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
2017-09-04徐兰花
徐兰花
摘要:中韩女性文学因发展历史背景存在相似性,经历过古代文学闺房文学、近现代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觉醒、爱国以及民族主义的主义文学,迈入新时期,两者文学环境、文学内蕴更为贴近,新时期,两国女性文学的叙事焦点、语言特点、读者视点存在许多相似性,更符合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命运。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 韩国 女性文学
中韩两个一衣带水,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交流,有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中韩文坛上,女性文学成为文学发展的突出现象,在发展历史上存在高度契合性。在20世纪90年代引来高潮期。两国当前女性文学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本文就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以供借鉴。
一、中韩女性文学发展历史概述
中韩文学渊源由来已久,在朝鲜字发明之前,朝鲜将汉字作为书写符号,时至今日,汉字在朝韩两国仍然有独特的作用,韩国身份证上便标注有汉字名。中韩量过历史文化传统存在相似性,在古代,《女书》等民歌民谣,尽管并不归于正统文学,但李朝黄真伊等著名女诗人所做《寡妇歌》等闺房歌词,说表达的内涵便于中国古代女性缩写诗歌存在相似性。在封建时代,古代中国、朝鲜上层贵族女性的精神、物质生活都非常的丰富,拥有读书学习的条件,由此可涌现了一批女性作者,文学作品多与闺房内容为主。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思想开始涌入到东亚,对中国、韩国的女性文献都产生了胶囊深远的影响,两国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实业主义等思想广泛传播,影响了一大批具有知识的女性,这是人“觉醒”的一代,中国韩国的女性作家开始审视自己、审视社会,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五四女作家,如冰心,与此同时作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朝鲜同期出现了“三一运动”,留学朝鲜的女留学生们创办了第一本宣传女性思想解放的刊物《女子界》,双方的女性不约而同将自我意识觉醒、人性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引导人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人的平等,男女的平等。金明顺代表作《疑心的少女》,便是其中代表作。在进入30、40年代,日本加大了对中国的入侵,与此同时朝鲜人民也卷入战火,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女性作家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开始关注时代发展,早前关注的是现实社会,如萧红、丁玲,关注反封建的时代价值,到40年代,因朝鲜被日被镇压,女性作家开始倾向于细致心理描写刻画女性形象。在中国,因文革等特殊因素影响,女性文学作品较少,女性文学开始倾向于关注国家命运的作品,其中以杨沫、茹志鹏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缺少自觉的性别意识,过渡强调男女平等。此时朝鲜女性作家因社会的高速发展,描写重点放在了浪漫爱情、神秘主义。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问个结束,文化氛围明显更为宽松,与此同时时代变迁更为显著,面对世界,女性作家开始参与到“伤痕”、“反思”文学思潮中,随著生产、社会基础恢复,中国涌现出张洁、张抗抗、残雪等著名的作家,关注新时期的女性问题。在韩国女性作家也开始重新认识女性,开启了以女性为主题的女性问题,此后两国女性文学高速发展。
二、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环境变化与比较
据资料整合与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女性文学之间,包括思想观念、创作表现形式、风格以及形成影响因素存在的类似性,在一定成程度上与中韩所具有的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文化环境
中国与韩国所具有的文化传统在一定上具有相似性,其中“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公”以及“现代化进程对文化的冲击”具有典型代表性。在中韩传统文化史中,对儒家思想的崇拜一直是两国所共有的特性,而儒家思想中“三从四德”思想理念致使两国女性权利被剥夺,女性地位被压制。以家庭为主、以家庭男性为主体是中韩女性的主导思想。自19世纪后期,中国与韩国受日本侵略影响,致使现代化进程出行形似性,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中韩女性文学环境发生变化,女性经济得到了独立,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文学思潮得到解放,女性作家迅速涌起。
(二)社会环境
在相似性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意识的提升,女性权利与地位得到了提升,在政治、社会工作、教育、家庭等方面实现了颠覆性变革。女性经济的独立、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促进了这一阶段两国女性创作质量的提升。然而,由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其作品展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点在中韩两国女性文学创作题材中,可明确感知到不同经济环境下社会内涵体现的相似与差异;不同文化环境下女性情感的相似与差异;不同社会环境中对事业认知相似与差异。
三、新时期中韩女性文学内蕴比较
(一)从政治视角比较中韩女性的文学内涵
