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并举 促进师训机构专业化
2017-09-04陈兴明
陈兴明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坚持四字并举、立体推进,促进培训机构走向专业化,不断提高各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规范有序走向科学有效,确保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系统性、高质量的目标,取得明显成效。
定位“准”。确立“三用三精”工作理念,即用心、用情、用力,精细服务、精致管理、精品课程。树立了“勤学笃行、创新争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团队形象。明确了师训干部“一转、三学、四型、五化”的专业化发展目标,即:从培训管理事务者向教师培训师转变,将企业培训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树立高远的目标追求;学专业理论、学专业管理、学专业服务;争做学习型、思考型、完美型、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师;培训理论专业化、培训管理精细化、培训服务人性化、培训课程精品化、培训质量高效化。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化流程,实行了包点责任制,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培训管理水平的提高。
联系“紧”。秉持“协调”“共享”理念,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力求“三个融合”。一是加强与教科研机构的联动合作,努力做到“研训一体化”,力求教科研活动与培训的有机融合,实现培训内容的“问题引领”“课题带动”“学科渗透”。二是加强与电教、装备与信息中心等机构的联动合作,力求“线上研修与线下培训”“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信息技术纳入各级各类培训之中,积极探索“互联网+”与新时期教师培训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辟网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立网络研修社区,进一步扩大培训辐射面和影响力。三是加强与省内外培训专家的联系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联动,建立授课教师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开展各类高端培训,力求校长培训与前沿、高端智力支持的有机融合。
措施“硬”。开通了单位微信公众号、创建了继教网站,编印《襄阳教师继教动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工作宣传,开辟了多种形式的专业交流阵地。每年保证550万元以上的市级专项培训经费,对各类培训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实行“管”“办”“评”分离改革,引入国内领先的在线评价机构——优幕优进行第三方即时评价;所有培训项目均严格按照训前调研、按需施训、方案研磨并评审、研课磨课、即时测评、训后宣传总结提升等六大环节进行。试行部分集中培训项目主持人全市竞聘制,从而提高了培训实效。组织培训成果展示,发布《教师培训年度报告》,牢牢把握宣传的主动权。进一步加强培训者、管理者专业学习,开展“每月一讲”“每季一论”“每年一训”活动,做到“五能”(能上课、能做培训、能评课、能策划、能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升“五力”(课程开发力、授课表达力、项目策划力、活动组织力、团队合作力)。实行工作“痕迹化”台账积分管理,开展互动式民主评议,年终根据积分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及优秀培训项目。
活动“实”。2016年,组织开展了首期教师培训师培训,聘请国内高端讲师,在培训中全面实施参与式、体验式,提高了培训实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培训的“造血”功能,同时加强了培训者专业化建设,为今后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课程主讲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每年与北师大联合举办2期“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全面实行导师制,以课题研究引领、贯穿整个培训,突出“高端性、系统性、有效性、个性化”培养,采用阶段式、混合式、“六個结合”的培养方式,为进一步推动襄阳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精品培训课程征集活动,分类分层打造出一批培训精品课程,生成一批具有襄阳特色的培训课程资源库,形成“课程超市”,体现按需施训理念,为提供“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奠定基础。策划并实施独具特色的接地气的小研修、有效研修,将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送教下乡、学科培训点打造为具有襄阳特色的培训品牌,体现了“小机构、大培训”的特点,仅2016年集中研修达151场次,直接培训教师2.8万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成长生态,激起了广大教师尤其是名师名校长的专业发展激情。
(作者系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