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清毒有学问

2017-09-03倪胜楼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征兆

本刊记者/倪胜楼

采访专家/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身体清毒有学问

本刊记者/倪胜楼

采访专家/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在临床跟诊时,经常听到患者问,“大夫,我肚子胀,感觉不通气,大便几天一次,是不是身体里有毒啊?”相信很多人都有如此疑问。像口臭、脂肪肝、痤疮等这些是不是也反映出身体里有毒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期记者采访了知名中医专家陈明教授。

陈明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曾获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及“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对老百姓来说,如何提前发现身体‘中毒’的征兆,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可以及早预防、及早治疗、及早截断身体里隐藏的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身体里有哪些“中毒”的征兆呢?

1.口臭

口臭,起初自己闻不到,但身边的人可以闻到,这实际上就是体内有“毒”的一种表现。

什么样的邪气或毒素能产生口臭呢?陈明举了一个例子,夏天家里的食物放久了容易酸臭,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气温太高,食物变质了。那口臭是不是代表体内有热呢?大部分都是如此。一般口臭大多属于胃热。

这其实就在提醒你,胃里有垃圾,消化不了,在饮食、起居方面要注意了。如饮食需要清淡些、适当锻炼身体等,如果这些养生方法仍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通过药物干预了。

2.脸上冒痘或皮肤瘙痒

长痘过去多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事,实际上,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不全是。现如今40岁~50岁的男士、女士,尤其是女士长痘的不在少数。有些患者说,“我这是不是第二春了?”其实这是体内有“毒”的表现。

另外,有些女性每当月经前脸上便会长痘,陈明指出,这些“毒”主要存在于血液里,月经将至时,体内毒邪急需排泄出来,表现之一就是面部长痘。

有些人皮肤会无缘无故发痒,没有疙瘩出现,也排除了过敏所致,这其实就是因为身体的血液“不干净”。比如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瘙痒,是由于血液中血糖成分偏高、酸化所致;慢性肾炎患者在后期尤其是出现尿毒症时,其皮肤亦痒,这主要是血中的尿素氮等指标高有关。那对于没有高血糖,亦无肾病的人,为何皮肤也痒,我们推断很可能是因为血液不干净,此时需相应地清毒。

3.长斑&脂肪肝

对于长斑,陈明解释说,“道理是一样的。斑往往也是毒素沉积在皮肤上,西医认为是色素沉着。那中医如何认为呢?中医讲究取类比象,若河里的渣滓太多,沉淀、瘀积,便会引起河流流动减缓甚至阻滞,其在人体亦如此。体内的‘垃圾’瘀滞于皮肤,可表现为斑;若是瘀滞在体内,可能的表现之一便是脂肪肝。”

4.便秘

大便不爽、不畅,出现干结,甚至干硬如球等,这些都是便秘的症状。这些症状都是体内毒素无法排出的征兆。陈明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留意是否出现让毒郁闭的征兆。上面谈到的口臭、脸上冒痘或皮肤瘙痒、长斑、脂肪肝,包括便秘等都是毒邪郁闭的征兆,日常生活中需要留意,及时治疗。便秘的常规方法是下法,即中医强调“六腑以通为用”。

中医“八法”均可清毒

“其实除了下法,其他七法(汗法、吐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亦可清毒”。陈明说,每个人身体“藏毒”的方式不尽相同,日常谈及清除身体毒素的方法,首先想到的是中医“八法”中的“汗、吐、下”三法。

发汗是去体表的毒素,所谓邪位于皮表,顺势利导;吐法是针对毒素停留的部位偏上,但现在这种方法运用较少。一是目前可选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唯吐法;二是吐法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所以用的不多。但吐法的理念,中医临床仍在使用。而下法,则是针对部位偏下的,如便秘需用通下的方法。

针对这三种方法,《黄帝内经》记载,“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陈明强调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因势利导,即邪气的病位若不是处于在表、在上和偏下的趋势,则不可以随意使用汗、吐、下三法。举例而言,若患者便秘,则不宜用催吐的方法来治疗;二是这三法都是祛邪所用,如是虚证则不可以单独使用。

例如,有些人不是邪气堵塞,也不是便秘,但天天服用通便药物盲目减肥,或者有些人因为便秘,不分三七二十一就吃泻下药,这都是清毒的误区。因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有些人便秘确实是干、结,用通下的方法可以;有些便秘的人,其大便并不成形,排出困难、黏马桶,这种并不适合使用通下药物。此时,有可能是湿邪重,或脾胃虚弱,无力促排。

这种情况得首先扶助正气,因为并不是说祛除体内毒素就是要拼命“拉肚子”,需因人而异。同样,不要一见到有人脸上长斑、长包,腿肿,就用泻法。若脉虚,说话声音无力,总是疲倦、四肢乏力,这种情况,就得扶助正气。

就扶正而言还需细分,是怕冷还是怕热?对于前者,属于阳气不足需温补;对于后者,属于阴虚火旺得滋阴。当阳气或阴津补足后,患者自然有力排便,毒素也就得以排出。这属于补法祛毒的范畴。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消法。消法针对那些病位不上、不下、不外,毒素停留于中的,需就地消散,即《黄帝内经》所讲,“中满者,泻之于内”。所以,包括寒热并用的一些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就是就地消导的具体使用。此外,和法,温法、清法亦如此。

陈明总结道,“中医用何方法一定要看此人的状态,需充分地进行辨证论治,采取个性化治疗。有人适合发汗,有人适合通便,而有人则适合吃人参、黄芪补益,因人而异才可排出体内的毒素。”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征兆
友谊的小船
警惕善于伪装的肿瘤无痛性征兆
友谊的小船
地震征兆
地震征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百灵鸟的心愿
头发长了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医研究》杂志通信作者标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