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贸隐含污染变化趋势研究

2017-09-03战岐林曾小慧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一带一路贸易

战岐林, 曾小慧

(山东工商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经济管理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贸隐含污染变化趋势研究

战岐林, 曾小慧

(山东工商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选择了两组国家比较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一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国家印度和俄国,另一组是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以投入产出法核算了2005、2007和2009三个年份中国与四个国家双边贸易的隐含污染。比较进出口单位金额的隐含污染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推动对印俄的贸易发展,有利于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

隐含污染; 双边贸易;贸易环境;一带一路

一、引言

2013年9、10月,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倡议,指出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按照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的分析,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当前处于自贸区建设的准备阶段,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的沟通协调,为自贸区建设奠定基础。在自贸区建成之后,则是自贸区的深化和拓展[1]。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亦认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是经济贸易。这些观点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文简称《愿景与行动》)确立的五项重点内容之中均有体现。

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两组国家进行对照。非沿线国家选择了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沿线国家选择了俄罗斯和印度,因为二者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两个国家都是世界大国,且为邻国,具有贸易发展的地理优势。俄罗斯又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是中国第二大的欧洲贸易伙伴。在2014年5月20日的《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之中,提出了“双边贸易额在2020年前达到2 000亿美元”的目标,极具贸易增长潜力。印度虽然在贸易总额上略低,但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人口规模为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近年来双边贸易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本世纪以来,中国对印出口已经增长了近31倍,从印度的进口增长了近20倍,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较为突出,有充分的必要得到重视和治理,在各类国家政策和战略之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带一路”战略之下的贸易变化将对中国的环境污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显著增加环境污染,那便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成本的额外的组成部分。战略的成本-收益评估之中,需要更加谨慎的态度和更高的收益目标。如果有助于减少污染,那便是额外的收益,战略推动之中可以更加积极,其它政策也可以有更大的调整空间。最后,无论环境影响如何,本文都将给出产业调整的政策建议,依据是投入产出法的核算结果,能够全面考虑关联产业的综合影响,政策建议将是清晰可靠的。

二、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其中包含若干子问题。较早的理论框架构建者分析的是贸易开放度提高的环境影响,文中确立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框架。规模效应在短期,通常被认为会增加污染;在长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认为,出口规模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会降低污染水平。结构效应之下有两个对立的假说:要素禀赋假说认为生产污染品的是发达国家;污染避风港假说(PHH)则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效应可以区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的作用取决于初始技术是否清洁;后者能否改善环境取决于EKC状况[2-6]。

在理论上无定论的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的判定便有赖于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发展历程之中,多个问题受到了关注:第一,以进出口贸易之和度量的贸易开放的环境影响;第二,以出口贸易为指标的环境损失分析;第三,以进出口贸易之差为指标的环境损益分析;第四,基于国别区分的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第五,基于产业区分的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第六,基于贸易方式区分的环境影响研究。每一个问题,又可以有不同的环境度量指标和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环境度量指标有三类:一是关注全球气候问题的、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二是以SOX和NMVOC等为代表的有害健康气体;三是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亦有三类:计量回归法;投入产出法和生态足迹法。

各个问题有不同的视角,第一个问题自1990年代以来就极受关注,所要回答的是“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是对的吗?”因为经济全球化与环境保护同时兴起,环保主义者怀疑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在环境恶化之中起到了糟糕的作用,并据此主张对贸易的自由化和大发展进行限制。Copeland和Taylor所研究的北美自贸区构建便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分析其环境影响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同一时期,中国亦经历了巨大的开放过程,期间国际贸易的发展在环境恶化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以进出口贸易之和(占GDP的比重)度量开放程度,很多学者都以该方法得到了显著为正的结论,认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中国的污染排放[7-10]。

站在特定国家的立场上可以发现,就环境影响而言,出口贸易比进口贸易的影响更加真实,因为各种排放都产生于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在此视角下,很多学者核算了出口贸易的环境影响,希望得到定量评估并找到改进方案。亦有学者强调,进口和出口高度相关,没有进口的伴随增长,出口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有必要将二者放在一起,综合考虑进出口贸易的环境影响。二者的差额评估一国对外贸易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这便是第三个问题。亦有学者注意到了不同贸易伙伴、不同产业以及不同贸易方式之下,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的差异。对其进行核算,便是问题四、五、六。

