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高职院校在生源缩减背景下的招生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7-09-03高小亮赵菊梅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苏北生源院校

高小亮 刘 艳 徐 帅 赵菊梅

苏北高职院校在生源缩减背景下的招生现状及策略研究

高小亮 刘 艳 徐 帅 赵菊梅

随着生源不断的不断缩减,苏北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调整。本文阐述了苏北高职院校的招生现状,并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苏北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应对策略,提高苏北高职院校招生的有效性。

苏北 高职 生源缩减 招生 策略

一、苏北高职院校生源缩减少下的招生现状

据江苏省考试院统计,2015年,全省共有39.29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相较2014年42.57万的报考人数,减少3.28万人,减幅为7.71%。至此,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六年下降。报名参加2015年江苏高考的人数相较6年前,减少了13.41万。有权威专家透露,预计2018年江苏高考生源降至谷底,比目前少5~10万。生源减少使众多学校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高职院校是首先受到冲击并且也是受影响最大的一批院校。

随着生源的日益减少,高职院校之间面临激烈竞争,苏北的高职院校在这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苏北经济的先天不足,许多学生不愿意去苏北地区就读高职院校,导致苏北高职院校存在着明显地生源不足、优秀生源缺失的危机,严重影响了苏北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一些苏北高职院校已经连续几年出现招生名额不满的情况,学校为了生存发展,成立专职招生人员,常年在外招生,即便如此,招生效果依然并不理想。

二、苏北高职院校招生现状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苏北高职院校出现“招生难、招生差”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笔者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制定地对高职招生现状具有重大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1982年正式实施的“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得到了极大地控制,也带来了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持续较少[1]。另一方面,为了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教育部提出高校扩招政策,招生规模得到扩大,1999年高考录取率由98年的33.75%增加至55.56%,此后逐年增。此外,教育部允许高校实施“自主招生”,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这一举措在提高人民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内高校生源缩减的问题。表1所示为近八年的江苏省参加高考人数与高考录取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由表可知,江苏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连续七年降低,录取率逐年增加,其中2016年参加高考人数比2015年减少3.25万的情况,统考生计划总数和本科计划数均有增加,由此造成高职招生的形式进一步严峻。

(二)职业院校内部竞争激烈

在全省报名高考的人数面临连年降低的情况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不降反升,也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源之战”已经拉开,高职院校与高院校,高职院校与民办本科院校之间的拉锯战愈演愈烈[2]。高职院校为完成招生计划,只能降低录取分数线,结果造成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苏北高职院校在江苏省高职院校的招生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地理因素,苏北处于江苏北部,在人文与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力明显低于苏南地区,城市的影响力不足,人们缺乏对这些城市及城市所属院校的了解;另一方面,苏北地区的思想开放程度相对苏南较低,对于招生形式的认识不够深刻,院校在招生策略方面相对保守,对于招生市场缺乏随机果断的反应能力。

(三)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及人们心理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区域贫富差距的增大,对于高考考生的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年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一部分经济条件富足的家庭的考生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而一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考生,面对学费及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选择放弃高考,外出务工。与国外对高职教育的理解不同,人们对于职业教育比较轻视,认为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低人一等,上升空间不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吸引力较小。

(四)苏北经济发展不足

经济越发达,越会吸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只能吸引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学生以及本区域的学生[3]。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江苏苏北与苏南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苏北地区农业人口多,城镇化较低,工业与服务产业欠缺,这一经济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也使得苏北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制约苏北高职院校招生的影响因素。

(五)苏北高职院校自身发展

在如今就业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家长与考生更加注重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实力,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及学校知名度等方面。部分苏北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等方面薄弱,在生源短缺的情况,自身内涵建设与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导致招生危机。

三、苏北高职院校招生策略研究(解决苏北高职院校招生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招生宣传策略

苏北高职院校需要客观合理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确定适合学校招生的招生策略,避免同质化现象,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4]。学校招生宣传时,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重视多媒体与网络媒体,抓好校内宣传力度,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地重点解答,以平实的语言、真实的语言打动学生。在招生宣传时,要注重平时的宣传工作,平时宣传的学校相对较少,缺少竞争对象,是苏北院校进行招生宣传的有效手段。

(二)建立多元化的招生入学途径,吸收多元化的生源

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入学途径主要有高考统招录取,高考注册录取,中职注册录取,自主招生几种形式。但大部分生源还是来自高考统招,在深化现有几种形式的基础上,拓展更加多元化的招生入学模式,如省外生源及国际生源等等,如图1所示。苏北高职院校应该立足本地生源,辐射全省,增加外省招生,开拓国际生源。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省外高中学生对苏北高职院校的认可程度。同时,适当引进国外留学生,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崛起,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为高职院校建立国际合作途径。在校的学生,在重视常规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对成人教育、在职培训予以足够的重视,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轨的生源形式。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加深自身内涵建设,申报四年制技能型本科试点,为生源提供新的渠道。

(三)建立长久稳定的生源基地

与高中、中职等院校建立长久稳定的生源基地,是保证苏北高职院校生源稳定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学校要加大生源基地的开发,在平时的宣传工作中,注重已经是或有可能是生源基地学校的联系,关心生源校的发展,力所能及地帮助生源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与生源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建立专职的招生队伍

招生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种常态,需要建立专门的招生工作小组,对学校与生源基地进行平时宣传,同时学校对招生小组中的人员进行专职培训,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应对措施、专业人才培养等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招生小组成员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演讲能力、应变能力等等,提高招生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生源缩减的背景下,苏北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源也成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新形势下,苏北高职院校应该深刻地认识与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挖掘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与发展的招生途径,是国内很多教育与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方向。

[1]栾庆国,于美华,严杰.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3):50~54.

[2]仇文利,胡章鸿.基于生源减少的江苏高职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23~25.

[3]胡章鸿,仇文利.生源减少背景下江苏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17~19.

[4]侯宪君,何景连.生源减少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47~149.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编号:C-c/2015/057)。

高小亮(1982-),男,江苏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纺织服装教育。

猜你喜欢

苏北生源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跨省生源调控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