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T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7-09-04王跃
王跃
摘 要:ICT又名信息通讯技术,基于ICT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指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课外课内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探索知识、找到自主学习知识的方向。这是一种能突破传统教学弊端、实现高效教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ICT理念
ICT又为信息通讯技术,即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联合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它定义为信息科学技术及与之相关通信技术的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比如当前学校普遍架设了互联网,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学生普遍拥有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人们大量开发计算机、智能手机软件,使信息技术设备拥有更多的功能。如果教师能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能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应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导出学习主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引导学生预习,但是学生的预习效果普遍不佳,这是由于对小学生来说,课本的内容过于抽象,并且内容过于繁复,学生常常不能理解课本的内容、抓不住学习重点。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加强预习的效果。
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教学PPT,在PPT上给学生举一个案例:现商场统计了一组数据,A款手机占市场销售额的20%,B款手机占市场销售额的42%,C款手机占市场销售额的13%,D款手机占市场销售额的17%,其他手机占市场销售额的8%。现在,除了应用数的方法来表示以上的数据以外,还可以应用统计图的方法表示统计数据。当学生对“统计图”这个概念产生疑问的时候,PPT依照以上的数据制出了三种统计图形,分别为柱形图、饼形图、折线图。PPT 详细地说明了每一种统计图形的画法,以柱形图为例,PPT上说明,柱形图的横轴表示了柱形图描述的项目,纵轴说明了项目数据,应用这种方法,柱形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数据的大小。PPT在描述统计图绘制方法时,会把绘制的重点用图文符号标注出来。比如该PPT说明了统计图是统计图形的标准绘图方法,它的绘制方法拥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柱形图的粗细必须是统一的,学生绝不能在绘制A款手机的统计图时把柱形条绘粗,又把B款手机的柱形条绘细,学生必须应用标准的、统一的方法绘制柱形图。对于同一个项目,学生必须用一种颜色来绘图,比如手机的销售额确定用粉红色绘图,就要统一用粉红色绘图;若要统计A、B、C、D等品牌的平板计算机销售额,可以在同一张图上表示,却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并且绘制的项目序列必须是一致的,即既然A款统计的序列是手机、平板计算机,那么接下来绘制其他品牌的数据序列也必须是手机、平板计算机。在学生完成学习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数学问题:(1)统计图的概念是什么?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什么?(2)统计图有哪几种绘制方法?每种绘制方法的优点是什么?(3)王先生下半年的花销如下:7月份1100元、8月份1300元、9月份1500元、10月份1350元、11月份1130元、12月份1460元,请用统计图绘制出王先生下半年花销的情况,并依照你的理解说明王先生的花销情况。学生完成PPT上的作业后,将作业发送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具有动画、图片等播放的功能,它能传达视频音频信息,也能传送各类彩色图片信息。学生在观看动画、图片的时候,能迅速理解动画、图片的意思。教师如果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直观性的特点引导学生预习,将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为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应用交流探讨,共同攻克学习的难题
学生完成预习后,可能依然存在知识结构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能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共同启发,结合教师的引导,便能攻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为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以下的习题:参看图1,这是某市一年的温度统计数据,请读统计图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1)请说说该市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月是气温最高的时候?最低气温是多少?几月气温最低?该市全年平均气温是多少?请给出计算的过程;(2)请把图1的折线图转改成饼形图和柱形图,在绘制图形的时候,请注意发挥每种统计图的优点。统计图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把图形和数字结合起来,本次课堂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图认数。第二个教学难点,就是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统计图形表示数,在学生回答第一问,学会把统计图形变为数字后,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字的特点把数字变成统计图形。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这两道习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解决学习难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读图1的数据,让其中一名学生记录数据,完成第一问的解答。当学生完成数据统计后,学生可以将学习小组分成A、B两组,A组负责绘制饼形图,B组负责绘制柱形图。两组绘制完毕后,交流绘制的成果,探讨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相关的概念;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搜索相似的例题,通过研究例题来理解学习问题。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教师不需要为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而应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库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具有综合性、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发挥学习的优势,共同高效地学习知识;要引导学生熟悉信息资源技术,学会搜索需要的学习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教师要把灌输教学变为探索教学;要把教给学生知识变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把要求学生记忆知识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当前的信息技术资源库足以支持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转变。
三、应用交流分享,形成多元评价的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即学生认为学习知识为是了获得教师的好评价,比如学生做完一道习题后,会习惯性地把习题交给教师检查,教师说学生做对了,学生就认为完成了学习任务;反之,学生就等着教师指出哪里不对,教师如果不明确地指出学习的方向,学生就不认真反思习题。教师单向的评价方法会带来学生被动学习的后果,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建立一套多元的评价系统,引导学生自主接受评价,学会反思评价。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完成习题:图2是一家书店1周的售书数据统计,请思考問题:(1)该书店售书最多的一天比售书最少的一天多售出几本书?(2)书店周六比周五多出百分之几的销售量?(3)请结合图2自己提出学习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题型,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完习题后,把习题发表到微博上,并阅览其他学生做的习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列出了哪些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被谁做了?他们做的答案对不对?别人在图中挖掘出了哪些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有意思?自己能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吗?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在做开放性习题时尽可能挖掘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参考别人的答案,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及学习经验,找到学习的方向,找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确定完善知识结构的方向。教师只有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学生才能以学习需求出发,反思学习成果、反思他人的评估、反思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总结
基于ICT理念的小学教学方法,不是指教师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把信息技术当成一个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高效地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有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