环境度量指标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会受到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例如,气候问题所关注的温室气体指标集中在CO2上[11-13],很少有研究涉及N2O和CH4,这固然是因为后两者的比重较小,也有数据难以获得的因素在内。健康危害气体亦然,有研究运用了SO2指标[14-15],却未见有NMVOC的运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核算,那便只能研究工业[16],无法覆盖服务业之中这三类污染的排放。因为《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之中包括了“三废”的统计,服务业年鉴之中却没有。三种定量研究方法各有优劣,规律的探寻适合运用计量回归法,但需要充足的观察值。投入产出法适合某个时点上的环境影响的深入核算,它能够将产品背后整条产业链上的污染一并核算在内。生态足迹法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系统,以生态负荷指标核算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进而评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研究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的变迁,需要比较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的环境影响的差异,对应的是六个问题之中的第四个。国别贸易的环境影响差异在要素禀赋假说和污染避风港假说之中都有体现。要素禀赋假说认为,开放度的提高会恶化发达国家的环境、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避风港假说则持相反看法。有一些实证分析都发现了国际贸易使发达国家污染减少、使发展中国家污染加重的结论[17]。具体到中国,当贸易对象是发达国家时,中国自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时,中国有可能成为理论上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也就有可能随之逆转。

具体到中国双边贸易的环境影响,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一些文章研究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的隐含环境污染。邓荣荣和潘安研究了中国与发展中国的双边贸易,二者均研究了中印贸易的隐含污染。潘安和魏龙则研究了中国与四个金砖国家的隐含污染[18-29]。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在“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之下,选择代表性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具有较高现实意义的推断。其次,本文核算隐含污染,采用了九项指标,而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CO2一项排放。再次,本文计算了全序列的国民经济部门,已有研究大多仅计算工业部门,忽略了交通运输等重度排放的服务业。第四,本文运用连续年份投入产出表,得到了系列年份的数值,结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三、双边贸易隐含污染的核算及发展趋势研究

(一)双边贸易隐含污染核算方法与数据

以投入产出法核算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已经是一项广泛运用的成熟技术。具体方法是以排放向量左乘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再左乘出口向量[30-31]。在传统研究之中,最大困难是数据的获取。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发布周期是五年,很难获得连续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排放数据,在中国的官方统计资料之中也仅有工业的,交通运输等重要污染部门因为属于服务业而未有统计。双边贸易,在中国官方统计资料之中仅有总量指标,分产业数据亦付阙如。本文运用WIOD数据库,该数据库由欧盟资助开发,起始于2009年五月,历时三年完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协调性。其中,不仅包含了中、美、日、印、俄的国家投入产出表,而且在其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中可以查得国家间分产业贸易数据。数据库中还有环境统计部分,覆盖了九项排放指标,与经济数据的产业划分相一致。运用这些数据,便可计算得到中国与印日俄美之间进出口贸易之中隐含的各种污染物的数量。

WIOD数据库中有35个产业部门,门类及编号如下:农林牧渔业(1)、矿产开采与挖掘业(2)、食品、饮料制造和烟草加工业(3)、纺织及纺织制品业(4)、皮革及鞋类加工制造业(5)、木材及软木制品业(6)、纸浆、造纸和印刷出版业(7)、焦炭,石油及核燃料(8)、化学及化学制品业(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0)、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基本金属和金属制造业(12)、机械设备制造业(13)、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1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废品废料加工业(16)、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7)、建筑业(18)、机动车的修理、销售及燃料销售业(19)、机动车之外的批发业(20)、机动车之外的零售业(21)、住宿和餐饮业(22)、内陆运输业(23)、水上运输业(24)、空中运输业(25)、旅行社及其它辅助运输活动(26)、邮电业(27)、金融中介服务(28)、房地产业(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基本保障(31)、教育(32)、卫生和社会工作(33)、其它社会组织服务业(34)、私人家政服务业(35)。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本文依然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因为以中国的数据核算贸易伙伴生产的产品更能体现进口对中国的环境的节约。至于环境指标,本文以WIOD数据库为依据,考察CH4、CO、CO2、N2O、NH3、NMVOC、NOX、SOX和能源排放性使用等九项,其中既包括气候研究者密切关注的温室气体排放,又包括居民健康视角下的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所谓能源排放性使用是剔除了诸如沥青用于道路建造这样的能源使用,其过程中没有燃烧、不会产生排放。除此之外的使用,都被称作排放性使用,包括了煤炭、燃气、风能、核能等各种能源的排放性使用,下文将其记作EM。

