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陕西对外开放的贡献率分析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背景
2017-09-03何建宁
何建宁,贾 涵
(1.西安财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西安 710100;2.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 西安 710061)
高等教育对陕西对外开放的贡献率分析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背景
何建宁1,贾 涵2
(1.西安财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西安 710100;2.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 西安 71006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将包括陕西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凹陷地带”推向了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对陕西高等教育对对外开放度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陕西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较长,对外开放程度却很低,高等教育并未对陕西对外开放有太大的贡献。高素质劳动力需要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现实经济实力。陕西须保持自己的科教文化优势,革新管理与发展理念,把握政策契机,实现教育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向西开放战略中推动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梦。
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贡献率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基于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考量,彼时的对外开放更多是要以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以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后来居上。30多年过去了,尽管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伴随科技水平提高和经济实力增强,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服务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同时,中国迫切需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依然需要引进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更需要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内陆沿边省区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打开了空间、创造了契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都是对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标的纵深与升级,也是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多元平衡、 安全高效”开放目标的重要体现。陕西是一个教育大省,陕西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硕厚的科研成果为陕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贡献着宝贵智慧。而今,站在内陆向西开放的地域边缘,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国家层面的发展机遇,研究高等教育对于陕西向西开放战略的贡献与作用,对其实现区域内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利用、产业层次的提升和空间转移,以及区域间的“五通”实现与“三同”共建,都意义深远、关系重大。
二、陕西对外开放度的测度与比较分析
对外开放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国际经济程度或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是衡量该国或该地区国际经济进入程度和国民经济准入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极大地推动和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中,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标的纵深与升级,向西开放的步伐加大,陕西的内生资源与外生优势呈怎样的互动状态?对外开放程度是否得到提升和发展?参照孙久文、高志刚、赵三英等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1,2],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新丝路背景下时代所赋予对外开放的新内涵,本文选取进出口贸易、外商省内直接投资、境外投资和境外承包工程等四个方面综合考量陕西省的对外开放程度。由于境外投资规模较小,且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发展,为保证计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将实际外商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合并计算,对外开放度计算公式如下:
EO=O1+O2+O3.
其中,EO为对外开放度,O1为贸易依存度,O2为投资依存度,包括实际外商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两部分,O3为对外承包工程,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互利共赢的核心内容,最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
利用2002~2014年《陕西统计年鉴》《陕西商务统计年鉴》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可知陕西历年对外开放依存度如表1所示。
表1 2001~2013年陕西省对外开放度
年份EOO1O2O320010 1040 0850 0150 00420020 1010 0820 0150 00420030 1070 0890 0150 00320040 1120 0950 0140 00320050 1130 0950 0130 00520060 1140 0900 0160 00820070 1100 0910 0160 00320080 1010 0790 0140 00820090 0900 0700 0150 00520100 1000 0810 0140 00520110 0970 0760 0140 00720120 0870 0650 0150 00720130 0990 0770 0150 007
依据表1中2001~2013年的对外开放度(EO)数据,计算出2001~2013年陕西省对外开放度的实际增长率,自2002年至2013年依次为0.09、-0.01、-0.04、0、-0.05、-0.04、-0.03、0.25、-0.13、-0.07、0.27、0.09。、
按照年均几何增长率公式,可计算得到陕西省2001~2013对外开放度年均增长率Y=1.35%。
三、高等教育对对外开放贡献率的模型选择[3]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用来预测工业或企业的生产并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计量模型,其基本形式为Y=AKαLβ。其中,Y为产出量,A代表技术水平常数,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表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且α>0,α>0,α+β=1。
在研究高等教育的经济效应时,该函数可变形为:
Y=AKα(L0E)β.
(1)
变式中,初始劳动力投入量被分解为不包含教育质量因素的初始劳动力L0和教育投入量E两部分。
对变形函数Y=AKα(L0E)β两边同时取对数求导,整理后得模型如下:
y=a+αk+βl0+βe .
