讨论与合作,通过合作研究推动更广阔的文明认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习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传承,是博物馆最为深层的责任担当和时代命题。

三、几点思考

认识和了解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位,对于做好博物馆工作意义重大。在本文探讨的新形势下的愈来愈凸显的三个功能定位中,有以下几点浅薄思考引以为戒。

(一)展览展示愈演愈烈,忽视了收藏。很多博物馆致力于策划各类高规格的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交流活动,片面追求宣传和影响力,而忽视了文物收藏的重要意义。

(二)地方博物馆研究力量薄弱,科研人才出现断层。很多地方博物馆守着众多的文物资源,却没有相对应的科研力量来深入研究,考古学等学科在时代大潮中越来越弱小,老一辈文物修复、研究专家后继乏力。

(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台上唱的响亮,台下观众寥寥。各级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文物工作者、博物馆从业人员主动融入到历史的责任与担当中,信心满满。然而,很多地方博物馆每天的参观者并不多,受众没有对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产生应有的共鸣。

注釋:

①强勇、潘强:《新华时评:保护文物需政府之手有更多作为》,2017年4月13日。

②单霁翔:《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博物馆体系》,《中国博物馆》,2014年第02期。

③王如梅:《智能博物馆体系》,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

④埃德尔·欧玛·法拉:《博物馆在未来的定位与功能》,《中国国家博物馆刊》,2012年第8期,第37-40页。

⑤张振玉:《社会变革中的城市博物馆功能定位——以福州市博物馆为例》。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历史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新历史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