(二)双边贸易隐含污染的国别比较分析

计算得到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的隐含污染,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发现印俄和日美之间的显著差异,从而判断“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污染的可能变动。在此问题之下,有两个比较思路:第一,比较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进口和出口,可以得知在与该国的贸易之中的环境得失;第二,比较出口,可以得知中国对哪国的出口,环境代价最小。本文认为,第一种方案更好。因为,进口和出口贸易是高度正相关性的,Obstfeld 和Rogoff进行了理论论证;战岐林和曾小慧对中国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这样的判断,《愿景与行动》之中三次强调了促进贸易的“平衡”或“均衡”;在《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的贸易问题部分亦突出强调了贸易“平衡”。事实上,在贸易实践之中,不平衡的贸易是无法持续的。本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印贸易之中,中国出现了大量的顺差,其后果便是大量的贸易摩擦[32-34]。截至2012年底,印度共对中国产品发起157起反倾销调查,1起反补贴调查,9起特保措施调查和14起保障措施调查。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中,中国所倡导的是对接和互利,贸易平衡是长期和谐贸易关系构建的必要基础。

在第一种方案之下,比较进出口,本文选择单位贸易额的排放量,而非排放总量,这与闫云凤和赵忠秀的思路相一致[35],只不过其文仅比较了2007年的CO2,本文则比较了多个年份的多个指标。不以排放总量为指标,是因为排放总量是由贸易量所主导的,美国毫无疑问地居于首位。我们不能因此得出减少对美贸易的政策建议,毕竟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现相同贸易额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减少污染,那便是更好的政策选择。其实现,在Copeland和Taylor所建立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区分框架之下有两种机制: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结构优化。本文所采用的是投入产出法,设定了中国的全部生产采用相同的技术,无论这种生产是以哪个国家为出口目标。因此,在本文的核算结果之中,国别的单位排放差异仅会来自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具体的指标是以进口的单位排放减去出口的单位排放。以进口减去出口,是因为进口所包涵的是中国的环境收益,出口之中则是环境损失,其差额应为中国的环境净收益。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在图1中,每种污染物、每个国家列出了2005、2007和2009三个年度的单位进出口的环境收益。三个间隔年度,覆盖了较长的时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稳定性,限于篇幅略去了更多的年份。从中可以看到,中印、中俄贸易各有五项指标环境收益远远高于日美。在中印贸易之中这五项指标是,NH3、N2O、NOX、SOX和CH4;中俄贸易之中是CO2、CO、NMVOC、EM和CH4。而中日贸易之中,则有七项指标为负。

图1 中国进出口单位金额中污染物含量的国别对比

以环境收益多寡排序,美国在四项指标(NMVOC、NH3、N2O和SOX)上位居第二、三项指标(CO、NOX和CH4)上位居第三、两项指标(CO2和EM)上第四。表面看来,对美贸易,中国的环境损失并非特别严重。然而以下三点情况值得注意:第一,CO2的重要性或许要超过其它指标,原因包括总量大和国际关注度高两个方面。在九类排放指标之中,有八种是气体,其中七种的度量单位为吨,仅有CO2度量单位为千吨,因为CO2的数量远高于其它气体。而且,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气候问题的核心指标,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之中具有其它指标远远无法相比的重要性。而美国恰在该指标上是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收益最低的国家,很容易使我们倾向于得出结论:对美贸易之中,中国的环境收益很小。第二,在EM指标上,美国同样是中国环境收益最小的国家。本世纪以来,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相对应的便是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及由此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第三,在隐含CH4上,虽然美国列于第三,但是与印俄有较大的差距。总体来看,对美贸易的环境收益是显著低于印俄的。进一步,可以得到的综合结论是:中国与印俄贸易的环境收益,要高于日美。

(三)双边贸易隐含污染的发展趋势

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将有更多的增长。这种增长会如何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呢?在前文的比较分析之中,各国进出口单位金额隐含污染的差别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如果在出口之中,有更多的重度污染产品,单位金额的隐含污染就会比较高;如果进口了较多的重度污染产品,便会有较高的环境收益。但进出口结构可能因为比较优势的大小而发生变化。

比较优势的常用衡量指标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前者以世界平均水平为基准,可以判断哪些是一国的主要出口部门,不涉及出口对象国的区分。例如,在2009年,中国RCA指数最大的是产业5(皮革及鞋类加工制造业),然而,产业5在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之中仅占0.24%的比重,在35个部门之中排在第19位。有一种可能是因为贸易伙伴国该产业同样极具竞争力;也有可能是因为各类贸易障碍。2009年,印度产业5的RCA仅为0.933,说明中国没能实现对其大量出口,主要是因为贸易障碍,可能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可能是地理文化因素、还可能是历史和习惯原因。在这些贸易障碍无法得到精确度量的情况下,RCA便很难预测两国之间的贸易状况。