中国的1980年之前一直处在社会比较动荡的年代,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中国的女性作家采取与男性作家联手的方式,批判一些政治活动。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时间较长,其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比较广泛,中国的女性作家主要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批判,最突出的是对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的批判和反思。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等。
韩国在1900年以来,发生过三次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分别是南北分治。现代化进程以及民主运动。韩国女性的大部分作品在这三次的政治运动中产生,例如朴婉绪的《裸木》,以战争为叙事背景,描述由于战争的原因,普通人性的扭曲,裸木一方面代表了被战争迫害的小人物的艰辛、困苦;另一方面也象征着人们对于生的渴望。
(二)从经济视角比较中韩女性的文学内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女性的地位比较地下,因此在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女性作家只能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发表自己心理的苦闷和不满,例如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深刻批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潦倒的经济生活。
中韩女性的文学作品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具有某些相似性,都是把在经济或政治活动的痛苦和贫困转换为一种文学思想,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endprint
(三)从生活视角比较中韩女性的文学内涵
1.家庭方面
中国女性在家庭方面存在一定的独立心态,那就是不把婚姻当做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追求的是一种男女平等的家庭地位,代表作品有张抗抗的《北极光》,树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韩国女性的文学作品大都表现与封建男权专制的婚姻决裂的决心,但是反抗终究没有结果,只能在反抗与忍受之间,消耗生命。
2.事业方面
中国女性文学在独立意识的表现方面比较突出,在揭示女性事业发展中的困难的同时,还表明了抵制男权的态度,主张用事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韩国也具有同类思想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上都在作品中表明独立的意识。
(四)市场经济学下的文学创作
新时期,受内蕴、文学环境影响,中韩女性文学艺术性也存在一定的异同,两国女性都大量的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手法,摆脱了以往的附属地位,两国女性文学的叙事焦点、语言特点、读者视点存在许多相似性,更符合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需注意的是,市场经济下,文学创作与市场联系更为紧密,女性职业作家也越来越多,女性职业作家也遵循市场规律,创作了一大批符合女性文学审美的文学作品,尽管其中绝大多数为网络文学不被正统文学认可,但其中不乏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许多作品也深刻的反映当前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同时相较于韩国,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受市场的推动,创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揭露现實、体现个人情感与生活的追求的作品越来越多,作品体现出了越突出的审美追求。
四、结语
对女性文学现象的描述,既需要对性别内涵进行审视,还需要结合社会、历史、民族、文化、阶级等因素,综合把握。女性文学当前似乎一直在在生命怪圈中循环,无论是中国韩国,女性文学总是在追求女性内涵以及时代内涵中螺旋变化。女性文学当前已充分认识到女性命运、自身生存状态,同时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男性能够更多的了解女性,隐射现实。研究中韩两国的女性文学,需要能够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方香玉.中韩女性文学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6).
[2]徐筱婷.论张洁与朴婉绪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J].昌吉学院学报,2013,(02).
[3]陈冰冰.中韩女性文人身份建构之策略研究——以柳如是与黄真伊为中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4]魏天无,魏天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1,(03).
[5]贺桂梅.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6]乔以钢.在实践和反思中探索前行——近20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简论[J].妇女研究论丛,2015,(06).
[7]李荣.网络文学之女性接受立场管窥——以“拒种楼”贴为例[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7,(01).
[8]杨本明,董春燕.身份越境与自我重构──论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J].外国语文,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