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汤为主治疗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38例
2017-09-03卢薇晖李阳辉
卢薇晖 李阳辉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茵栀黄汤为主治疗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38例
卢薇晖 李阳辉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茵栀黄汤 硫唑嘌呤 白细胞明显减少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临床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要目的,同时改善肝功能和病理组织异常,减缓肝纤维化进展,临床常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由于临床针对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较少,为促进临床用药经验交流、总结临床应用经验以及更好的指导用药,本观察就茵栀黄汤联合硫唑嘌呤对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76例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男性25例,女13例;年龄23~70岁,平均54.35±6.44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33±1.58月;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20~68岁,平均53.58± 6.4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89±1.59月。2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出现胸胁疼痛、脘闷腹胀、五心烦热、口干、小便赤黄、舌质红、苔黄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困倦乏力、皮肤瘙痒、大便秘结或者稀溏,脉弦滑数;③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为白细胞明显减少。
2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完善患者资料,入院进行常规检查,实施心理护理,常规治疗,其中包括常规对症药物,维生素C片(规格:每片0.1g,生产批号:20130123,四川天德制药有限公司)、复合维生素B片(规格:每片含维生素B1 3mg,维生素B6 0.2mg,维生素B2 1.5mg,烟酰胺10mg,右旋泛酸钙1mg,生产批号:20130213,山西远景康业制药有限公司)以及肌苷片(规格:每片0.2g,生产批号:20121223,广东联康药业有限公司)2片/次口服,每日3次,醋酸泼尼松片(规格:每片5mg,生产批号20121009,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mg/次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硫唑嘌呤片(商品名 依木兰)(规格:每片50mg,生产批号:20130111,德国Aspen Pharmacare Aust ralia Pty Ltd)50mg/次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汤(组成:茵陈30g,栀子、大黄各15g),日1剂水煎分服。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法,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性卡方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单一样本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血清丙种球蛋白或IgG水平恢复正常,组织学检查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检查较治疗前改善>3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生化检查以及肝组织血无改善或恶化。
4.2 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指标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如表2。
表2 2组患者肝纤维指标变化比较(±s,μg/ml)
表2 2组患者肝纤维指标变化比较(±s,μg/m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38例数对照组CIV 355.39±43.28 150.39±20.42*#352.93±43.29 232.03±30.37*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CIII 261.44±33.55 131.20±15.35*#260.39±33.36 184.57±23.38*HA 420.30±50.19 212.39±25.41*#419.83±50.27 302.93±35.35*LN 292.30±34.28 188.49±23.34*#290.53±35.27 221.93±24.32*
4.4 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TL)、天冬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较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U/L)
表3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U/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38例数对照组ALP 290.39±33.31 88.39± 9.41*#291.03±33.33 100.29±11.37*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TL 155.39±20.32 26.30± 3.45*#154.93±20.30 42.93± 5.38*AST 149.39±16.32 29.38± 4.51*#150.03±16.35 33.49± 6.33*γ-GT 287.49±34.28 43.29± 5.35*#288.19±34.27 60.93± 6.31*
4.5 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gG、IgM、γ球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IgG、γ球蛋白水平均降低,IgM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IgG、γ球蛋白水平降低更显著、IgM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
表4 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38例数对照组γ球蛋白(%)54.39±6.67 25.02±2.66 55.40±6.71 33.98±4.68 3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G(g/L)22.28±2.33 17.03±1.75 22.03±2.35 19.09±1.83 IgM(g/L)2.39±0.33 4.29±0.50 2.31±0.34 3.59±0.44
4.6 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低血钾,2例胃肠道刺激,1例发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4/38),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低血钾,2例胃肠道刺激,1例低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5/3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体会
自身免疫性肝炎隶属于中医学“虚劳”“臌胀”范畴,多由于禀赋不足或虚劳伤脾,湿邪内蕴,湿热郁结于肝胆,熏蒸胆汁外溢,致使小便赤黄,瘀滞气机运行致使胁肋疼痛、胸满胀痛,血热妄行则形成蜘蛛痣,结为瘢积并伴随肝脾肿大[1]。茵陈黄口服液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同时可以保护肝脏,使肝细胞受损数量降低[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茵栀黄汤联合硫唑嘌呤对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IgG、γ球蛋白水平较低(P<0.05),IgM较高(P<0.05),2组治疗前后γ球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茵栀黄汤联合硫唑嘌呤对伴有白细胞明显减少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能够改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减缓肝硬化进展。
[1]余亚平,朱肖鸿.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证型IL-2、IL-6、IL-10水平的比较[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05-706.
[2]朱卫慧.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3):194.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