TC指数的计算,传统上同样是以世界为基准,计算某国对外贸易差额与总额之比。同样思路之下,该指标可以顺理成章地用于双边贸易和产业贸易的计算。虽然不能反映该国某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但却能更好地刻画双边贸易状况。本文以此为指标,衡量贸易竞争力,预测中国与四个伙伴之间双边贸易的产业趋向。再结合完全排放系数,预测“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污染的变动趋向。与前文思路相一致,此处依然同时考虑出口的环境代价和进口的环境收益两个方面,取二者的比值,再进行国别比较。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印度为例:将中印TC从大到小降序排列,TC最大的是中国最有优势的产业;TC最小的是中国最劣势的产业。在每一个污染物指标之下,将TC最大的五个产业的完全排放系数之和与TC最小的五个产业完全排放系数之和相除(结果如表1所示),所得数值越大,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损失越大。为了提高产业的代表性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亦计算了十个TC最大、最小产业之比,结果如表1所示。

以九种污染物的合计项为指标,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取五个产业,还是取十个产业,印度和俄国的数值均较小,日本和美国的数值都较大。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将有持续的下降。从表1的年份对比之中还可以看到,中印、中日贸易的产业结构都有改善,表现为完全排放系数之和的连续下降;中美则有不太显著的上升;中俄持平。在中印贸易之中,下降最显著的是CO2,六年之间几乎降至原值的十分之一。此外,NOX、SOX、NMVOC和EM也都有大幅度的连续下降。中日贸易之中,下降显著的是CO和NMVOC。

表1中另有一处需要说明之处。取五个产业之时,印度2009和2011年的数值相同,是因为WIOD之中的环境数据仅至2009年,此处的2011年数据核算涉及的两个指标,TC为2011年数值,完全排放系数则为2009年数值。这相当于在完全排放系数固定的假设下,考察产业竞争优势变迁的环境影响。印度两个年份完全相同所反映的是最具优、劣势的五个产业在这两年之间没有变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减少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

表1 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与隐含污染数值表

“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战略体系,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外交、人民币的国际化等多个方面[36-38]。当然,生态环境同样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已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本文的第一部分亦有论述。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环境影响的评估是总体战略评估的基本组成部分,对总战略和其它子战略的规划与落实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这不仅支持了“一带一路”总战略的积极推动,而且为其它战略的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因为中国可以考虑在其中规划与落实之中承担更多的投入和责任。

(二)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有国别差异:印俄优于美日

国别贸易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显著地因国家差异而有所不同。只不过在WTO框架之下,国别差异政策的实施会明显地违背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等,因而有诸多限制。但是,当前的国际趋势是WTO影响力的衰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39],国别差异化政策的实施具备了充分且广阔的空间。这一调整期的贸易伙伴的选择和贸易关系的构建关系到对外经济贸易的中长期态势。在此背景下,从环境视角出发,本文支持了“一带一路”战略之下,积极推动中印、中俄经贸发展的观点,其中包含的不仅是当前的、而且是中长期的对外贸易与环境良好态势的形成。

(三)对外贸易隐含污染的改善有国别差异:印日优于俄美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总体而言有改善的趋势,但是这种改善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对印度和日本的贸易,隐含污染改善巨大,2005-2011年之间几乎下降了90%。根据原始数据进行进出口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对各国的贸易隐含污染均为下降趋势,但速度不同。对印度和日本的出口贸易,隐含污染下降得格外迅速,远远快于进口;对俄国和美国的贸易进口隐含污染下降速度与印日相近,但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的下降速度亦如是。自四个国家进口的隐含污染以相似的速度下降是因为核算之中所用的都是中国的完全排放系数,对印度和日本出口的隐含污染的快速改善才是来自于结构调整。在对外贸易政策之中,有计划地推动重度污染产品的进口,同样能显著改善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

(四)对外贸易隐含污染的国别差异:印度因为进口、美国因为出口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有显著的国别差异,但是进、出口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对印贸易之所以有较大的环境收益,主要是因为与之相比,中国最劣势的产业之中有农林牧渔业(1)、矿产开采与挖掘业(2)和空中运输业(25)等多个重度污染者。这些产品的进口的增长,需要更加便利的交通设施,这已经在《愿景与行动》的重点部署之中,只是需要将对印度的设施联通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对美贸易最优竞争优势的除了污染较为严重的纺织及纺织制品业(4)和皮革及鞋类加工制造业(5)之外,还有中国全部产业之中污染第一严重的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7)。因此,对美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有十足的必要性。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加大对沿线国家的市场开发力度,过程之中以对美出口为鉴,以期形成更好的出口结构。

[1]蒋希蘅,程国强. 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21(5).

