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

2017-09-03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要素动作运动

付 翔

校园专区

谈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

付 翔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运动动作、体育动作、身体动作的方法,且具有“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等四大特征”。运动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是动作与意识高度统一,且合理高效的一种运动方式。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其既有渐进的、积累的、连续的过程,也有突变的、跃迁的、非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概念,可知完成一个运动技术需要身体机能的参与,还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一些要素,需要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形成一个运动技术,所以说运动技术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运动技术 系统 分解教学

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动作的表象,学习动作的主要过程,此阶段的训练可以用“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重复训练法”,也可以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人类的运动技术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大部分的运动技术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便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刺激信号,使成套的运动技术形成一连串的连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首先了解下概念:

分解法是指:将整套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或单个动作按照它的结构合理地分成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然后逐渐过渡到掌握一套或单个的完整动作的教学方法。分解法分为(单纯、递进、顺进、逆进分解训练法)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运动技术的外在表现,按在时间或空间上完成的情况,可分为: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等。

系统学是指: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运动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协同学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①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②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

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形成有结构的系统。

此外运动技术系统还要受到自然规律与社会因素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并有效地改造世界,因而人是世界的主人”恩格斯认为:“人是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这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毛泽东同志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系统科学要求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和确立及实施最佳化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而在这个飞跃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其飞跃是不可能达到更谈不上最佳目标的确立与实现,因此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与科学技术,获得的感性认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需要人们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要求人们在获得材料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和种种随机因素的复杂干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搜集,处理分析各种信息,才能获得丰富的、比较符合实际的感性认识,另外不仅需要了解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还需了解各子系统的本质和规律,更需了解系统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整体功能。

例如:分解法教授学生练习网球的技术动作,可以理解为简单的加和性输出,而它并不一定大于系统的整体性输出。也就无法导致系统结构的变化从而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质,进一步推动系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分解教学使各个技术具有了独立性,系统中虽然允许独立性的存在,但是就像网球比赛,各个技术能单独存在吗?各个技术动作就像是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他们需要相互作用,建立联系,才能使系统的整体性输出大于各个独立技术的加和性输出。如果仅仅是作为独立性而存在,那么比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系统科学表面,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整体揭示了系统与要素的联系,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一定方式组成了系统的整体,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其各个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其性质也要受到系统和其他要素的影响和制约。结构性揭示了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构是系统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方式,其中包括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结合形式等。系③统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决定于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不同,系统的功能就不同,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联④系,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纵向联系,高层次的运动规律建立在低层次的运动规律基础上,但又不能完全归结为低层次的运动规律。开放性揭示的是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联系,任何系统都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者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系统正是凭借着这种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维持和更新着自身的结构,实现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比如以难美性项群中国武术套路运动为例,不仅包括七大要素,还包括心理技术、表现技术等,武术套路运动的演化动作千变万化,在动作的编排过程中,上下肢配合以运动手型,转体的方向,节奏等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所形成的操化动作都不尽相同,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有多个层次和多个要素构成每一个层次的要素又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所有因素中,每一个因素又有程度高低之分的数个水平,而最后的外部表现,只能是所有这些因素不同水平的若干个排列组合中的一种,是它们综合性、整体性、形象化的集中体现,另外我认为,在训练运动技术时运用分解法与协同学系统有相似之处。

所以在利用系统观的视角下分析分解法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已知的现象本事分析,也要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因而系统观进一步证实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原则,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事物的发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系统科学十分重视对系统演化的研究,它从不同角度证实和深化了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图景。首先,自组织理论研究的成果表明,物质世界中一切系⑤统及其结构与功能,都是物质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下,通过一定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定组织方式的产物。这就为进一步揭示物质自身发展的原因,掌握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其次,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结构(耗散结构)实现无须向有序的转化。运动技术系统具有确定性,同时也有随机性或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运动技术系统中各要素关系或连接具有确定性也具有不确定性。运动技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表现为运动技术系统的波动性或无序性。在运动技术系统的运动中这种确定中的不确定性则表现为运动技术系统的混沌状态,而运动技术系统的演化就是从无序到有序,再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系统中有序与无序的转换与熵的变化有关。“熵是不能再被转化为做功能量总和的测定单位”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内部有效能量的减少,能量分布趋于均匀,系统由有序向无序转化。另外,耗散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可逆的时间观,证实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对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的认识,表面了不可逆过程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发展是有方向性的。这就进一步以新的科学素材证实和深化了事物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把关于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历史观点引进自然界。再次,自组织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结构变化在系统演变中的关键作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演变,无一不是通过结构变化而实现的,这就说明变化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环节,从而进一步证实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的规律。

但是每种方法的存在都肯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分解教学法也是,它是运动技术的一个要素,而运动技术又是运动技术系统的一个要素,运动技术系统又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层层相扣,即所谓的层次性。假设分解法是一个系统,那么分解的每个动作就是这个系统中的组成要素,教学时先整体后部分,对动作有一个整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非常重要,然后充分考虑每个分解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掌握一个动作后,立马进行联合,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这样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体性存在。而它作为运动技术的一个要素通过非线性关系的作用,重新调整,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不断优化,才能促进整个系统的不断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分解教学法即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不合理性,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在系统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分解法。比如在教刚学习网球的学生时,可以向学生灌输网球技术的整体性或者系统性,学生脑海中有了整个系统观念之后,再去细分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要素,要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即系统的整体输出性。切勿失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分解法更有合理性。

注释:

①王雄锋,杨国庆,陈世雄.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首都体育学报,2004(3):65~66.

②闫洁,刘彤.浅析运动技术训练的复杂性特征[J].当代体育科技,2015(6):61~62.

③仇乃民.系统观: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新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0):136~140.

④聂臣高.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⑤周崇武.浅谈唯物辩证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铜仁师专学报,2000(10).

[1]李世超,苏竣.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风险[J].中国科技论坛,2005(5):100~104.

[2]张茂林,董传升.论运动技术系统及其优化的自组织机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6):9~13.

[3]郑淑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运动技术系统结构优化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3.

[4]闫洁,刘彤.浅析运动技术训练的复杂性特征[J].当代体育科技,2015(6):61~62.

[5]刘建和.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6]杨培基,于晓东.论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技术及其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9(5):77~79.

[7]仇乃民.系统观: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新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10):136~140.

[8]刘建和,李林.简论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及其多维支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45~48.

[9]聂臣高.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0]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表1 完整法和分解法的区别

付翔(1992-),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沈阳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要素动作运动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