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旗渠在不同时期的经济价值

2017-09-04李越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使命红旗渠

摘 要 人工天河红旗渠开凿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彻底解决林县55万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全县人民战太行,斗太行,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历时十载建成一条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救命渠”,从此林县人民告别了吃水难,用水难的历史性难题。 红旗渠的修建在福泽人民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人畜生产生活用水得以初步解决,十万建筑大军由此产生,大量工农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旅游业及红旗渠品牌效应开始崭露头角,同时,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红旗渠正被赋予全新的使命,未来将会为林州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贡献。本文主要从三个历史时期论述红旗渠的经济价值,即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21世纪新时期三个时期。

关键词 红旗渠 难题 使命 经济价值 时期

作者简介:李越,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35

一、人民公社时期

(一)有效解决人畜生活饮水难问题

林县(现林州市),全縣地势西高东低,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百分之60,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流水漏失,缺乏良好的隔水层。境内虽分布有露水河,洹河,淅河,淇河等河流,但大多属于季节性河流,开发利用难度大,浊漳河虽然水量丰富,但由于分水岭的阻隔使得人民守着漳河种旱地。 据统计,自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里,林县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00多次,仅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 由于旱灾频频,人们纷纷从山西购买昂贵的雨水存到自家的水井用作日常饮水,用过的脏水也舍不得随便倒掉。在那个“十年九旱,滴水如油”的岁月里,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林县女儿一生只洗三次脸,出生一次,出嫁一次,出殡一次”。 同时,旱灾也加剧了饥荒的蔓延。每次大旱之后林县都会出现饿殍遍野,村民出逃的现象。直到1960年,借着人民公社成立的春风,林县做出了“引漳入林”的宏伟决策,从此林县开始了漫漫修渠路。历时十载,林县累计动员约30万人次,在巍巍太行山腰建起了一条蜿蜒盘旋的“人工天河”。从此林县人民告别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由于红旗渠的修建,人民改变了过去大旱之年无水,取道山西挑水买水的日子,人民终于不用再喝冰凉的雨水,取而代之的是清澈干净的漳河水。

红旗渠通水后,解决了67万人和3.7万头牲畜的吃水问题,人们喝上了清澈干净的漳河水,疾病率迅速下降,很多人从此告别了不洗澡的恶习,人们可以放心的用渠水洗脸洗澡,而这样的情景在50年代是无法想象的。在缺水的山村这种现象更严重,有些山村的农民,平时很少洗手、洗脸、洗衣服,更不会靠担水去洗澡。 由于长期不洗澡,很多人不同程度的患有皮肤病,通水后,人们逐渐摆脱了这个恶习,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下降。红旗渠,这条承载希望的渠水,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渠。

(二)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和渔业用水

红旗渠修建成功后,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一批配套工程相继完工,红旗渠得以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由于红旗渠充足的水源,覆盖全市14个乡镇的干支渠将清澈的渠水源源不断的供应到田间地头,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中断的农业生产得以继续,很多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坡地种上了经济作物,一些平原地区甚至由过去的一年一熟变成了两年三熟。随之而来的便是粮食的大丰收,粮食亩产自1965年主干渠通水后持续增加,至1979年已较通水前提高了一倍多。

配套工程南谷洞水库和弓上水库也实现了在雨季蓄水旱季放水的调节功能,同时人们还利用水库进行渔业养殖,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库的价值,使红旗渠及其配套工程综合发挥经济效益。

纵观整个人民公社时期,红旗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解决人畜生活饮水方面,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方面凸显了其经济价值。那个年代里,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抱着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坚强决心,历时十载,完成了一项貌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历史没有看错,红旗渠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盼,在未来的岁月里,红旗渠继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一)建筑起家,十万大军出太行

红旗渠,作为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不仅直接解决了人畜生活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而且间接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这些掌握高难度建筑技术的能工巧匠,成为山里人掌握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他们在全国各地承包工程,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将林州建筑推向全国,提高了林州的知名度。红旗渠劳务品牌因此得以闻名全国,并多次获鲁班奖,北京亚运村、北京图书馆、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每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都有林州的建筑工人参与其中, 可以说是红旗渠造就了他们坚强不屈、敢打敢拼的性格。很多富起来的包工头成为带动林州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他们吃水不忘挖井难,带动老家的村民一起致富,有效活跃了林州的市场经济,提高了林县的知名度。

(二)借红旗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工农业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渐活跃起来,林县县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依托红旗渠资源优势,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企业和在外承包工程的林县人来林投资,他们在林县发展起建筑、建材、造纸、采矿、果品、机械等一系列企业。1992年从业人数达25万人!产值达到29亿元!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77%。 这些企业为林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有效开发了现有的资源,强劲的拉动了林州的经济发展,为红旗渠的扩大宣传和林州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红旗渠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价值

红旗渠作为旅游文化资源被开发具有先天优势。首先,红旗渠区域格式优势十分明显,以红旗渠为中心的周围景区比较集中连片,组合程度高,便于发挥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 其次,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又同时具有红色旅游文化价值。 为了扩大宣传,市政府专门派人前往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宣传红旗渠的旅游资源,效果显著。在这些因素的带动下,任村镇和石板岩乡的旅游纪念产品产业和土特产产业蓬勃发展,很多村民办起了家庭旅馆,并为过往游客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土特产,使过去以贫困著称的石板岩乡发展成一个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经济强镇。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使命红旗渠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