[2]Copeland B R,M S Taylor.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109):273-344.

[3]Baldwin, Robert E.The Effects of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Employment and Relative Wages[J].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XXIII (4):157-209.

[4]Cole M A. Trade,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xamining the linkag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48):56-112.

[5]Dean J 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ollution havens: evaluating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J].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s, 2004,(1):326-377.

[6]Copeland B R,Taylor M S.Trade and environment: a partial synthe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5,(77):984-1075.

[7]陈红蕾,陈秋峰. 我国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7):66-70.

[8]何正霞,许士春. 我国经济开放对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1990-2007年[J].国际贸易问题,2009,(10):87-93.

[9]李锴,齐绍洲.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研究,2011,(11):60-72.

[10]王天凤,张珺.出口贸易对我国碳排放影响之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3):89-98.

[11]李小平,卢现祥.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J].经济研究,2010,(1):15-26.

[12]马涛. 垂直分工下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内涵CO2及其结构研究[J].世界经济,2012,(10):25-43.

[13]曹彩虹,韩立岩. 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量对环境影响的度量及中美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4,(6):81-90.

[14]何洁.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各省的二氧化硫(SO2)工业排放[J].经济学(季刊),2010,(2):415-446.

[15]王奇,刘巧玲,刘勇. 国际贸易对污染-收入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家SO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3,(4):73-80.

[16]刘林奇.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70-77.

[17]刘钻石,张娟.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影响的动态模型分析[J].经济科学,2011,(3):79-92.

[18]Shui B,Harriss R C.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 Energy Policy, 2006, 34(18):4063-4068.

[19]Li You, Hewitt C N. 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J]. energy policy, 2008,36(6):1907-1914.

[20]Xu M,Allenbv B,Chen W Q.Energy and air emissions embodied in us-China's trade: east-bound assessment using adjusted bilateral trade data[J].environment Science MYM technology, 2009,43 (9):3378-3384.

[21]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2):234-242.

[22]Liu X,Ishikawa M,Wang C,Dong Y,Liu W. Analyses of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japan-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 2010,38(3):1510-1518.

[23]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2): 76-82.

[24]邓荣荣. 南南贸易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吗?——基于中印贸易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4,(1):3-9.

[25]郭芳.从“洋垃圾”输入论实现中国垃圾资源化[J].财经理论研究,2014,(6):45-51.

[26]刘晨跃,高志刚.丝绸之路新疆段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碳排放脱钩的视角[J].财经理论研究,2015,(3):103-112.

[27]刘明辉,袁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5):31-37.

[28]潘安. 中国双边贸易隐含污染研究——基于中日和中印贸易的对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126-133.

[29]潘安,魏龙.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4):54-70.

[30]张友国.需求模式变化的环境影响[J].统计研究,2009,(7):34-37.

[31]彭水军,刘安平.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0,(5):140-160.

[32]Obstfeld M, Rogoff K. The Intertemporal Approach To The Current Account[M].Amsterdam:Grossman G Rogoff K,1995.

[33]战岐林,曾小慧.中国省级外贸余额自然值与政策值的分解[J].国际贸易问题,2013,(10):112-119.

[34]韩越,李彦鸿. 中印贸易差额研究[J].思想战线,2014,(3):154-156.

[35]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31-142.

[36]马丽蓉.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安全环境中“疆独”问题影响评估[J].国际观察,2015,(3):109-120.

[37]孙海燕,黄蕊.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关实践看“一带一路”[J].公共外交季刊,2014,(12):21-28.

[38]黄卫平,黄剑.“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5):30-39.

[39]张亚斌,范子杰.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30-46.

[责任编辑:刘 炜]

2016-12-2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出口贸易环境影响的测度及其规制方案的CGE模拟研究”(14NDJC087YB);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我国出口贸易环境影响的测度及其规制方案的 CGE模拟研究”(14YJC79016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碳关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多国动态CGE模型的评估及政策研究”(LQ15G030007)

战岐林,1981年生,男,辽宁铁岭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环境,(电子信箱)zhan-qilin@126.com。曾小慧,1982年生,女,四川乐山人,山东工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环境。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4.008

F752

A

1672-5956(2017)04-0049-09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一带一路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