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24例

2017-09-03王双珠赵秋枫王娇娇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病证胃脘艾灸

王双珠 赵秋枫 郑 燕 王娇娇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24例

王双珠 赵秋枫 郑 燕 王娇娇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胃脘痛 脾胃虚寒型 穴位注射 艾灸 临床观察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症,伴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嗳气、反酸等[1],是内科常见病。该病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临床中以脾胃虚寒证居多。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该病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18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3.1岁;治疗组中男8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诊断标准。②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1.3 排除标准:①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有出血或病理诊断怀疑恶性病变者;②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③对中药或艾灸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抑酸、护胃治疗。生理盐水100ml加泮托拉唑针(杭州中美华东制药)40mg,静滴每日1次;替普瑞酮胶囊(苏州卫材制药)50mg,口服每日3次。

2.2 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予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穴位注射: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2ml注射器抽取黄芪针剂(江苏高邮制药厂),选取患者双侧足三里,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患者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每侧足三里2ml,共计4ml。艾灸:取清艾条一小段点燃,装入艾灸盒,于神阙、中脘穴分别温灸20分钟。上述治疗均在上午进行,先行穴位注射,再行艾灸,每日1次。

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临床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好转:胃脘疼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未愈: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治疗后经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胃脘痛的发病,多因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寒性主收引,可致胃气不和而痛[3]。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故临床治疗以温中健脾为原则。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功能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而止痛。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等功效。在足三里给予黄芪针注射,可以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具有健运中州,调理脾胃,散寒止痛之功效。神阙穴为任脉之穴,具健脾胃、理肠止泻、缓解腹部疼痛的作用。在中脘、神阙穴施灸,借火的温热,艾绒的行气活血功效,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温通经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表明,穴位注射配合艾灸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该疗法操作方便,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3]方黎明.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胃脘痛9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179.

2017-04-21

猜你喜欢

病证胃脘艾灸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