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

2017-09-03黄玲侠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关怀问卷师生关系

黄玲侠

关于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

黄玲侠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以及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师生双方对当前小学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较高;对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师生双方的看法不尽相同;师生对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的评价不对称;师生双方在师生信任与满意度方面也不对称;教师对家长参与教育学生有很大的期待。由此,对于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教师应重视并创造与学生的非正式相处机会。(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功能。

师生关系 和谐 小学生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研究旨在调查当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以期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师生感知关怀、关爱他人,从而为小学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一、调查问卷的构思与编制

通过对一些文献进行梳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拟定出调查问卷,以了解目前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师生关系影响因素以及师生双方对于对方的期待和建议。希望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小学师生关系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小学师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由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没有完全形成,而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考试,所以,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

(二)维度划分

本次调查问卷分“教师卷”和“学生卷”两类问卷,分别涉及:师生关系教师观、学生观;师生间的信任与亲密度;满意度;师生关系影响因素;师生对惩罚的态度与选择;师生对于师生关系的需要和期待共六个维度,分别设计了单选、多选、排序、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各19道题目,以了解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研究选取西安市四所小学的一部分师生为样本,这四所小学有公办小学、民办小学。教师调查对象包括男、女教师,尽量涉及每一学科的科任教师、班主任等100名教师,学生调查对象涉及三、四、五年级的男女生共300名,调查样本涉及的面比较广。

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收回95份,回收率95%;学生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97%。

(二)数据整理

第一,师生双方对当前小学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较高。

为了了解当前小学师生关系的整体情况,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你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的题目,调查结果如下:

从教师和学生的选择结果来看,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整体上都比较高,但是,被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94.4%的教师和82.4%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表示“很满意”或者“满意”,其差距产生原因可能是教师并不认识到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或者学生不能认识或接受教师的关怀,再或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就师生关系进行讨论和改善。

第二,对于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师生双方的看法不尽相同。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目标能顺利达成的基本保证。调查显示在“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这一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几乎没有异议,分别有60%和53.8%的老师和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但在影响因素得归因上,教师和学生各选项的分布百分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56%的学生都归因于自己,而教师则只有16.4%归因于学生,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师生关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选项65%认为师生关系归因是教师自己,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才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和决定性因素。归因于自身对于激励师生进行自我完善来改进师生关系未必不是好事,但这也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对于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数据,在教师调查结果中,百分比次于教师的是家长,占25.9%,也就是说在教师看来,小学学生的家长在师生关系上影响较深。

第三,师生对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的评价不对称。

为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现状,在问卷中教师卷和学生卷分别设计了一些相关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认为与学生的关系“和谐”占到67%,认为我校师生关系融洽占到92%。而学生认为“老师对我经常关心,是我人际关系的指导者”占到50%,认为老师“最关心成绩,偶尔关心一下生活和想法”占到47.6%。此外,学生回答“老师知道我真正的兴趣和爱好”时,都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和老师认为“知道”或“知道一些”。在老师是否经常打电话和家长沟通我在校情况时,有66%的学生认为“偶尔”或“很少”,而老师有70.5%的人认为会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

这表明教师和学生对于师生关怀的评价有着较大分歧,而且双方很少就这个问题沟通和采取措施去解决。

在对教师的教学形象期待上,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集团的领导者”、“家长代言人”上分布的区别不大,只是在“学生模仿的榜样”、“与学生做朋友或知己”的选项上,学生的百分比教师的要低。也就是说,学生渴望与老师能加强沟通,彼此像朋友一样吐露心声。

第四,师生双方在师生信任与满意度方面也不对称。

67%的老师认为师生关系和谐,但是只有1.8%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首先找老师。有50.6%的老师认为“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只有27%的学生认为老师“知道”他的兴趣、爱好。虽然有50%的学生认为“老师和我经常谈心,是我人际关系的指导者”,但也有47.6%的学生认为“最关心成绩,偶尔关心一下生活和想法”。73.4%的学生“很希望”或“希望”老师与我单独沟通,听取我对一些问题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这些都说明,学生和老师缺乏更深的交流沟通,学生渴望老师能更多的关心他的生活、心理。

第五,教师对家长参与教育学生有很大的期待。

老师们在回答“我认为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可能原因”时,有67.1%的教师认为和“家长不尊重教师” 有关。现在城市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等非常宠爱,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行为不好都是老师的原因,甚至但凡学生受一点委屈,就会到学校大吵大闹,导致有的老师不敢管学生。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由上述研究分析得出,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迫在眉睫,教师应从更细节的地方体现对学生的“爱”,给学生更多的关怀。

(一)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认识学生、评价学生的观点、标准和思想方法。只要教师能及时地总结发现改正自己的不足,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就可以很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教学效果更加高效[1]。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体现师生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人格平等,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实现人格平等,关键是体现出教育民主精神,要从心里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于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耐心、爱心,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当老师们能真正发自内心关心、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一定能形成。

(二)教师应重视并创造与学生的非正式相处机会

教师除了重视课堂上等一些正式场合与学生相处之外,还应重视并创造与学生的非正式相处机会,比如,课间、活动课学生自由活动时等。非正式交往能进一步增进师生了解,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深入。非正式场合下,学生更容易向老师吐露心声,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倾诉获得学生更多的有关兴趣、需求的信息,帮助学生进一步习得健康的人格。学生也能更深入、更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功能

孩子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所以,要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作报告甚至成立家长学校,教师进行家访,建立学校网站等方式,让家长也参与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里面来。在师生关系中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2]。比如,要求家长要经常与老师交流自己孩子在校和离校后在家的具体表现,对老师反应的有关孩子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经常与老师交换对自己孩子的认识和看法,虚心听取老师的建议和要求;主动向老师了解教育活动情况,回家后有目的的与孩子交谈;就家庭教育情况与老师一起探讨教育心得和教育方法等。家长与老师齐心协力,一定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形成。

[1]赵梦雷.论后现代主义学生观与我国传统学生观的契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

[2]赵澜波.家长在纯洁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德育,2015(19).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本文系西安文理学院2016年教师教育专项研究子课题——中小学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编号:JYZX1603);西安市社科文理专项:关怀性视域下中小学师生课堂冲突关系的形成机理与纾解策略研究(编号:15WL22)。

黄玲侠(1974-),女,汉族,陕西长安人,硕士,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

猜你喜欢

关怀问卷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