式中,y代表一定时期内对外开放的年均增长率,a、k、l0和e分别代表技术年均进步率、资本投入年均增长率、初始劳动力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以及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0<α<1),β表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0<β<1)。
由此,教育对对外开放的贡献可由下式估算:
(2)
这里,参考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劳动产出系数β采用丹尼森系数值,取0.73[4],表示劳动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产出增加0.73个百分点。
四、2001~2013年高等教育对陕西省对外开放的贡献率的计算
高等教育对对外开放的贡献在于能够为各领域的生产与服务孕育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保证。为全面估算陕西高等教育对对外开放的贡献大小,采用上述模型并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估算2001~2013年间陕西高等教育对对外开放的贡献率。
1.2001年和2013年陕西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
基于2002陕西劳动统计年鉴年和2014年的陕西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整理得到计算人均受各级教育教育年数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构成,如表2所示。
表2 陕西2001和2013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
年份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2001年10 128 441 114 46 02013年1 311 150 218 618 8
按照小学教育6年、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各3年、高等教育为4年计算,本文设小学为N1,初中为N2,高中为N3,高等教育为N4,各层次受教育年限Si的计算公式如下:
Si=NiΣXi.
其中,Xi为各层次文化程度的比例。
运用以上公式对2001年和2013年陕西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行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陕西省2013年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4年,明显高于2001年的8.09年。
表3 2001和2013陕西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数
2.2001和2013陕西从业人员的教育综合指数及其年平均增长率Re
借鉴马骁、徐浪的四级(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劳动简化率即1、1.38,1.72和2.34,得到陕西省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为:教育综合指数=人均受小学教育年数+1.38×人均受初中教育年数+1.72×人均受高中教育年数+2.34×人均受大专及以上受教育年数,计算结果如下:2001年含高等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554,2013年为13.207,年均增长率2.78%;2001年不含高等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993,2013年为11.459,年均增长率2.04%。
26.62%.
3.2001~2013年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对陕西省对外开放的贡献率的计算
结合2001~2013年陕西省对外开放年均增长率,根据公式(2),2001~2013年教育对陕西省对外开放的贡献率为:
用同样的公式可算出,陕西高等教育对对外开放发展速度的贡献率为1.1%,基础教育对对外开放发展速度的贡献率是0.4%。
五、结论与建议
(1)进入21世纪,陕西对外开放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外贸进出口额和实际外商投资额都始终呈上升趋势,境外投资从无到有,与对外承包工程一起,虽有起伏波动,但总体发展速度呈正向态势。然而与东部省市、与全国甚至与西部区域内的部分省份相比,在本文所考察的任何时段,陕西的对外开放均无可比性,其具体的比较与分析过程笔者另文详述。而比较陕西省内对外开放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不难发现,陕西的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没有产生太大的拉动作用,造成该地区资金、技术和管理体制的长期短缺和落后,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进入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
(2)总体来说,陕西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等都是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按照本文的计算方法,2001年陕西含高等教育在内的的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略低全国水平0.036,但同期排除高等教育的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以及2013年任何情况下的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都高于全国水平。
(3)陕西的教育水平虽然就全国而言相对较高,但是对对外开放的贡献度确实较低。单纯的劳动力素质难以构成有效的竞争力,换言之,高素质劳动力也是要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现实经济实力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陕西科技资源雄厚,但主要集中在中央部门在陕的科研机构,地方所属科研院所和地方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资源都十分有限,基础研究的优势是服务于整个国家乃至是放眼国际竞争力的,难以有效推动地方产业及产品研发[5]。政策制度是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为陕西打开了向西开放的大门,然而体制的制约以及政府的职能错位等因素,导致陕西科技整体市场化程度偏低,企业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此外,地处内陆边缘,闭塞的地理环境以及交通条件等是造成陕西对外开放落后状态的客观因素。
(4)“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将包括陕西在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凹陷地带”推向了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它是对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的考量,但更是对各领域我们希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考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为陕西打开了向西开放的大门,而能否自如行走于大门里外还要看陕西人的智慧、理念和能力。陕西政府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教育优势,为疏通区域经贸往来和良好秩序,为工程建设和经济贸易、区域政治和秩序以及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各领域的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要为建设和谐区域治理体系、为社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现实问题贡献智慧。另一方面陕西人要革新管理与发展理念,把握政策契机,找准主战场,围绕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优化、重组、盘活各种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经济实力。尤其要克服体制机制以及保守思想观念等方面不利于对外开放的各种主观因素,实现陕西内生资源与外生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向西开放战略中推动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梦。
[1]孙久文,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47.
[2]赵三英.中国对外开放度指数的构建与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6,(11):83-84.
[3]宋华明.高等教育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2005,(7):11-17.
[4]李洪天.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100-105.
[5]孙凯.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责任编辑:陈宇涵]
2017-02-17
何建宁,1971年生,女,天津人,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电 子信箱)dennyhe@yeah.net。
10.3969/j.issn.1672-5956.2017.04.017
F127;G64
A
1672-5956(2017)04-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