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双创”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04冯冠淋
冯冠淋
[提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选择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以及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选择自主创业固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也需要克服众多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大学生创业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动力,也需要具备充分的创业能力素质,而这恰恰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对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素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19日
前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经济增速放缓等原因,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难题。过剩的大学毕业生增加了社会运转的负担,也凸显出当前人才培养、人才就业方面的一些矛盾。在新常态下,国家大力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创业促就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人才资源力量,以创业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进行深度研究,并找出其真实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来说,都意义重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意义
当前,整个社会都在开展“双创”,而大学生创业也成为了“双创”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创业离不开积极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创业能力素质的支撑,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以及“双创”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具有多方面的显著意义。
(一)凸显高校办学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谓越来越重视,而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也成为了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正是现代高校办学理念的一种集中体现,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与时俱进”。除此之外,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也是高校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唯有通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现代化的、与时代和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才能让高校乃至高等教育以一种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姿态,在现代化的社会氛围中赢得人们的认可和尊敬。
(二)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剂良药,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在涌入人才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整个社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推动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浪潮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竞争力的良好举措。而实践也充分证明,在积极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创业能力素质的支撑下,大学生以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较多的知识积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是容易获得成功的,而这样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某个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也意味着其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正是大学生创业带来的“双赢”效果。
(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撑,而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创办企业,也可以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推力。通过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将有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当中,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通过有效的创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进行积极创新,将这部分力量以自主创业的方式充分利用起来,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并且这样的效果是创新感十足的、可持续和可发展的。
二、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积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也有来自政府行为方面的,也有来自市场环境方面的,还有来自于大学生自身条件方面的。下面对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条件。俗话说,人各有志,在创业方面也是如此。创业本身是艰苦的,且存在较大的风险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于创业的理解也因人而异。据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思维活跃、勇于挑战、能吃苦耐劳、征服欲较强的学生更加具有创新精神,也更加容易积累创业能力素质,而其他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则并不是非常看重,相当一部分學生更加愿意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可以说,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包括创新思维、生涯规划、社会经历、家庭背景等,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这样的影响在很多时候是决定性的。大学生的自身条件,是创业的内因,假如没有很好的“内因”的支撑,在创业的艰辛历程中,大学生很容易气馁甚至放弃,这样的创业是无效的,甚至会对大学生自身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大学生个体在创业选择面前的差异性,对于这样的差异应当客观看待、正确理解,顺从大学生内心的“本身”,鼓励大学生创业,而不要盲目“赶鸭子上架”。
(二)学校的创业教育。当前,为推动“双创”事业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素质。因此可以说,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种“知性合一”的教育,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培养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必须具备的意识、品质、知识、思维、能力等为基本目标。创新创业本身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当前,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了课程体系的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手段方面仍然不够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尚不完善,这些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制约。可以说,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在发展期,尚未成熟,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当中能够汲取的养分较为有限,这也会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积累形成不利影响。
(三)政府的政策行为。为鼓励大学生进行有效创业,我国政府包括各地政府都颁布了一些鼓励性的文件,体现出了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关心和关注。但调查发现,不少政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颁布的鼓励性文件都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例如,国家为推动大学生创业,规定应当对注册相关执照的大学生减免部分费用,并少收或者不收管理费,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贷款应当给予适当优惠,以减少大学生创业的融资阻碍。但这些政策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均难以落实。不少大学生怀着满满的热情加入到创业浪潮中,但仍然在办证、贷款等过程中需要应对繁琐的流程和“潜规则”,仍然需要面对和其他社会创业者相同的难题,这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是一种很大的打击,直接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创业人才的流失。大学生本身在创业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能力是较为有限的,即使其具有相当大的创业热情,即使其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素质,但仍然不得不在创业的阻碍面前低头,而政府的政策行为如果起不到帮助的话,大学生的创业将阻力重重。
(四)市场的环境因素。在现阶段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态势。此时,我国的市场环境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这也在无形中给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增加了阻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将会更加谨慎,而相应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也会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漏洞,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了解不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很容易走入“险滩”或者被绊倒。除此之外,由于经验不足、心态不好、资金缺乏等原因,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成功率不高,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直接不予考虑,这些都加剧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积累难度,甚至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市场竞争是激烈甚至残酷的,现阶段的传统市场资源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这样的市场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影响不言而喻。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策略分析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本保障,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也需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进行。一般来说,可以从学校教育、政府鼓励、平台搭建等多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尽可能惠及更多的大学生群体,重点让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向的大學生充分参与进来,结合实践案例,将在当前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创业所需要的基本思维、基本知识、主要能力等充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创业的印象从抽象转为形象,深刻了解创业具体的步骤和真正的困难所在,掌握基本的创业能力素质。对于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应当分配专职的创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其真正将创业项目落实,帮助其切实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对于创业项目有互补性的大学生,学校应当积极为其牵线搭桥,形成创业合力,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政府政策鼓励。政府的政策鼓励,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重要来源。为推动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积累和发展,政府应当出台更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和大学生紧密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并通过监督确保这些政策的顺利落实。此外,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热线,通过这样的渠道使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向上反馈,促进政府及时发现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性政策存在的漏洞和落实不力的地方,并及时完善,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扎扎实实的优惠和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推动大学生真正将自己的创业项目落地。
(三)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搭建学生创业平台,无疑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创业的有效、必备手段。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信息在平台之中进行共享,将可以给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积累带来极大的帮助。通过学生创业平台,大学生将可以在创业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地获得有效的指导,在创业过程中更加容易地找到合作伙伴,在遇到困难时更加顺利地调取资源,在市场变化之时可以敏锐地调整战略,这些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都是价值连城的。
四、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是推动大学生就业、推动“双创”事业的必要举措,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和社会接轨的必然选择。在正确分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打造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将让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获得显著提升,进而以大学生创业为基点推动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任泽中.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荣海平,武伟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J].大学教育,2015.4.
[3]杨瑛,郑文轩.影响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
[4]张小勇,范璐,王莹,高鹏,尹然,刘丹彤.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